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知识

血管性耳鸣

时间:2025-10-24 10:37:52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有过耳朵里出现异常声音的经历,有的像血管搏动的声音,有的像嗡嗡声、嘶嘶声,当这些声音并非来自外界环境时,很可能就是耳鸣在作祟。而其中有一种较为特殊的耳鸣类型——血管性耳鸣,它常常给患者带来困扰,影响生活质量。今天,就让山东省耳鼻喉医院的医生详细介绍一下血管性耳鸣。

血管性耳鸣:究竟是什么

血管性耳鸣,顾名思义,是与血管因素相关的耳鸣。它是指由于血管的结构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原因,导致患者在耳部或头部听到与血管搏动一致或不一致的异常声音。这种声音可能会持续存在,也可能会间歇性出现,严重时会让患者感到烦躁不安,甚至影响睡眠和日常活动。例如,有些患者会在安静的环境中,清晰地听到自己耳朵里有“咚咚咚”像心跳一样的声音,这就是血管性耳鸣的一种表现。

症状表现:耳朵里的“异常信号”

搏动性耳鸣:与心跳同步的“节奏”

这是血管性耳鸣较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会感觉到耳朵里的声音与自己的心跳或脉搏同步,就像有一个小鼓在耳朵里随着心跳有节奏地敲响。这种搏动性耳鸣可能会在患者运动、情绪激动或改变时加重。比如,当患者快速跑步后,心跳加快,耳鸣的声音也会变得更加明显。

非搏动性耳鸣:持续或间歇的“杂音”

除了搏动性耳鸣,有些血管性耳鸣患者还会出现非搏动性耳鸣,表现为持续或间歇性的嗡嗡声、嘶嘶声等。这种声音可能不如搏动性耳鸣那样与心跳有明显的关联,但同样会给患者带来不适。例如,有些患者会在长时间工作后,感觉耳朵里有持续的嗡嗡声,影响注意力的集中。

伴随症状:身体发出的“额外提醒”

血管性耳鸣有时还会伴随一些其他症状。如果是由颅内血管病变引起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如果是由颈动脉狭窄等疾病导致的,患者可能会感到颈部不适、视力模糊等。比如,一位患有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除了有血管性耳鸣外,还经常感到颈部疼痛,有时会出现短暂的视力下降。

病因探寻:揪出背后的“元凶”

血管结构异常:先天与后天的“双重影响”

‌动静脉瘘‌:动静脉之间出现异常的通道,使得动脉血直接流入静脉,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引起血管性耳鸣。这种情况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可能是后天由于外伤、手术等原因引起的。例如,有些患者头部受到外伤后,可能会出现动静脉瘘,进而引发血管性耳鸣。‌血管畸形‌:如颅内血管畸形、颈动脉血管畸形等,血管的形态和结构发生异常,会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产生异常的声音。一些先天性血管畸形的患者,在儿童时期就可能出现血管性耳鸣的症状。

血流动力学改变:疾病与生理的“共同作用”

‌高血压‌:血压升高会导致血管内压力增大,血流速度加快,对血管壁的冲击力增强,从而引起血管性耳鸣。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佳,血管性耳鸣的症状可能会加重。比如,一位长期患有高血压且血压波动较大的患者,经常会出现耳朵里嗡嗡响的情况。‌贫血‌:贫血时,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减少,血液携氧能力下降,为了满足身体的氧气需求,心脏会加快跳动,增加血液循环速度,这也可能导致血管性耳鸣。一些女性由于月经量过多导致贫血,可能会出现血管性耳鸣的症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代谢加快,心率增快,血管扩张,从而引发血管性耳鸣。例如,一位患有甲亢的患者,在病情发作期间,会感觉耳朵里的声音比平时更明显。

肿瘤因素:不容忽视的“潜在威胁”

颅内的肿瘤,如听神经瘤、颈静脉球瘤等,可能会挤压或侵犯血管,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导致血管性耳鸣。听神经瘤生长在听神经上,随着肿瘤的增大,会挤压周围的血管,引起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颈静脉球瘤则生长在颈静脉球附近,也会对血管造成影响,产生异常的声音。

诊断方法:准确定位“问题所在”

详细问诊:了解病史的“关键一步”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耳鸣症状,包括耳鸣的声音特点、出现时间、持续时间、是否与心跳同步等,还会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如是否有高血压、贫血、甲状腺疾病等,以及是否有头部外伤、手术史等。通过详细的问诊,医生可以初步判断血管性耳鸣的可能病因。

耳部检查:查看耳部情况的“直观手段”

医生会使用耳镜等工具检查患者的外耳道和鼓膜,观察是否有耳道堵塞、鼓膜穿孔等情况。因为外耳道和中耳的病变也可能会引起耳鸣,需要先排除这些因素。例如,如果发现患者外耳道有耵聍栓塞,取出耵聍后耳鸣症状可能会消失。

听力检查:评估听力功能的“重要环节”

听力检查包括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等,可以了解患者的听力损失情况。血管性耳鸣患者有时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通过听力检查可以判断听力受损的程度和类型。比如,纯音测听可以检测出患者各个频率的听力阈值,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影像学检查:洞察血管和颅内情况的“高科技利器”

‌CT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颅骨和血管的形态结构,帮助医生发现是否存在血管畸形、动静脉瘘等病变。例如,通过CT血管造影(CTA)可以观察到颈动脉和颅内血管的情况,判断是否有狭窄、扩张等异常。‌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可以更准确地显示颅内的肿瘤、血管病变等。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可以地显示血管的形态和血流情况,对于诊断血管性耳鸣的病因具有重要价值。

治疗方法:驱散耳鸣的“有效兵器”

病因治疗:针对根源的“准确打击”

如果血管性耳鸣是由高血压、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引起的,治疗原发病是关键。例如,高血压患者需要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贫血患者需要补充铁剂、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纠正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需要使用抗甲状腺药物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缓解症状的“辅助手段”

对于一些症状较轻的血管性耳鸣患者,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例如,使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等,可以增加耳部的血液供应,减轻耳鸣症状;使用镇静剂,如地等,可以帮助患者放松,缓解焦虑情绪,从而减轻耳鸣带来的不适。

手术治疗:解决严重问题的“较终方案”

如果血管性耳鸣是由血管畸形、动静脉瘘、肿瘤等疾病引起的,且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例如,对于动静脉瘘患者,可以通过介入治疗或手术结扎的方法来封闭异常的通道;对于听神经瘤患者,需要进行手术切除肿瘤。

声音治疗:掩盖耳鸣的“心理安慰”

声音治疗是通过播放一些特定的声音,如白噪音、自然声音等,来掩盖耳鸣的声音,减轻患者对耳鸣的关注和不适感。患者可以在睡觉时使用白噪音机,或者在日常生活中听一些轻柔的音乐,帮助自己放松心情,缓解耳鸣症状。

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的“健康之道”

控制基础疾病:管理健康的“根本任务”

主动治疗和控制高血压、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基础疾病,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压、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等指标,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保持病情的稳定。

避免头部外伤:保护头部的“重要举措”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靠谱,避免头部受到外伤。进行运动或从事危险工作时,要佩戴好相应的防护装备,如头盔等。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适度运动,增强体质,但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减少对血管的兴奋;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等不好情绪中。

山东省耳鼻喉医院的医生温馨提示:血管性耳鸣虽然可能会给患者带来诸多困扰,但只要我们了解其症状、病因、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主动采取预防措施,就能够科学应对,减轻耳鸣对生活的影响,维护耳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