疾病知识
鼻息肉的表现症状
时间:2025-09-24 16:25:57
一、鼻息肉:鼻腔的“隐性障碍”
鼻息肉是鼻腔或鼻窦黏膜慢性炎症后形成的良性增生组织,形似葡萄或荔枝,可单发或多发。全球约1%-4%的成年人患有鼻息肉,但因其症状与普通鼻炎相似,易被忽视。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引发鼻窦炎、嗅觉丧失甚至哮喘加重。下面,山东省耳鼻喉医院的医生详细介绍一下鼻息肉的表现症状。
二、鼻息肉的解剖学基础:鼻腔的“炎症反应”
鼻腔黏膜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构成,表面覆盖黏液层,可过滤空气中的灰尘和病原体。当黏膜长期受炎症兴奋(如过敏、感染),纤毛功能受损,黏液分泌增加,局部组织水肿并增生,较终形成鼻息肉。
核心机制:
炎症因子释放:Th2型免疫反应带领,IL-5、IL-13等细胞因子促进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导致黏膜持续水肿。上皮-间质转化(EMT):黏膜上皮细胞转化为间质细胞,形成息肉骨架。生物膜形成:细菌在息肉表面形成保护层,抵抗抗生素和免疫攻击。三、鼻息肉的典型症状:从局部到全身的信号
(一)鼻腔局部症状:鼻塞的“进行性加重”
持续性鼻塞:
初期为间歇性,逐渐发展为双侧持续性鼻塞,夜间加重(因平卧时鼻甲充血)。严重者需张口呼吸,导致口干、咽痛。黏脓性鼻涕:
鼻涕呈黄绿色,量多,可倒流至咽喉(后鼻滴漏),引发咳嗽。嗅觉减退或丧失:
息肉阻塞嗅区黏膜,或炎症损伤嗅神经,导致对气味不敏感。(二)邻近器官症状:从面部到耳部的牵连
面部疼痛/挤压感:
息肉阻塞鼻窦开口,导致鼻窦内压力增高,引发额部或面颊部胀痛(晨起明显)。听力下降:
咽鼓管功能障碍导致分泌性中耳炎,表现为耳闷、耳鸣或听力减退。张口呼吸:
长期鼻塞迫使患者用口呼吸,可能引发龋齿、牙龈增生或下颌后缩。(三)全身症状:炎症的“远端效应”
疲劳感:
慢性缺氧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哮喘加重:
鼻息肉与哮喘同属“上-下气道炎症综合征”,约30%的鼻息肉患者合并哮喘,息肉控制不佳可诱发哮喘急性发作。睡眠呼吸暂停:
严重鼻塞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综合征(OSAHS),表现为夜间打鼾、憋醒。四、鼻息肉的并发症:从感染到恶变的潜在危险
急性鼻窦炎:
息肉阻塞鼻窦引流,细菌在窦腔内繁殖,引发发热、头痛、面部肿胀。黏液囊肿:
鼻窦开口完全阻塞,黏液积聚形成囊肿,可能挤压眼眶或颅内结构。恶变危险:
长期慢性炎症兴奋可能增加鼻息肉癌变危险(如内翻性状瘤恶变),但概率很低(<1%)。五、鼻息肉的诊断与治疗:从保守治疗到手术干预
1. 诊断流程:
鼻内镜检查:直接观察息肉大小、位置及鼻窦开口情况,是先进准。鼻窦CT:评估鼻窦炎症范围及解剖变异(如鼻中隔偏曲)。过敏原检测: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明确是否合并过敏。2.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鼻用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糠酸莫米松等,可缩小息肉体积,缓解鼻塞。口服糖皮质激素:短期使用(如泼尼松),适用于多发或巨大息肉。抗生素:仅用于合并急性鼻窦炎时(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抗组胺药:合并过敏时使用(如氯雷他定),减轻鼻痒、喷嚏。手术治疗:鼻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微创手术,有效切除息肉并通达鼻窦。鼻窦通达术:合并严重鼻窦炎时,扩大鼻窦开口以利引流。六、鼻息肉的预防与长期管理
控制炎症: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合并哮喘者需规律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鼻腔护理:
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清除黏液和过敏原。避免用力擤鼻,防止鼻涕逆流入鼻窦。生活习惯调整:
戒烟:烟草烟雾兴奋鼻腔黏膜,加重炎症。保持室内湿度40%-60%,避免干燥空气兴奋。定期随访:
术后患者需每3-6个月复查鼻内镜,监测息肉复发。山东省耳鼻喉医院的医生温馨提示:鼻息肉虽为良疾病变,但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通过早期识别症状、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多数患者可实现症状控制甚至临床治愈。记住:关注鼻腔的“微小变化”,就是守护呼吸道的健康防线。
- 上一篇:甲状腺发病有什么症状
- 下一篇:耳鸣原因和治疗方法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