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崇文中方中医医院

免费在线咨询

人体阳气由强到弱的6种体质,阳气不足——要调病,先养阳!

说到体质,多数人都会联想到中医9种体质。不过,中医还有另外一种体质划分法——根据人体阳气的由强到弱,分为:太阳体质、阳明体质、少阳体质、太阴体质、少阴体质、厥阴体质。今天介绍一下。

这种划分法可以更明确地理解:不同类型的人群可能发生的疾病,以及病理的发展过程——三阳体质的人阳气(正气)比较充实,抗病能力较强,病位多在表层,病证多为实证、热证;三阴体质的人阳气(正气)比较衰弱,抗病能力较弱,病位多在里层,病证多为虚证、寒证。

一、太阳体质


人体阳气由强到弱的6种体质,阳气不足——要调病,先养阳!人体阳气由强到弱的6种体质,阳气不足——要调病,先养阳!


太阳体质就是:元气十分充足,抵抗力十分强。

太阳体质的人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元气满满,就是说,他们有有活力,充满正能量,而且他们的能量场十分强大,能够吸引到很多人。

一般情况下,邪气侵犯到太阳经时,就会遇到正气的强烈抵抗,邪气就很难继续深入。所以,太阳体质的人感受邪气,多患太阳病。

太阳病的症状主要包括:感冒、发烧,而且是高烧,恶寒、头痛、身痛、有汗或者无汗、咳嗽、喘、干呕等。脉一般是浮缓或者浮紧的,舌苔是正常的薄白苔。

太阳病的治疗方式是解表法,包括发汗解表、调和营卫、解肌发表等。太阳体质的病人非常容易康复,而且很少衍生其他病症。

不过,现在太阳体质的人非常少,多见于一些先天阳气就很足的孩子和成年人。

二、阳明体质


人体阳气由强到弱的6种体质,阳气不足——要调病,先养阳!


阳明体质可以用3个词概括:体实、气盛、血旺。这部分人往往声高气粗面红,肌肉健壮结实,气血旺盛,运动员或重体力劳动者常见这种体质。

在我们都熟悉的人物里,武松就是典型的阳明体质——

他的形象:身躯凛凛、胸脯横阔、语话轩昂、心雄胆大、骨健筋强;

他的食量:一口气可吃3斤肉,喝18碗酒(这得多少脾阳才能运化);

他的力气:赤手空拳打死老虎。

那么,阳明体质的人容易出什么问题呢?

阳明体质的人如果感受外邪,往往会正气反应过猛,产生抵抗过度,造成邪机益亢,就会生阳明病。

阳明病的症状主要包括:高热、口渴、出大汗、精神亢奋、谵语、妄言、胃肠积滞等。

阳明体质的人且不可滥用寒凉药,否则会伤害元气,导致疾病加重。

三、少阳体质


人体阳气由强到弱的6种体质,阳气不足——要调病,先养阳!


少阳体质就是:元气略显不足,抵抗力不如太阳体质。不过,相对来说,少阳体质还是不错的。

少阳体质的人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心态比较乐观,看得通达得下,不大会钻牛角尖,心里也算敞亮,没啥阴郁的想法;

——精力比较旺盛,可以应付日常工作外加熊孩子;

——偶尔也会吃不好睡不好,但不会面色萎黄;

——不太容易痛经,但如果经期沾了冷的寒的,也会引起不适。

不过,少阳体质的人,邪气入侵后,由于太阳经的抵抗不能完全把邪气驱除出去,外邪就会进一步深入到少阳经的层次上,就会患少阳病。

少阳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口苦、咽干、眼睛发花、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减退、心烦、呕吐、恶心等。

少阳病的治疗方式是和解法。一般宣畅气血、散结调经,是少阳经祛除阻滞、和解正气的专药。

综上所述,太阳体质、阳明体质、少阳体质,统称为三阳体质。这部分人身体素质普遍不错,抵抗力比较强,不容易得一些恶性疾病,比如癌症,三阳体质的人很少得。

所以,如果你先天就是三阳体质,那么恭喜你,这才是真确赢在了起跑线上。

四、太阴体质


人体阳气由强到弱的6种体质,阳气不足——要调病,先养阳!


太阴体质的人元气已经明显不如三阳体质的人了,其在全体或局部的抵抗也已明显不足。太阴体质的人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特别容易腹泻,或者长期慢性腹泻;

——如果皮肤白,就会苍白无华,如果皮肤黑,就会萎黄暗沉;

——身体容易浮肿,站立时间长了,小腿就会明显变粗;

——气力也不足,干一会儿活就容易累。

一般科技工作者多是太阴体质。

太阴体质的人生病,本质在于正气不足,其治疗之法应该宜温宜养,千万不可滥用寒凉之物,否则会加剧阳气的损耗,适得其反。

五、少阴体质


人体阳气由强到弱的6种体质,阳气不足——要调病,先养阳!


少阴体质,较明显的表现就是阳虚。

少阴不足,重在扶阳——这是治疗少阴病的总纲,也是改变少阴体质的总纲。

临床上,少阴体质的人较容易出现感冒后猝死。古人有句话说“伤寒偏死下虚人”,“下虚人”就是少阴体质的人。医院里经常会见到有人感冒后输液,随后出现急性心肌炎、急性肾炎,继而猝死的案例——这些都是少阴体质特别的,因为手少阴是心经,足少阴是肾经,邪气内陷于少阴,要么心病,要么肾病。

还有,常见的中风、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肾病、肿瘤等多属于少阴病,这些病人也多为少阴体质。说白了:只有少阴体质的人才会得大量的慢疾病、难治病。而且,大凡西医久治不愈的病人,或者久服寒凉中药后,多数都成了少阴体质,其所患的疾病也多是少阴病。

六、厥阴体质


厥阴体质的人,元气不足至很。

外邪侵入时,正邪相搏,人体就处于危急存亡的关头,这是人体正气的较后反抗。所以,这会带来两个结果:一是正复邪退,病情及转;二是正虚邪盛,病重而亡。

厥阴体质的人,平时往往多易生肝病,而且其面色略青、面颊不华、鼻梁高耸、身体细瘦而高长。

《素问·生气通天论》里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意思是说: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失去阳气寿命就不会长。

当出现以下这些症状时,说明身体可能出现阳气不足了:

总感觉神疲乏力,做事没劲儿

畏寒怕冷,容易感冒

脸色发白,面色无光

胃口不好,食欲下降


人体阳气由强到弱的6种体质,阳气不足——要调病,先养阳!


中医认为,阳气指具有温养组织脏器、维持生理功能和固卫体表等作用,并充盈于周身之气。它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与生俱来的,另一个是从食物中吸收的水谷精气转化而来。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都会消耗阳气,如果阳气补充不足,就会造成“阳气不足”。

阳气散布部位不同,其具体作用和名称也不同,下面我们就来聊聊不同脏器阳气不足的表现:

心阳虚

中医学认为,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脏,主血脉,藏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

心脏的阳气不足,多表现在三个方面,心神不足、阳虚阴盛和气血运行不畅。

“心,藏神志”说的就是心脏控制人的神志,如果心脏阳气不足,人的心神、意识、思维会减弱,常表现为精神不振、反应迟钝、神疲乏力等症状。

阳虚则寒,心阳不足,人体温煦的功能会减退,会出现畏寒喜暖、行寒肢冷的症状。

“心,主血脉”,当阳气不足时,气血运行变慢,血行不畅可致血瘀,会出现身体发冷、面色苍白或青紫、舌质淡胖或紫暗、苔白滑、脉弱或结代等症状。


人体阳气由强到弱的6种体质,阳气不足——要调病,先养阳!


肺阳虚

中医学认为,肺主气,藏魄,五行属金,为五脏之盖。

“肺主气”指的是肺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肺阳气不足会导致出现胸闷、呼吸气急而短促,神疲乏力,自汗等症状。

“肺藏魄”中“魄”指的是不受内在意识支配而产生的一种能动作用表现,是无意识活动。肺阳气不足时会出现感觉异常或反应迟钝,如口不渴不想喝水等。


脾阳虚

《黄帝内经》指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生气血。”中医学认为,脾主运化,有统血的功能。

“脾主运化”,脾阳不足,则运化水谷功能会失常,人会出现口淡、食欲减退、腹胀、消化不好、浮肿、小便不利、大便清稀或久泻久痢等症状。

“脾统血”说的就是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的功能。阳气不足时,脾不统血,可出现月经过多、便血、尿血等出血症状,可伴随有面色苍白、身体倦怠、四肢不温、质淡胖或有齿痕、舌苔白滑,脉细迟弱等表现。

脾阳虚的人,在寒邪侵袭时,很容易出现上吐下泻、腹痛胃痛的症状,平时如果进食生冷的食物,也会出现明显的不适。


人体阳气由强到弱的6种体质,阳气不足——要调病,先养阳!


肝阳虚

中医学认为, 肝藏血,主疏泄。

“肝藏血”指的是肝脏有储存血液、调节血量,收摄血液的功能。当肝阳气不足时,肝不藏血,摄血能力减弱,会出现各种出血症状,还可能出现血虚、夜盲、肢体麻木、月经量少、失眠多梦等症状。

“肝,主疏泄”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调畅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及情志活动等作用。肝阳虚,疏泄不畅,会出现肝血凝滞、腹痛、腰痛等症状。


肾阳虚

中医学认为,肾是藏精之所,主骨生髓,在五行属水,对水液有气化蒸腾作用。

“肾藏精”,主生殖系统,阳气不足会出现性功能减退、阳痿、早泄、前列腺炎、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征等症状。

“肾主骨生髓”,阳气不足则易患腰痛、关节痛、骨质疏松症、颈椎病、腰椎病等病症。

“肾在五行属水”,肾阳虚之人,命门之火不足,蒸腾气化无力,会出现口干、小便清长、余沥不尽、尿少或夜尿频多,身体浮肿、下肢尤甚的症状。


人体阳气由强到弱的6种体质,阳气不足——要调病,先养阳!


这些生活习惯,会导致阳气不足:

1、长期熬夜

中医讲“白天为阳,夜晚为阴”“阳主升发,主动。阴主收敛,主静”。

夜晚,人体阳气就像太阳下山一样,需要沉入体内,才能让身体安静休息。熬夜,就相当于到了太阳落山的时候,强行不让它落下去。

2、过食生冷

过食寒凉食物,容易损伤脾胃,“寒为阴邪,易伤阳气”,久则脾胃阳气受损。

生冷水果、冰激凌、冷饮……这些寒凉食物都会直接损失脾胃阳气。


3、穿太少

中医认为,寒邪是较易伤及人体阳气的一种外邪,寒邪侵袭人体,伤于肌表或直中脏腑,积久不散,“阴盛则阳病”。

穿太少很容易导致关节部、腰腹部很容易受凉,导致寒气入侵,损伤阳气。

4、运动不当

适当运动出汗有利于身体健康,但过度追求大汗淋漓会适得其反。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汗血同源”,发汗过多会耗人心血,阴血受到损伤的同时,也损伤了人体的阳气。


人体阳气由强到弱的6种体质,阳气不足——要调病,先养阳!


5、房事不节

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是人体阳气的封藏之地。

过度的,过度肾中真阳、耗损肾精,会致使命火衰微、肾精亏虚。

阳气不足如何调理?

1、晒太阳

晒太阳是较直接补充阳气的方法。

中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专业,是晒太阳的核心部位。如果天气较好,脱下帽子让阳光直晒头顶15~20分钟。

中医说“腹为阴,背为阳”,督脉为“阳经之海”,在阳光较强的时候,晒晒后背有温肾助阳的作用。


人体阳气由强到弱的6种体质,阳气不足——要调病,先养阳!


2、运动

“动则生阳”,适当的运动有助于补充阳气和改善阳气虚的状况。

前面提到不合理的运动会伤阳气,那么怎么做到合理运动呢?

首先,运动做好热身,不要骤起骤停;其次,把握好运动强度,以身体微汗、无不适作为标准。

对中老年人来说,运动的时间不宜太久、强度不宜太激烈,以免过度劳累。

3、驱寒补阳中成药:肾合胶囊

驱寒养“阳”,身暖气强,人体生病的秘密:肾精=肾气=肾阳=温度=湿寒=病症(虚—寒—湿—凝—淤—堵—瘤—癌)。人体不生病的秘密:肾气(阳)足,百病除!这才是治本。

补阳圣药·肾合胶囊:肾藏精、肝藏血,用大量人参助山茱、熟地纯阴之药,使阴中有阳,生血生精,肝肾同补。温肾助阳,益气固精。提高肾阳,提高温度,祛寒祛湿,恢复健康。


三大功效:

1、补肾气,疏理淤堵,肝肾同补,温肾助阳,益气固精。纯中药萃取,无任何副作用;通过多靶点、多系统、多部位作用于全身,温补、循循渐进激发,唤醒性功能。

2、补阳益阴,阴阳双补,固精缩尿。针对阳痿、早泄、前列腺炎、遗精、滑精、尿频、尿不尽、尿等待;畏寒怕冷、月经不调等肾气不足引起的各种症状;以及肾气不足引起的肾虚腰痛、肾虚耳鸣、肾虚脱发,失眠多梦等有很好的效果。

3、调理五脏六腑,改善肾气不足。有补火助阳、散寒驱湿、活血通经的作用,适用于肾气不足导致的各种症状。数位中药合用引火归元,直入肾经,温补肾阳,使阴阳平衡。

中方中医院微信咨询:zfyy1057

相关阅读 更多+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