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海外试管助孕机构: 医院库 医学视频 科普文章 医生大全
海外试管助孕机构

TESA的“逆袭”:非梗阻性无精患者的最后希望

2025-07-03 13:32:52 来源: 海外试管助孕机构 咨询医生

“医生,我的睾丸活检显示‘生精细胞严重减少’,真的没机会了吗?”28岁的王先生因“非梗阻性无精子症”(FSH 18mIU/ml,睾丸体积8ml)就诊,眼中满是绝望。在辅助生殖领域,TESA(睾丸精子抽吸术)曾被视为“最后手段”,如今却凭借“靶向取精”和“ICSI技术”的进步,让30%-50%的非梗阻性无精患者圆了爸爸梦。

一、非梗阻性无精:“生精工厂”的全面停摆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是男性不孕的“难中之难”——睾丸生精功能衰竭(可能因遗传(如Y染色体微缺失)、化疗、腮腺炎后睾丸炎等),精液和附睾中均无精子。传统睾丸活检(切开睾丸取组织)的取精成功率仅20%,且创伤大(可能加重睾丸损伤)。

二、TESA的“升级之路”:从“盲目”到“精准”

TESA的突破源于两大技术进步:

· 超声引导:通过高频超声(分辨率0.1mm)定位睾丸内的“高回声区”(可能为生精活跃区域),避免盲目穿刺;

· 多部位抽吸:从睾丸上、中、下极各抽吸1-2次(共3-6针),覆盖更大面积(传统活检仅取1块组织);

· 实验室精细处理:将抽吸的睾丸组织剪碎,用酶消化(胶原酶分解结缔组织),提高精子检出率。

北京协和医院男科的研究显示:超声引导下多部位TESA的取精成功率(58%)比传统活检(25%)高2.3倍。

三、操作实录:在“生精荒漠”中寻找“绿洲”

王先生的TESA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

1. 超声检查:睾丸体积8ml(正常15-25ml),实质回声不均(散在点状高回声);

2. 定位穿刺点:选择3个高回声区域(上极、中极、下极);

3. 细针抽吸:用18G穿刺针(直径1mm)刺入每个区域,各抽吸2次(共6针),获取约0.5ml组织;

4. 实验室处理:组织剪碎后加入培养液,37℃孵育30分钟(激活静止精子),显微镜下寻找精子。

“找到了!这里有一个圆形精子细胞!”技术员指着镜下的亮点。尽管精子未完全成熟(圆形精子细胞需通过ICSI注入卵子),但这已是王先生的“生命火种”。

四、ICSI的“神助攻”:让“未成熟精子”完成使命

传统试管婴儿需要活动精子与卵子结合,但TESA获取的精子多为未成熟的圆形精子细胞(无尾部,无法游动)。ICSI(单精子注射)技术通过显微操作,将精子直接注入卵子,绕过了“精子游动”的步骤。

王先生的治疗流程:

· 妻子促排卵获8枚卵子;

· **当日,实验室将圆形精子细胞注入卵子(ROSI,圆形精子细胞注射);

· 4枚卵子成功受精,培养至囊胚阶段(第5天);

· 移植1枚囊胚,12天后血HCG显示妊娠。

五、希望数据:TESA的“成功率密码”

影响TESA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 睾丸体积:体积>10ml者取精成功率(65%)高于<10ml者(35%);

· FSH水平:FSH<15mIU/ml者成功率(50%)高于>15mIU/ml者(20%);

· Y染色体微缺失:仅缺失AZFc区者成功率(40%)高于缺失AZFa/AZfb区(几乎无精)。

对于非梗阻性无精患者,TESA不是“绝望的尝试”,而是“科学的希望”。正如男科专家李铮教授所说:“睾丸生精功能可能‘局部幸存’,TESA就是要找到这些‘幸存细胞’,让生命的种子重新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