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知识

鼻息肉需要做哪些检查

时间:2025-11-20 11:15:54

鼻息肉是鼻腔或鼻窦黏膜的良性增生,通常由慢性炎症、过敏反应、遗传因素等多种原因引起。它会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如鼻塞、嗅觉减退、流涕等。为了准确诊断鼻息肉,明确其大小、位置和性质,以便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一系列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山东省耳鼻喉医院的医生就为大家详细介绍鼻息肉需要做哪些检查。

鼻部直观检查

前鼻镜检查

前鼻镜检查是耳鼻喉科较基础的检查方法之一。医生会使用前鼻镜,通过轻轻撑开患者的鼻孔,直接观察鼻腔内部的情况。在检查过程中,医生可以看到鼻腔内是否有新生物,以及新生物的大致位置、大小和形态。对于鼻息肉,通过前鼻镜有时可以看到鼻腔内有表面光滑、灰白色或淡红色的荔枝肉样新生物,常双侧多发,但也可单侧发生。不过,前鼻镜的观察范围有限,对于鼻腔深部的一些较小或位置隐蔽的息肉可能难以发现。

鼻内镜检查

鼻内镜检查比前鼻镜更加先进和,是诊断鼻息肉的方法。它使用前端带有摄像头的细长内窥镜,经前鼻孔进入鼻腔,能够清晰地观察鼻腔各个部位,包括鼻甲、鼻中隔、鼻窦开口等,甚至可以深入到鼻腔深部和鼻窦内部。通过鼻内镜,医生可以直观地看到鼻息肉的具体生长部位,如中鼻道、嗅裂等区域,准确判断息肉的大小、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同时,还能查看鼻腔黏膜是否有炎症、水肿等情况,以及是否存在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等其他鼻腔解剖结构异常。检查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轻微的不适,但一般无需麻痹,也不会造成创伤。如果发现可疑病变,医生还可以在鼻内镜的引导下进行组织取样,为后续的病理检查提供标本。

影像学检查

鼻窦CT检查

鼻窦CT检查是鼻息肉诊断中非常重要的影像学手段。它可以清晰地显示鼻息肉的范围、鼻窦的受累情况以及骨质改变等信息。通过冠状位和轴位扫描,医生能够全面评估筛窦、上颌窦、额窦和蝶窦等各个鼻窦的病变程度。鼻息肉在鼻窦CT上通常表现为中鼻道或鼻窦内的软组织影,筛窦蜂房模糊,可能伴有上颌窦积液等。CT检查对于鉴别鼻息肉与其他鼻腔疾病,如真菌性鼻窦炎、内翻性状瘤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还能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关键依据,帮助医生了解鼻腔和鼻窦的解剖结构,确定手术的范围和方式。不过,孕妇和儿童在进行鼻窦CT检查时应谨慎选择,必要时可采用低剂量扫描,以减少辐射对身体的潜在影响。

鼻窦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虽然鼻窦CT是鼻息肉检查的常用影像学方法,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鼻窦MRI检查也有其独特的优势。MRI对于软组织的分辨力比CT更高,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鼻腔和鼻窦内的软组织结构,以及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例如,在鉴别鼻息肉与鼻腔肿瘤时,MRI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帮助医生判断病变的性质。此外,对于一些对碘造影剂过敏,无法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MRI检查可以作为一种替代方法。然而,MRI检查的时间相对较长,费用也较高,而且对于含有气体的鼻窦结构显示不如CT清晰,因此一般情况下,鼻窦CT是的影像学检查,MRI则作为补充检查手段。

过敏相关检查

皮肤点刺试验

约30%的鼻息肉患者合并有过敏性鼻炎,过敏因素在鼻息肉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皮肤点刺试验是一种常用的过敏原检测方法,它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患者对多种常见过敏原的过敏情况。在检查过程中,医生会在患者的前臂皮肤上滴加不同的过敏原提取物,然后用针轻轻刺破皮肤表面,使过敏原进入皮肤。如果患者对某种过敏原过敏,局部皮肤会出现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常见的过敏原包括尘螨、花粉、动物皮屑、霉菌等。通过皮肤点刺试验,医生可以明确患者的过敏原,从而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接触这些过敏原,同时为抗过敏治疗提供依据。在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前,患者需要停用抗组胺药物一段时间,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是通过抽取患者的血液,检测血液中特异性IgE抗体的水平,来判断患者是否对某种过敏原过敏。这种方法不受皮肤状态的控制,适用于各种年龄段的患者,尤其是儿童、老年人以及皮肤状况不佳无法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的患者。与皮肤点刺试验相比,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的准确性较高,但检测结果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免疫状态、疾病活动期等。如果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阳性,提示患者可能对该过敏原过敏,但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阴性结果也不能完全排除过敏的可能性。

病理检查

对于一些不典型或单侧生长的鼻息肉,为了排除肿瘤疾病变的可能,需要进行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通过在鼻内镜的引导下,取少量鼻息肉组织进行显微镜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典型的鼻息肉在病理镜下表现为水肿的呼吸上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伴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如果病理检查结果发现异型细胞或其他异常情况,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免疫组化检查,以确定病变的具体类型,如是否为内翻性状瘤、腺样囊性癌等恶性肿瘤。病理检查是诊断鼻息肉的“先进准”,能够为鼻息肉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其他检查

鼻腔分泌物检查

通过棉拭子采集鼻腔分泌物进行细胞学分析,可以了解鼻腔内的炎症情况。如果鼻腔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提示可能存在症状反应性炎症,这与鼻息肉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如果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则可能合并细菌感染。鼻腔分泌物检查还可以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明确感染的病原体,并指导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嗅觉功能测试

由于鼻息肉可能会挤压嗅区黏膜,影响嗅觉神经的正常功能,导致患者出现嗅觉减退或丧失,因此进行嗅觉功能测试也是很有必要的。常用的嗅觉功能测试方法包括标准化的嗅觉识别测试和嗅觉阈值测定。嗅觉识别测试是让患者闻一系列不同的气味剂,如苯乙醇、薄荷醇等,然后识别出气味的种类;嗅觉阈值测定则是通过逐渐稀释气味剂,确定患者能够感知到气味的较低浓度。根据测试结果,可以将嗅觉障碍分为正常、轻度减退、中度减退和完全丧失四个等级。嗅觉功能测试有助于判断鼻息肉对患者嗅觉的影响程度,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同时也可以作为术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山东省耳鼻喉医院的医生温馨提示:鼻息肉的检查项目多种多样,每种检查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检查手段,医生可以全面、准确地了解鼻息肉的情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果怀疑自己患有鼻息肉,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主动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检查,以便早日明确诊断,得到有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