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崇文中方中医医院

免费在线咨询

阳气是本,病邪是标!中医治病较重要的就是标本兼治,,补阳!

阳气是生命的根本,我们的生命即是一团“阳气”,治病或养生都需要在阳气上下功夫。疾病之所以康复,是因为邪退而阳气得安;身体之所以健康,是因为阳气旺盛而邪不能客。

因此说,阳气是本,病邪是标。治病时往往需要标本兼顾,但切记勿失其本。不管任何医疗手段都不能只盯住病邪而忽视阳气,祛邪固然要紧,但扶阳才是康复的关键。


阳气是本,病邪是标!中医治病较重要的就是标本兼治:补阳!


养生其实就是养阳气。但可悲的不仅仅是现代人或因压力所迫、或欲念所使、或随波逐流在每天不断的耗伤自己的阳气,更可怕是直至伤及根本,疾病丛生时仍浑然不知。

正如一个反复发作口腔溃疡的病人来门诊就诊时说的:「啊!口腔溃疡不就是要去火吗?原来喝凉茶、吃消炎药是不对的啊?」

什么是阳气?
有阳则生,无阳则死。中医的理论指出人之所以活着全是靠阳气。在几千年的中医文化中,阴是指人的身体,阳是指人体具有的能量。人的一生就是一个阳气衰减的过程。

古人云:有形之躯壳,皆是一团死机,全赖这一团真气运用于中,而死机遂成生机;人身立命就是一个火字,真气命根也,火种也,人活一口气,即此真气也。阳气就是真气,储藏在肾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元气,常说的元气大伤,即是伤了阳气。黄帝内经中讲“阳化气,阴成形。”阳化成身体所需的能量,阴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身体。如果身体没有了阳气,就成了一幅空的躯壳,就会死亡。《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是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阳气。

古人把阳气比作天空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大地都是黑暗不明的,万物也不能生长。所以天地的运行,需要要有太阳。而人身的阳气要调和才能巩固它的防护功能,不然就会招致病邪的侵入。《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所以,扶阳是养生治病之本。


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所以,阳气决定生长。

阳气和疾病的关系
人之所以病是因寒邪凝聚在体内,只要阳光照到,不论寒成坚冰而得融化,病而祛除。扶阳大师李可:“阳不到的地方,那个地方就有毛病。”

《伤寒论》:人因寒入侵而生病,感冒发烧是因正气和邪气斗争的反应,正气=阳气,邪气=寒气。庸医用寒凉药帮助邪气打败正气,战斗结束后发烧虽退,但邪气得势留在体内;扶阳派帮助正气把邪气驱除,正气得势,发烧即退,且病好后身体很快恢复体力。

扶阳理论指出:任何疾病都是寒气侵袭人体造成的。寒遇到水,就会湿凝、寒凝,这个寒凝聚,就会阻碍经络,阻碍气血的畅通,不通则痛,则生病。但只要阳光照射到寒凝的地方,这个阴凝就会融化、气化,经络就通,气血流畅,身体就健康。

扶阳大师李可说:不管表里表外、四肢关节、五脏六腑,只要阳气不到的地方,那个地方就生病。反之,只要自身阳气充足,阳气又能流畅全身任何部位,就不会生病,或之前阴凝而生病也会消化。

何谓扶阳?

扶阳就是为顺应自然规律,补充日常消耗的阳气,并帮助身体机能制造阳气,使身体达到一个阴阳平衡的状态,人的生命力才能更加旺盛。


阳气来源有二
一、为先天性的,来自于父亲和母亲;

二、为后天性,主要从食物中吸收的水谷精气转化而来。而人的正常机体运转、工作、运动、、情绪波动、适应气温变化、修复创伤等各项活动都是需要消耗阳气的。

现代人为何大都阳气不够?
一、非时作息,阳不归根

中医认为较佳的睡眠时间为“亥子丑”三个时辰,这六个小时相当于一年中的冬季,冬主收藏,收藏对生命来说就是归根。归根是生命维持并且健康的保障,对常人来说归根较主要的方式就是睡眠。今时之人已习惯于晚睡,罕有亥时入睡,甚至子时还在“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而子时为一阳生,为阴阳交替之时,若不能入睡,直接损伤的是坎中一阳,长此以往,坎阳亏虚,各种疾病应运而生。

二、嗜食寒凉,兼好甜辣

现代人受西方营养学的影响嗜食生冷水果,由于冰箱的普及,人们为求兴奋口腔好食冰冻食品,尤其喝冷饮之风流行,这些都会严重损害脾胃阳气,尤其在夏季人体阳气外散,胃肠反而呈虚寒状态,故夏季应饮食清淡、温食热饮,若是以生冷食物冷饮来解暑,脾阳受损则运化不利,会出现腹痛、腹泻、乏力、消瘦等症;喜食甜腻厚味,人体无法运化致痰湿内生,湿为阴邪,且重着粘滞,阻碍阳气的运行,导致阳郁阳虚证;嗜食辛辣使人精神亢奋,阳气过分的耗散,也会导致阳气亏虚。


三、人造贼风,夏月伤寒

《内经》中提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圣人避风如避矢石”,可见古人对风邪是防范有加的,因为风邪不但为百病之长,也是六淫之先行官,风邪侵犯肌表以致表虚,接着其他邪气就可以乘虚而入,尤以寒气对人体的伤害较大,寒邪属水能灭火,较伤人阳气。冬季外界寒风凛凛、水冰地坼,但人体毛孔收紧加上厚衣覆体,风寒之邪并不易侵犯人体,而夏季阳气外散毛孔开泄,无异于门户大开,此时若立即吹电扇或进入空调房,风寒之邪就会直入肌肤、筋脉、骨节,若不及时排出寒气,更会侵犯六腑五脏,乃至成不治之症,可见人为邪气对人体之伤害远甚于自然之气。

四、生育延迟,产房受寒

根据中医学理论,生育较佳年龄女子为“三七”至“四七”,男子为“三八”至“四八”,如今在城市生育年龄普遍延迟,且孕前不注意保养肾精,导致父精母血亏虚,纵能受孕生产,但先天之元阳已亏,元阳不足将贯穿人的一生,其阳虚体质很难改变。产妇所在的产房和手术室冷气充足,新生儿从温暖的羊水中出来很易感受寒邪,若不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将会伤及婴儿阳气。

五、运动不当,得不偿失

现代人崇尚“生命在于运动”的理念,身体不适或是生病时往往认为是缺乏运动所致,于是开始定时定量、持之以恒地运动,但大部分人并未因运动得益,这是不明运动原理及不合理运动导致的。卢崇汉先生在《扶阳讲记》中提到“动能生阳,也能耗阳”,其实运动的本质是加强气血的流通,适合于阳气尚足但气血不畅之人,或为饮食厚腻,或为久坐不动,或为思虑过度,但避免适合于气血大亏之人,因为虚人阳气固摄的功能不足,运动后阳气耗散致阳气更虚。


阳气是本,病邪是标!中医治病较重要的就是标本兼治:补阳!


另外运动属生发,应该是春夏白昼之事,而现在很多人都是晚上运动健身,看似弥补了白日的运动不足,其实是违反了“生长收藏”之序,《素问-四季调神大论》指出冬三月要“无扰乎阳”、“无泄皮肤”,冬季大量运动出汗影响了阳气的收藏,尤其使肾阳受损。

六、房事不节,肾阳亏损

现代人的比以前明显增多,这和是商业社会有关,因为可以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电脑、电视、书籍、杂志无处不在宣传**之事,《老子》曰“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而现在到处是可欲,目见耳闻使人体的肾阳长期浮越在外,房事不节使人的肾精亏虚,精亏则难于固摄阳气,导致肾阳亏损,表现为乏力、畏寒、腰冷痛、五更泻、双目无神、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等。

七、工作烦劳,阳气外张

现代人工作繁忙、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烦恼也增多。《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烦劳则张。”人体阳气依靠物质和精神的兴奋长期在外工作,不知及时收藏休息,一方面会导致阳气的亏虚,另外,阳气太疲劳导致无力入阴收藏,造成失眠,甚至神经衰弱,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

八、物欲难止,壮火食气

当今社会的主旋律是发展和消费,两者都在不断增加人的欲念,欲念是精神之火,而且是邪火壮火。《内经》提到“壮火食气”,故欲念也会消耗人体正气。《老子》告诫我们要少欲知足,要“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其实就是减少我们的欲念,从而节省阳气,不让其过早的消亡。《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疲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所以能年皆得百岁而动作不衰。”少欲才是健康长生之道。

九、滥用西药,抗生伐正


阳气是本,病邪是标!中医治病较重要的就是标本兼治:补阳!


当前国内医疗界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抗生素的滥用,抗生素性属寒湿,口服主要损伤脾胃阳气,会导致胃寒、纳差、呕吐、腹痛、腹泻等症,而静脉用药直接进入血管,还会伤及心阳,引起水气凌心证;激素则使人的肾阳直接外越,看似有效,其实是肾阳的过度,损害到人体的远期健康;还有其他的化学药物若去除糖衣或胶囊后都呈苦味,苦味伤脾胃阳气。长期服用西药必定脾胃阳虚。

十、清热养阴,中医流弊

近五百年医药的历史是温病学独领风,不可否认它的功绩,但它的盛行导致滥用苦寒清热,导致阳虚体质普遍。外感病大部分是感受风寒,有很少部分确实是热邪伤阴证,短期清热有效,但久用必伤阳气;而慢疾病主要为阳虚证,或者阳虚为主要矛盾。

故陈修园提出“宁事温补,勿事寒凉”,当代李可老中医也说:“阳虚者十之八九,阴虚者百无一二。”当前滥用清热药的原因一方面为医生的辩证不精,另一方面则是用清热药比较“靠谱”,误用清热养阴药产生的副作用具有隐秘性,短期不会被发现,长期使用则大伤阳气。

如何正确扶阳?
:饮食调养

1、多吃温平补益食物:羊肉,韭菜,虾,桂圆,花生,胡萝卜,山药,牛肉,普洱,红茶,桃子,黑豆,茴香,茼蒿,鲈鱼,羊腰子,鱿鱼,芡实,羊奶,奶酪,草鱼等;

2、少食生冷寒凉食物,如黄瓜、藕、梨、西瓜、山楂等;

3、冷饮,冰箱里刚拿出来的食物,一定不要再碰。生姜在夏季是很好的选择。“男子不可百日无姜”;

4、小口喝水,温饮,避免大量猛饮,容易出现脾胃发胀,促生痰湿体质。


阳气是本,病邪是标!中医治病较重要的就是标本兼治:补阳!


其次:运动调养:

1、动能生阳,选择温和的运动,在户外阳光里。推荐有氧锻炼,其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常见的有氧运动项目有: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打太很拳、瑜伽、健身舞、韵律等。

2、推拿足三里、涌泉等穴位,或经常灸足三里、关元等穴位可助提升阳气,可适当洗桑拿、温泉浴。

第三:情志调养

1、拒绝熬夜。23点前睡觉是底线。子夜是养阳的较佳时机。

2、注意保暖。腹背,小腹,腰部,脚和腿是保暖的核心。每晚烫脚,搓后腰;

3、空调要远离,尤其在出汗的时候,更不能用空调、电扇直对身体吹凉风;

第四:专方从根源处扶阳、解决病症

驱寒养“阳”,身暖气强,人体生病的秘密:肾精=肾气=肾阳=温度=湿寒=病症(虚—寒—湿—凝—淤—堵—瘤—癌)。人体不生病的秘密:肾气(阳)足,百病除!这才是治本。

“补阳圣药·肾合胶囊”
补阳圣药·肾合胶囊:肾藏精、肝藏血,用大量人参助山茱、熟地纯阴之药,使阴中有阳,生血生精,肝肾同补。温肾助阳,益气固精。提高肾阳,提高温度,祛寒祛湿,恢复健康。

三大功效:

1、补肾气,疏理淤堵,肝肾同补,温肾助阳,益气固精。纯中药萃取,无任何副作用;通过多靶点、多系统、多部位作用于全身,温补、循循渐进激发,唤醒性功能。

2、补阳益阴,阴阳双补,固精缩尿。针对阳痿、早泄、前列腺炎、遗精、滑精、尿频、尿不尽、尿等待;畏寒怕冷、月经不调等肾气不足引起的各种症状;以及肾气不足引起的肾虚腰痛、肾虚耳鸣、肾虚脱发,失眠多梦等有很好的效果。

3、调理五脏六腑,改善肾气不足。有补火助阳、散寒驱湿、活血通经的作用,适用于肾气不足导致的各种症状。数位中药合用引火归元,直入肾经,温补肾阳,使阴阳平衡。

中方中医院微信咨询:zfyy1057

治病用药是治果,养生防病是治因,治病者事倍功半,防病者才能长治久安,扶阳的理念不仅要体现在临床辨证用药上,更要体现在养生防病上,要贯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扶阳是大道,《中庸》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我们应该把「扶阳」的重要理念普及给老百姓,使他们远离损阳伤阳的行为思想,使他们能够健康长寿。

免费私密咨询中医医生:

阳痿 | 早泄 | 前列腺炎 | 前列腺增生 | 前列腺钙化 | 时间短 | 尿频 | 尿不尽 | 尿等待 | 夜尿多 | 尿不出 | 勃起不坚 | 中途疲软 | 晨勃少 | 过度 | 四肢无力 | 耳鸣 | 脱发 | 鼻炎 | 失眠 | 怕冷 | 糖尿病 | 胃病 | 大便溏稀 | 四肢无力 | 腰酸背痛 | 肾虚 |

长按下图二维码,官网在线咨询,添加医生主任,制定治疗方案。


阳气是本,病邪是标!中医治病较重要的就是标本兼治:补阳!

相关阅读 更多+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