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知识

什么是耳鸣?

时间:2025-11-11 17:15:48

耳鸣是耳科常见症状,指无外界声源时,耳内或头部产生嗡嗡、嘶鸣等异常声音的主观感受。它可能短暂出现(如噪音暴露后),也可能持续存在(如慢性耳鸣),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据统计,全球约10%-15%的成年人曾经历耳鸣,其中约1%-2%因症状严重需医疗干预。山东省耳鼻喉医院的医生将从定义、分类、原因、症状、诊断及治疗六方面为您全面解析什么是耳鸣。

一、耳鸣的定义与分类

1. ‌定义‌

耳鸣是听觉系统对异常神经信号的感知,可能表现为单一声音(如蝉鸣)或复合声音(如机器轰鸣),音调可高可低,强度可强可弱。

2. ‌分类‌

‌按持续时间‌:‌急性耳鸣‌:持续<3个月(多与感染、噪音暴露相关)。‌慢性耳鸣‌:持续≥3个月(可能与听力损失、心理因素相关)。‌按声音性质‌:‌搏动性耳鸣‌:与心跳同步的“咚咚”声(多因血管异常)。‌非搏动性耳鸣‌:持续或间歇的嗡嗡声、嘶鸣声。‌按病因‌:‌原发性耳鸣‌:无明确病因(约占80%)。‌继发性耳鸣‌:由疾病引起(如中耳炎、梅尼埃病、听神经瘤)。

二、耳鸣的常见原因

1. ‌听觉系统损伤‌

‌噪音暴露‌:长期接触85分贝以上噪音(如工厂、KTV)。‌耳毒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某些化疗药。‌年龄相关听力损失‌:内耳毛细胞退化(多见于60岁以上人群)。

2. ‌耳部疾病‌

‌中耳炎‌:中耳积液或感染引发耳鸣。‌梅尼埃病‌:内耳淋巴液异常导致耳鸣、眩晕、听力波动。‌听神经瘤‌:良性肿瘤挤压听神经,引发单侧耳鸣。

3. ‌全身性疾病‌

‌高血压‌:血管压力增高导致搏动性耳鸣。‌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影响内耳供血。‌甲状腺功能异常‌:甲亢或甲减均可能引发耳鸣。

4. ‌心理因素‌

‌焦虑/抑郁‌:长期压力导致听觉核心对信号过度敏感。‌睡眠障碍‌:失眠或睡眠质量差加重耳鸣感知。

5. ‌其他因素‌

‌颞下颌关节紊乱‌:关节活动时牵拉耳部结构。‌颈椎病变‌:颈椎挤压血管或神经。

三、耳鸣的典型症状

1. ‌声音特征‌

‌音调‌:高音调(如蝉鸣)多与耳蜗损伤相关;低音调(如机器轰鸣)多与血管或肌肉痉挛相关。‌强度‌:轻者仅在安静环境感知,重者影响日常交流。‌变化‌:可能持续存在,也可能间歇发作(如疲劳时加重)。

2. ‌伴随症状‌

‌听力下降‌:约50%的耳鸣患者伴不同程度听力损失。‌眩晕‌:多见于梅尼埃病或前庭神经炎。‌耳闷胀感‌:中耳炎或内耳压力异常时出现。‌头痛/耳痛‌:可能提示感染或肿瘤。

四、耳鸣的诊断流程

1. ‌病史采集‌

耳鸣持续时间、声音性质、伴随症状。噪音暴露史、耳毒物使用史、家族史。心理状态评估(如焦虑、抑郁量表)。

2. ‌耳部检查‌

‌耳镜检查‌:观察外耳道、鼓膜是否异常。‌听力测试‌: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评估听力损失。‌耳鸣匹配测试‌:确定耳鸣频率和强度。

3. ‌影像学检查‌

‌颞骨CT‌:排查中耳、内耳结构异常。‌内耳MRI‌:排查听神经瘤、血管畸形。

4. ‌全身检查‌

血压、血糖、甲状腺功能检测。颈椎X线或MRI(怀疑颈椎病变时)。

五、耳鸣的治疗方法

1. ‌病因治疗‌

‌中耳炎‌: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抗生素。‌梅尼埃病‌:利尿剂+低盐饮食。‌听神经瘤‌:手术切除或观察(小肿瘤)。

2. ‌药物治疗‌

‌改善微循环‌:银杏叶提取物(如金纳多)、倍他司汀。‌营养神经‌:甲钴胺、维生素B1。‌抗焦虑/抑郁‌:舍曲林、(需医生评估后使用)。

3. ‌声音治疗‌

‌掩蔽‌:用白噪音(如雨声、风扇声)掩盖耳鸣。‌习服‌:通过长期声音兴奋降低大脑对耳鸣的敏感度。

4. ‌物理治疗‌

‌经颅磁兴奋(TMS)‌:非侵入性兴奋听觉皮层,缓解耳鸣。‌针灸‌:常用穴位:听宫、翳风、肾俞(需专业医师作)。

5. ‌心理干预‌

‌认知行为(CBT)‌:调整对耳鸣的认知,减少焦虑。‌放松训练‌:深呼吸、冥想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

六、何时需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诊耳鼻喉科:

单侧耳鸣(尤其伴听力下降、眩晕)。搏动性耳鸣(与心跳同步)。耳鸣持续>1周且逐渐加重。伴耳痛、流脓、发热(可能感染)。伴头痛、视力改变、肢体无力(需排查肿瘤或脑血管病)。

七、医生建议:耳鸣应对“三阶段”策略

‌阶段(0-1周)‌:

避免噪音暴露,保证充足睡眠。尝试掩蔽(如播放轻音乐)。放松心情,避免过度关注耳鸣。

‌第二阶段(1-4周)‌:

若无效,就诊耳鼻喉科,完善听力及影像学检查。根据病因开始药物治疗或声音治疗。

‌第三阶段(>4周)‌:

慢性耳鸣需长期管理,结合心理干预。定期复查听力,监测病情变化。

什么是耳鸣?山东省耳鼻喉医院的医生表示,耳鸣虽常见,但不可忽视。轻度耳鸣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可能缓解,中重度需医疗干预。若您尝试上述方法后症状未改善,或伴听力下降、眩晕等,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