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孕不育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可以预防吗?
2025-05-21 8人浏览
-
主任医师
对不孕症、妇科内分泌疾病、妇科常见疾病的诊治、辅助生殖技术治疗
不孕不育是指育龄夫妇在未采取避孕措施的情况下,规律性生活至少 12 个月(女性≥35 岁时为 6 个月)仍未成功妊娠的情况。其病因复杂,涉及**双方多种因素,部分原因可以通过科学干预降低风险,但完全预防存在难度。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不孕不育的常见原因
(一)女性因素(约占 40%-55%)
排卵障碍
内分泌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最常见)、高泌乳素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
卵巢功能衰退:年龄增长(尤其是≥35 岁)、手术(如卵巢囊肿剥除)、放疗 / 化疗、遗传因素(如脆性 X 综合征)等导致卵子数量和质量下降。
其他:过度减肥、压力过大、长期熬夜等生活方式问题可能抑制排卵。
输卵管因素
输卵管堵塞或粘连: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既往盆腔手术(如宫外孕手术)、流产后感染等导致输卵管不通,阻碍精子与卵子结合。
子宫因素
结构异常:子宫肌瘤(尤其是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畸形(如纵隔子宫)、宫腔粘连(多次刮宫或感染所致)等影响胚胎着床。
内膜容受性差:薄型子宫内膜(厚度<7mm)、内膜炎症(如慢性子宫内膜炎)等。
宫颈与阴道因素
宫颈炎、宫颈息肉、宫颈黏液异常(如黏稠度高阻碍精子通过);阴道炎症(如滴虫、霉菌)影响精子存活。
免疫因素
体内产生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等,干扰受精或胚胎着床。
(二)男性因素(约占 30%-40%)
精液异常
少精症:精子浓度<1500 万 /ml;弱精症:前向运动精子<32%;畸精症:正常形态精子<4%。
病因包括:精索静脉曲张(最常见)、睾丸炎、附睾炎、腮腺炎后遗症、遗传因素(如 Y 染色体微缺失)、环境毒素(如重金属、农药)、长期高温作业(如厨师、司机)等。
性功能障碍
勃起功能障碍(ED)、早泄、不射精等导致无法正常性交或精子无法进入阴道。
其他
输精管梗阻(如先天性输精管缺如、感染后堵塞)、射精管囊肿、免疫性不育(抗精子抗体阳性)等。
(三)双方共同或不明原因因素(约占 10%-20%)
染色体异常:如平衡易位、罗氏易位,可能导致反复流产或不孕。
免疫不相容:夫妻双方免疫系统排斥胚胎。
不明原因不孕:经全面检查未发现明确病因,可能与卵子质量、精子 - 卵子结合障碍等微观因素有关。
二、不孕不育可以预防吗?
(一)可预防或降低风险的因素
避免感染与炎症
性健康管理:避免不洁性行为,使用安全套降低盆腔炎、淋病、衣原体感染等性传播疾病(STDs)风险,这类感染可能导致输卵管堵塞或男性附性腺炎症。
及时治疗妇科 / 男科疾病:如阴道炎、宫颈炎、睾丸炎等需尽早规范治疗,避免迁延为慢性炎症。
科学管理生育年龄
女性最佳生育年龄为 23-30 岁,35 岁后卵巢功能加速衰退,建议适龄生育。若计划晚婚晚育,可考虑在 30 岁前冷**子(需符合医学指征或特殊需求)。
男性生育力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尤其是≥40 岁),但下降速度慢于女性,仍建议避免过度推迟。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女性多摄入富含叶酸、维生素 D、Omega-3 脂肪酸的食物(如深绿色蔬菜、鱼类、坚果);男性可补充锌、硒(如牡蛎、瘦肉)以改善精子质量。
控制体重:BMI 保持在 18.5-24 之间,肥胖(BMI≥28)或过瘦(BMI<18.5)均可能影响排卵和精子生成(如肥胖与 PCOS、胰岛素抵抗相关)。
避免不良习惯:戒烟(吸烟影响卵子质量和精子 DNA 完整性)、限酒(过量饮酒损害卵巢和睾丸功能)、远离毒品。
适度运动:每周 15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久坐(如长时间开车、办公)影响盆腔血液循环。
减少医源性损伤
避免不必要的流产:人工流产可能导致宫腔粘连、输卵管堵塞,需做好避孕措施(如避孕套、短效避孕药)。
谨慎选择手术:盆腔手术(如卵巢囊肿剔除)需尽量保护正常卵巢组织,避免过度电凝损伤卵泡。
职业与环境防护
从事接触辐射(如放射科)、化学毒物(如甲醛、苯)、高温作业的人群,需做好防护措施(如穿防辐射服、戴防护手套),必要时调整岗位。
(二)难以预防的因素
遗传因素:如染色体异常、家族性卵巢早衰等,目前无法通过生活方式干预避免,但可通过孕前基因检测(如携带者筛查)和三代试管婴儿(PGT)降低遗传风险。
年龄相关衰退:卵巢功能随年龄增长的自然衰退是生理规律,无法逆转,但可通过早生育或**延缓影响。
特发性疾病:如不明原因不孕、部分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未完全明确,难以提前预防。
三、孕前预防建议
婚前 / 孕前检查
女性:妇科 B 超、性激素六项、甲状腺功能、TORCH(torch 检查,即优生四项,包括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筛查。
男性:精液分析、性激素、传染病筛查(如乙肝、梅毒、HIV)。
建议结婚或备孕前进行全面体检,包括:
若发现异常(如轻度输卵管粘连、弱精症),可尽早干预(如药物调理、手术),避免发展为严重不孕。
备孕准备
提前 3-6 个月调整生活方式:双方戒烟戒酒,女性开始补充叶酸(400-800μg / 天),男性可补充辅酶 Q10、维生素 E 等抗氧化剂。
规律性生活:排卵期(月经周期第 10-20 天)每 2-3 天同房一次,避免过度频繁或禁欲时间过长(>7 天)影响精子质量。
心理调节
长期压力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抑制排卵或精子生成,备孕期间可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焦虑。
四、何时需就医检查?
女性<35 岁,未避孕 1 年未孕;女性≥35 岁,未避孕 6 个月未孕,建议及时就诊生殖医学科。
高危人群需提前检查:
女性:月经不规律、痛经严重(可能提示 PCOS 或子宫内膜异位症)、既往有盆腔手术史。
男性:腮腺炎后睾丸炎、隐睾病史、性功能障碍、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总结:不孕不育的病因多样,部分因素(如感染、生活方式)可通过科学预防降低风险,但遗传、年龄等因素难以避免。关键在于适龄生育、养成健康习惯、及时治疗基础疾病,若备孕超过规定时间未孕,需尽早接受专业检查,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 免责声明:本站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下一篇:解放军第906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