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曼谷的湿热空气扑面而来时,我的双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行李箱拉杆。这是我和丈夫为了要孩子做的第三次尝试,前两次在泰国做试管婴儿的经历,就像一场刻骨铭心的修行。
第一次希望与失落
记得初次走进曼谷生殖中心时,消毒水的气味让我心跳加速。护士用带着泰式口音的英语安慰我,说这里每年帮助上千对夫妻圆梦。促排卵针扎在肚皮上的刺痛感,远不及等待胚胎着床时那种煎熬。
当验孕棒出现两道杠时,我们在酒店房间里又哭又笑。可第八周B超室里死一般的寂静,医生那句"很遗憾"像把钝刀,把喜悦割得支离破碎。回国航班上,我望着云层发呆,突然明白生命原来如此脆弱。
第二次跌倒与爬起
半年后我们换了家更专业的医院。这次采用了胚胎染色体筛查技术,主治医生是位会说中文的教授。每天早上去诊所打针时,都能遇见不同国家的求子夫妻,大家交换着鼓励的微笑。
第二次怀孕时我买了胎心仪,每天都要听好几次那个小马蹄声。可第二十周的产检日,仪器怎么都找不到心跳。这次我没哭,只是默默收拾好给宝宝准备的小衣服,在湄南河边坐了一整天。
破茧成蝶的转折
两次失败让我开始重新思考。在清迈休养时,我跟着民宿老板娘学做泰式按摩,每天早上去寺庙听晨钟。医生说我太紧张了,于是我开始练习冥想,把中药调理和西医治疗结合起来。
第三次移植前,我和丈夫去拜了四面佛。当护士指着B超屏幕上闪烁的小白点时,我突然明白,原来生命需要松弛有度的等待,就像泰国人常说的"撒拜撒拜"(慢慢来)。
现在女儿总爱问为什么她出生证是泰文的,我就给她看当时在医院的视频。那些打针的淤青、等报告的焦虑,都变成了最珍贵的记忆。有时候看着她在泳池里扑腾的样子,会觉得人生真奇妙——我们翻山越岭寻找的宝贝,原来就在坚持的下一站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