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免费在线咨询

胰腺管结石是怎么引起的

秋意渐浓,亲友相聚的饭局多了起来,火锅、烧烤、重油重盐的菜肴成了餐桌上的常客。可热闹过后,不少人却出现了上腹部隐痛、恶心乏力的症状,去医院检查后,竟被查出胰腺管结石。这让很多人疑惑:胰腺管结石是怎么引起的?为什么秋季容易出现这类问题?今天,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医生就来拆解这个 “胰腺隐患”,帮大家在秋季守护胰腺健康。

要弄明白 “胰腺管结石是怎么引起的”,首先得从胰腺的功能说起。胰腺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能分泌胰液帮助消化食物,而胰液需要通过胰腺管输送到肠道。一旦胰腺管被结石堵塞,胰液排出受阻,不仅会引发腹痛、消化不好,还可能导致胰腺炎、胰腺功能损伤,严重时甚至会增加胰腺癌的危险。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张卫国指出:“秋季是胰腺疾病的高发期,很多胰腺管结石患者的病因都和这个季节的饮食、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搞清楚诱因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治疗。”

那么具体来说,胰腺管结石是怎么引起的?较主要的原因就是长期饮酒。酒精会直接兴奋胰腺组织,导致胰腺管黏膜受损、狭窄,胰液排出不畅,时间久了就会析出钙盐,逐渐形成结石。秋季天气转凉,很多人喜欢在饭局上喝几杯暖身,却不知酒精对胰腺的伤害正在悄悄累积。张卫国主任接诊过一位 45 岁的患者,平时应酬频繁,秋季更是饭局不断,每天都要喝半斤白酒,较近因剧烈腹痛就医,检查发现胰腺管内布满了结石,还伴随慢性胰腺炎,“要是早知道饮酒会引发结石,肯定不会这么喝了”,患者懊悔地说。

除了饮酒,长期高脂、高蛋白饮食也是引发胰腺管结石的重要因素。秋季的餐桌上,红烧肉、酱肘子、油炸食品等油腻菜肴很常见,过多的脂肪和蛋白质会加重胰腺的消化负担,导致胰液分泌异常,进而促进结石形成。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临床数据显示,近三成胰腺管结石患者有长期高脂饮食的习惯,尤其是秋季,这类患者的就诊量会比平时增加 20% 左右。另外,胆道疾病也可能诱发胰腺管结石,比如胆囊炎、胆结石患者,胆汁容易反流进入胰腺管,引发炎症,时间长了就可能形成结石。

还有一些患者的胰腺管结石与遗传因素、胰腺先天发育异常有关,但这类情况相对较少,大部分还是由不好生活习惯导致的。张卫国主任解释:“很多人觉得秋季进补就要多吃油腻食物、多喝酒,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过度进补反而会给胰腺‘添堵’,增加结石危险。”

秋季发现胰腺管结石后,及时治疗非常关键。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针对胰腺管结石推出了个性化诊疗方案,根据结石的大小、位置、数量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采用内镜取石、腹腔镜手术、体外冲击波碎石等多种治疗方式。对于结石较小、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通过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出结石,创伤小、恢复较快,非常适合秋季希望快速康复的患者;对于结石较大、位置复杂的患者,张卫国主任团队擅长的腹腔镜下胰腺管切开取石术,能准确清除结石,同时保护胰腺功能,术后配合医院营养师的秋季低脂康复餐,帮助患者更快恢复。

预防胰腺管结石,秋季要格外注意调整生活习惯。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医生建议:控制饮酒量,做到不饮酒;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粗粮,减少高脂、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定期体检,尤其是有饮酒史、胆道疾病史的人群,每年做一次腹部超声检查,及时发现胰腺异常。如果出现上腹部持续隐痛、消化不好、体重下降等症状,要立即到医院就诊,排查胰腺管结石的可能。

总之,胰腺管结石是怎么引起的?答案主要藏在饮酒、饮食、胆道疾病等因素里,尤其是秋季,不好生活习惯更容易诱发结石。山东的朋友们如果担心自己有胰腺管结石危险,或者出现了相关症状,不妨到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咨询专业医生,让经验丰富的团队为你做全面检查和评估,用科学的方法守护胰腺健康,轻松度过这个秋天。

相关阅读 更多+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