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三代试管婴儿(PGT)治疗中,宫腔镜检查是一项常见且重要的预处理或评估手段,其核心目的是排查并改善子宫内膜环境,提高胚胎着床成功率。以下从具体作用、适用人群及检查时机等方面详细说明:
一、宫腔镜的核心作用:优化子宫内膜 “土壤”
子宫内膜是胚胎着床的 “土壤”,其形态、功能是否正常直接影响试管婴儿结局。宫腔镜通过纤细的内镜(前端带摄像头)经阴道进入子宫腔,能直观观察宫腔内部情况,并针对性处理异常问题:
1、排查宫腔器质性病变
发现并处理子宫内膜息肉(息肉会占据着床空间,影响胚胎附着)、宫腔粘连(炎症或手术导致内膜粘连,宫腔容积缩小,血供不足)、粘膜下子宫肌瘤(向宫腔内突出的肌瘤会压迫内膜,干扰着床)、子宫纵隔(纵隔处内膜发育不良,胚胎难以存活)等问题。
例如:约 20%-30% 的不孕女性存在无症状的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下切除后,着床率可提升 15%-20%。
2、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
观察子宫内膜厚度(过薄<7mm 或过厚>14mm 均不利于着床)、形态(三线征是否清晰,反映内膜增殖状态)及血流情况,判断胚胎移植的最佳时机。
对反复着床失败的患者,宫腔镜可发现微小病变(如隐性粘连、局部炎症),这些问题可能被 B 超漏诊,但会显著降低着床成功率。
3、改善内膜微环境
宫腔镜检查过程中,水流冲洗宫腔可清除宫腔内的炎症因子、异常分泌物,一定程度上 “激活” 内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为胚胎着床创造更友好的环境。
二、哪些三代试管婴儿患者必须或建议做宫腔镜?
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做宫腔镜,但以下情况医生通常会建议检查:
反复种植失败(移植 2-3 次优质胚胎未着床):约 50% 的反复失败与宫腔异常相关,宫腔镜是排查病因的 “金标准”。
B 超提示异常:如内膜回声不均、疑似息肉 / 粘连、宫腔形态异常(如纵隔、鞍状子宫)等。
既往有宫腔操作史:如人工流产、清宫术、子宫肌瘤剔除术等,可能遗留粘连或内膜损伤。
月经异常:如经量减少、痛经严重(可能提示宫腔粘连或内膜异位症)。
高龄或卵巢储备低下患者:这类患者胚胎数量有限,通过宫腔镜优化宫腔环境,可避免因 “土壤” 问题浪费珍贵胚胎。
三、宫腔镜检查的时机与注意事项
检查时机:一般在月经干净后 3-7 天(此时内膜较薄,视野清晰,不易出血),或试管婴儿促排卵前 1-2 个周期完成。
检查方式:分为诊断性宫腔镜(仅观察,无需麻醉或局部麻醉)和治疗性宫腔镜(同时切除息肉、分离粘连等,需静脉麻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通常休息 1-2 天即可)。
术后影响:检查后可能有少量阴道出血(1-3 天),当月需避免性生活,次月即可进入试管婴儿周期。
总结
三代试管婴儿的核心是筛选优质胚胎(“种子”),但即使胚胎质量极佳,若宫腔 “土壤” 存在问题,仍可能导致失败。宫腔镜通过 “查漏补缺”,清除影响着床的障碍,为胚胎提供更适宜的生长环境,尤其对反复失败或存在宫腔异常风险的患者,是提高成功率的重要手段。临床数据显示,宫腔镜处理后,试管婴儿着床率可平均提升 10%-30%,因此被视为优化治疗的关键环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