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东方类风湿专科医院

免费在线咨询

怎样治痛风比较好?

治疗痛风需要综合管理,核心在于控制血尿酸水平和预防急性发作。没有单一的“”方法,而是需要结合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个体化方案。以下是关键的治疗策略:
一、 急性痛风发作期的治疗(止痛消炎为主)
当关节红肿热痛发作时,首要目标是快速缓解疼痛和炎症。
药物治疗:
口服: 如泼尼松(强的松),适用于不能耐受NSDs或秋水仙碱,或肾功能不全者。通常短期使用(5-10天),可能需要逐渐减量以防反跳。
关节腔注射: 对于单关节或少关节发作非常有效,起效快,全身副作用小。
非甾体消炎药: 如布洛芬、吲哚美辛、萘普生等。是常用的一线药物,需注意胃肠道、肾脏副作用。
秋水仙碱: 经典药物,尤其在发作早期(24小时内)小剂量使用效果较好。现在更推荐低剂量(如首剂1.2mg,1小时后0.6mg,之后每天0.6mg 1-2次),相比传统大剂量副作用(主要是腹泻)大大减少。
糖皮质激素:
IL-1控制剂: 如那奴单抗,用于频繁发作且对传统药物不耐受或无效的患者,价格昂贵,通常不作为一线选择。
二、 痛风间歇期和慢性期的治疗(降尿酸为主,预防发作)
急性期过后或慢性痛风石患者,降尿酸治疗是核心和根本,目标是溶解尿酸盐结晶,预防急性发作和关节破坏、痛风石形成。
降尿酸药物治疗: 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开始和调整剂量!
别嘌醇: 控制尿酸生成。较常用的一线药物。关键提示: 亚洲人群使用前强烈建议进行HLA-B*5801基因检测,阳性者禁用,否则有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如剥脱性皮炎)的危险。起始剂量要低,根据血尿酸水平缓慢加量。
非布司他: 控制尿酸生成。效果通常强于别嘌醇,肝肾代谢,不依赖肾脏排泄。注意事项: 有心血管疾病危险的患者需在医生评估下谨慎使用。
苯溴马隆: 促进尿酸排泄。适用于尿酸排泄减少型(需在医生判断下使用)且肾功能正常或轻度不全者。注意事项: 需大量饮水(每天>2L)以增加尿量,碱化尿液(通常使尿PH维持在6.2-6.9),降低尿酸性肾结石危险。禁用于中重度肾功能不全、尿酸性肾结石患者。需监测肝功能。
尿酸酶制剂: 如聚乙二醇重组尿酸酶注射液,适用于传统降尿酸药物治疗无效、无法耐受或存在大量痛风石的难治性痛风患者。价格非常昂贵。
降尿酸治疗的关键原则:
一般痛风患者:血尿酸< 360 μmol/L (6 mg/dL)。
有痛风石、慢性痛风性关节炎、频繁发作(≥2次/年)者:血尿酸< 300 μmol/L (5 mg/dL)。
时机: 急性发作完全缓解后(通常1-2周)开始降尿酸治疗。如果正在发作期但之前已长期服用降尿酸药,则不应停药。
目标值:
长期坚持: 降尿酸治疗通常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即使血尿酸达标、症状消失、痛风石溶解,也不能自行停药,否则很易复发。
预防发作: 在开始降尿酸治疗的前3-6个月,由于血尿酸水平波动,容易诱发急性发作。此时应同时使用小剂量秋水仙碱(如0.5mg 每天1-2次)或低剂量NSDs进行预防。预防用药时间根据个体情况(如有微痛风石)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更久。
定期监测: 定期复查血尿酸水平(达标后每3-6个月一次),以及肝肾功能等指标。
三、 生活方式的调整(至关重要,贯穿始终)
药物治疗是基石,但生活方式干预是成功管理痛风的必要条件:
饮食管理:
严格控制/避免:动物内脏(肝、肾、脑等)、部分海鲜(沙丁鱼、凤尾鱼、鱼籽、贝类、牡蛎等)、浓肉汤、火锅汤。
适量食用:红肉(猪、牛、羊)、某些鱼类(鲈鱼、鲤鱼等淡水鱼)、禽肉。
控制高嘌呤食物:
严格控制酒精: 尤其是啤酒和烈酒(白酒、威士忌等)。酒精不仅本身含嘌呤(啤酒较多),还会控制尿酸排泄。红酒相对影响较小,但也应控制。
避免高果糖饮料: 如含糖碳酸饮料、果汁(尤其是浓缩果汁)、功能饮料。果糖会升高尿酸。
鼓励食用: 低脂/脱脂奶制品、鸡蛋、新鲜蔬菜(包括过去认为嘌呤较高的菠菜、蘑菇等,研究认为适量摄入不增加痛风危险)、水果(樱桃被认为可能有助降低尿酸和发作危险)。
多喝水: 保证每日饮水量 > 2000ml (约8-10杯),以白水、淡茶水为主,促进尿酸排泄。
体重管理: 肥胖是痛风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循序渐进地减重(每周减0.5-1kg),避免过快减重(可能诱发痛风发作)。
规律运动: 选择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车),每周至少15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的关节损伤。
其他:
避免关节受凉、受伤。

管理好合并疾病:如高血压(避免使用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因其升高尿酸)、高血脂、糖尿病、慢性肾病等。


怎样治痛风比较好?

相关阅读 更多+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