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卵巢早衰(POF,现更规范的名称为 “卵巢功能不全” POI)患者做三代试管婴儿(PGT)时,方案设计的核心目标是在卵巢储备极低的情况下,尽可能获取优质卵子,同时保障胚胎质量和移植成功率。由于卵巢早衰患者卵泡数量少、对促排卵药物反应差,方案需更个体化,以下是常用方案及关键注意事项:
一、卵巢早衰患者的核心挑战
卵泡储备少(AMH 通常<1ng/ml,基础窦卵泡数 AFC<5 个);
卵子质量下降,染色体异常率高(随卵巢功能衰退,卵子非整倍体概率增加);
对促排卵药物敏感性低,易出现 “卵巢低反应”,获卵数少。
因此,三代试管方案需兼顾 “提高获卵数” 和 “适配 PGT 的胚胎培养需求”(PGT 需胚胎发育至囊胚阶段,对卵子质量要求更高)。
二、常用的促排卵方案(以 “温和刺激 + 灵活调整” 为主)
1、微刺激方案(最常用)
原理:用低剂量促排卵药物(如克罗米芬 + 小剂量 HMG),减少对卵巢的过度刺激,避免卵泡过早耗竭。
优势:
适合卵巢储备极低者,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风险;
周期短(约 10-14 天),可连续多个周期获卵,积累卵子数量(因单次获卵可能仅 1-2 个,需攒卵后再统一受精培养)。
适配 PGT:若单次获卵少,可采用 “累积周期” 策略(2-3 个微刺激周期获卵后,将**,凑齐一定数量后解冻受精,提高囊胚形成率,为 PGT 提供足够胚胎)。
2、拮抗剂方案(灵活调整版)
用法:月经第 2-3 天开始用促性腺激素(HMG/FSH),当卵泡直径达 12-14mm 时加用 GnRH 拮抗剂(如西曲瑞克),防止早发 LH 峰。
特点:
比微刺激方案的促排卵强度稍高,获卵数可能略多,但需根据卵巢反应调整药物剂量(通常剂量低于常规拮抗剂方案);
适合对药物有一定反应、AFC>3 个的患者,可减少周期取消率。
3、自然周期或改良自然周期
适用人群:卵巢储备极度低下(如 AFC<2 个)、对促排卵药物完全无反应者。
方法:不使用或仅用少量促排药,监测自然发育的卵泡,待成熟后注射 HCG,获卵。
注意:单次获卵概率低(可能为空卵),需多次尝试,且获卵后若卵子质量可,需立即受精培养,积累胚胎后再进行 PGT。
4、黄体期促排卵方案(辅助攒卵)
适用情况:卵泡期促排效果差,或月经周期不规律者。
方法:在自然周期排卵后(黄体期),卵巢内仍有小卵泡时,启动低剂量促排药物,唤醒残留卵泡生长。
优势:可与卵泡期方案互补,增加获卵机会,尤其适合卵巢储备 “时好时坏” 的患者。
三、与三代试管(PGT)相关的特殊调整
1、胚胎培养策略:
因卵子数量少,优先采用囊胚培养(第 5-6 天),虽然可能淘汰部分发育潜能差的胚胎,但能提高 PGT 的检测准确性(囊胚细胞数量多,活检对胚胎损伤小)。
若获卵仅 1-2 个,可尝试 “鲜胚活检”(卵裂期,第 3 天),但需与实验室沟通可行性(卵裂期细胞少,活检风险略高)。
2、PGT 技术选择:
卵巢早衰患者卵子染色体异常率高(尤其是非整倍体),优先选择PGT-A(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筛查),筛选染色体正常的胚胎,提高移植成功率(减少因胚胎异常导致的不着床或流产)。
若合并明确的遗传性疾病(如染色体平衡易位),则需联合 PGT-SR(结构异常筛查)。
3、移植时机:
若获卵少、胚胎数量有限,建议全胚冷冻,待身体调理(如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后再解冻移植,避免新鲜周期因促排药物影响内膜环境。
子宫内膜薄或容受性差者,可先进行雌激素 + 孕激素预处理,或使用生长激素等辅助改善内膜状态。
四、方案选择的关键原则
1、个体化评估:医生会根据患者年龄、AMH、AFC、既往促排反应等,制定 “一人一策” 方案(如年轻 POI 患者可能尝试稍强的刺激,高龄患者以微刺激为主)。
2、“攒卵” 优先:若单次获卵不足(<3 个),不必急于进行 PGT,可通过 2-3 个周期积累卵子 / 胚胎,再统一筛查(避免因胚胎数量太少导致无可用胚胎)。
3、结合预处理:促排前可使用 DHEA、辅酶 Q10、生长激素等改善卵巢反应,或通过中药调理、调整生活方式(如戒烟、减压)提升卵子质量。
五、注意事项
成功率预期:卵巢早衰患者三代试管的累计成功率(多个周期)通常低于普通人群,主要取决于获卵数和胚胎质量(若能筛选出 1-2 个正常囊胚,移植成功率约 30%-50%,具体因个体差异波动)。
心理准备:可能需要多次促排、获卵,过程较长(3-6 个月甚至更久),需保持耐心,避免焦虑影响内分泌状态。
总结
卵巢早衰患者做三代试管的核心方案是“微刺激 / 温和刺激为主,累积卵子 / 胚胎,结合 PGT-A 筛查,优化移植时机”,目标是在保护卵巢储备的同时,最大化利用有限的**,提高健康胚胎的移植成功率。具体方案需由生殖医生团队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患者需积极配合检查和调整,以获得最佳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