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扣出血怎么办
时间:2025-09-23 09:10:53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可能会因为好奇、瘙痒等原因去抠耳朵,结果不小心导致耳朵扣出血。这种情况可能会让人感到惊慌,但只要采取正确的应急处理和后续护理措施,通常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下面山东省耳鼻喉医院的医生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耳朵扣出血怎么办。
应急处理措施
保持冷静,停止抠耳
当发现耳朵扣出血后,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因为慌乱而做出进一步伤害耳朵的行为。立即停止继续抠耳朵的动作,防止出血情况加重。因为继续抠挖可能会对耳道内的脆弱组织造成更严重的损伤,导致出血增多。
头部姿势调整
让受伤的耳朵朝下,这样可以使血液顺利流出,避免血液在耳道内积聚。如果血液积聚在耳道内,可能会增加感染的危险,同时也可能影响听力。例如,可以侧躺在床上,让受伤的耳朵贴着枕头,保持这个姿势一段时间,直到出血明显减少。
清洁外耳道
用干净的棉球或纱布轻轻蘸取外耳道口附近的血液,注意不要将棉球或纱布深入耳道内部,以免损伤耳道更深处的组织。如果出血量较少,只是在外耳道口有少量血迹,用棉球轻轻擦拭即可;如果出血量较多,血液顺着耳道流出,可以用干净的纱布轻轻按压在外耳道口,起到一定的止血作用。
避免进水
在耳朵扣出血后的24 - 48小时内,要避免耳朵进水。洗澡、洗头时可以用干净的棉球堵住外耳道口,防止水进入耳道。因为水中的细菌可能会进入受伤的耳道,引发感染,导致耳道炎症加重,影响伤口的愈合。
后续观察与判断
观察出血量
在应急处理后,要密切观察耳朵的出血量。如果出血量逐渐减少,在短时间内停止出血,一般情况较为乐观。但如果出血量持续较多,或者出血时间较长,超过30分钟仍未停止,可能提示耳道内有较严重的损伤,如耳道皮肤撕裂、鼓膜损伤等,需要及时就医。
留意疼痛情况
注意耳朵是否有疼痛感以及疼痛的程度。轻微的疼痛可能是由于抠耳时对耳道皮肤造成的擦伤引起的,一般可以承受,并且会随着时间逐渐减轻。但如果疼痛剧烈,难以承受,或者疼痛持续不缓解,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可能是耳道内有较深的损伤或感染,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
检查听力变化
观察自己的听力是否有变化。如果只是轻微的听力下降,可能是由于耳道内有血块堵塞引起的,随着血块的吸收,听力可能会逐渐恢复。但如果听力下降明显,或者出现耳鸣、耳闷等症状,可能是鼓膜受到了损伤,影响了声音的传导,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药物治疗(如有需要)
抗生素滴耳液
如果耳朵扣出血后,医生判断存在感染的危险,可能会开具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使用前要先将外耳道的分泌物清理干净,然后将头侧向一边,使患耳朝上,将滴耳液滴入耳道内,每次滴2 - 3滴,每天滴3 - 4次。滴入后要保持这个姿势几分钟,让药液充分接触耳道内的伤口。抗生素滴耳液可以预防和治疗耳道感染,促进伤口的愈合。
止痛药
如果耳朵疼痛较为明显,影响了日常生活和睡眠,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止痛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但要注意按照医生的嘱咐控制用药剂量和疗程,避免过量服用。止痛药可以缓解耳朵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舒服度。
就医指征
出血不止
如果经过应急处理后,耳朵仍然持续出血,或者出血量较大,如每小时出血量超过10毫升,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医生可能会进行耳道检查,找出出血的具体部位和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如使用止血海绵、电凝止血等。
鼓膜损伤
如果怀疑鼓膜受到了损伤,如出现剧烈的耳痛、听力明显下降、耳鸣、耳闷等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耳内镜检查。耳内镜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耳道和鼓膜的情况,确定鼓膜是否穿孔以及穿孔的大小和位置。对于较小的鼓膜穿孔,一般可以自行愈合,但需要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感染;对于较大的鼓膜穿孔,可能需要进行鼓膜修补手术。
感染迹象
如果耳朵出现红肿、疼痛加剧、有脓性分泌物流出等感染迹象,说明耳道可能已经发生了感染,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口服抗生素或静脉注射抗生素。同时,还会对耳道进行清理和消毒,促进感染的控制和伤口的愈合。
耳朵扣出血怎么办,山东省耳鼻喉医院的医生表示,要采取正确的应急处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药物治疗。如果出现出血不止、鼓膜损伤、感染迹象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随意抠耳朵,保持耳道的清洁和干燥,预防耳朵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