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代试管婴儿的打针次数因个人身体状况、促排卵方案、用药方式(如长效 / 短效药物)而差异较大,一般全程需要打 30-80 针左右,主要集中在促排卵、降调节、黄体支持三个阶段。以下是各阶段的打针情况及影响因素:
一、各阶段打针次数及作用
1、降调节阶段(可选,约 7-14 针)
目的:抑制垂体功能,防止卵泡提前成熟,让后续卵泡发育更同步。
常用药物:长效 GnRH 激动剂(如达菲林、达必佳)或短效 GnRH 拮抗剂(如思则凯)。
长效方案:可能只需打1 针长效针(如月经第 2 天打 1 针,药效持续约 28 天);
短效方案:可能从月经周期中后期开始,每天打1 针短效针,持续 7-14 天。
是否必打:部分人群(如卵巢功能较好者)可能用 “微刺激方案”,无需降调节,此阶段 0 针。
2、促排卵阶段(核心阶段,约 10-20 针)
目的:促进多个卵泡同步发育,获取足够数量的卵子。
常用药物:促性腺激素(如果纳芬、普丽康、贺美奇等),多为短效针,需每天注射。
次数:根据卵泡发育情况(通过 B 超监测)调整用药,一般持续 8-12 天,每天1 针,总计约10-20 针。
差异原因:卵巢反应差的人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用药(如 14 天),次数相应增加;反应好的人可能 8-10 天即可。
3、夜针(1 针)
目的:促进卵子最终成熟,为获卵做准备。
时间:促排卵后期,当卵泡大小达标时,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艾泽,1 次即可。
注意:必须严格按医生指定时间注射(误差不超过 30 分钟),否则影响获卵效果。
4、获卵后及移植前(可能 0-3 针)
获卵后若有卵巢过度刺激风险,可能注射黄体酮或 HCG支持黄体功能,少数人需打 1-3 针。
5、胚胎移植后(黄体支持阶段,约 14-45 针)
目的:维持子宫内膜稳定,促进胚胎着床和妊娠维持。
常用药物:黄体酮(如黄体酮针剂、雪诺酮凝胶等,针剂需注射)、HCG 等。
移植后通常需每天打1-2 针黄体酮,持续至孕 8-10 周(移植后 14 天确认妊娠后继续用药),总计约14-45 针(若妊娠成功,用药时间更长)。
替代方式:部分人可选择阴道用黄体酮凝胶(如雪诺酮)或口服药物,减少打针次数,但针剂的黄体酮血药浓度更稳定,医生可能根据情况推荐。
二、影响打针次数的关键因素
1、促排卵方案:
长方案:降调节 + 促排卵,打针次数较多(约 30-60 针);
短方案 / 微刺激方案:无需长效降调,促排卵用药少,次数较少(约 20-40 针);
拮抗剂方案:用短效拮抗剂替代长效降调,总次数中等(约 25-50 针)。
2、用药方式:
若黄体支持阶段选择口服药或阴道凝胶,可减少 10-30 针;若必须用针剂(如对凝胶吸收差),则次数增加。
3、个体反应:
卵巢对药物反应慢的人,促排卵时间延长,打针次数增多;
若促排卵过程中出现激素异常,可能需额外注射调节药物(如 HCG 微调),增加 1-3 针。
三、减少打针不适的小建议
促排卵阶段多为皮下注射(腹部或手臂),可自己或家人操作,掌握正确手法(捏起皮肤、快速进针)以减少疼痛;
黄体酮针剂为肌肉注射(臀部),长期注射可能局部硬结,可热敷或更换注射部位;
无需因 “打针多” 过度焦虑,医生会根据你的身体情况优化方案,确保安全与效果平衡。
总之,三代试管的打针次数是动态调整的,具体以医生制定的方案和个人反应为准,不必因数字过度紧张,配合治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