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成都作为西南地区医疗资源集中的城市,试管婴儿服务需求激增,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骗局。这些骗局利用患者求子心切的心理,通过隐蔽操作、虚假宣传和非法行医等手段,导致受害者“人财两空”,甚至造成不可逆的身体伤害。2025年成都地区曝光的主要五大骗局类型及其运作模式,结合真实案例与专家建议,帮助患者规避风险。
---
虚假成功率承诺与“双胎诱导”陷阱
骗局模式:
不法机构以“100%成功率”“双胎”等话术吸引患者,甚至诱导追加费用。例如,袁女士在中介诱导下签订18.5万元合同后,被要求加价选择双胎胚胎移植,但最终因操作失败且机构跑路而维权无门。医学上,试管婴儿成功率受年龄、卵巢功能、子宫环境等多因素影响,正规医院通常不会承诺“”。
案例佐证:
防范建议:
---
低价诱导与隐性收费套路
骗局模式:
中介以“单周期仅需3万元”等低价宣传引流,后续通过检查费、调理费、胚胎保存费等名目层层加价。例如,有患者初始支付3万元押金,最终总费用超过10万元。此类机构常以“合同仅涵盖咨询服务”为由规避责任,实际医疗操作费用未明确约定。
典型案例:
防范策略:
---
非法行医与地下诊所操作
骗局模式:
部分机构无《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批准证》,将患者转移至隐蔽场所(如别墅、商务车)进行**或移植手术。例如,袁女士在成都某封闭场所**后,因操作不当导致另一侧输卵管被切除,涉事机构却以“外出学习”为由关闭办公点逃避追责。据成都市卫健局2025年名单,仅13家医院具备合法资质。
风险分析:
应对措施:
---
虚构资质与“影子公司”运作
骗局模式:
通过伪造营业执照、冒用正规医院名义签约,或利用已注销的空壳公司逃避监管。例如,“成都市中美新生医院管理有限公司”实际已于2022年注销,却仍以伪造资质与患者签订合同。合同签订方与实际操作方分离,受害者难以追溯责任主体。
案例细节:
防范要点:
---
伪造报告与过度医疗欺诈
骗局模式:
通过篡改检查报告夸大患者病情,延长治疗周期以收取高额费用。例如,袁女士在三甲医院检查符合移植标准,却被中介机构以“子宫内膜不达标”为由强制进行长达一年的调理。部分机构甚至伪造胚胎培育进度,谎称需多次移植。
行业黑幕:
应对建议:
---
选择正规机构的关键步骤
1. 资质核查:仅选择成都市卫健局公布的13家合法机构(如华西第二医院、四川省妇幼保健院)。
2. 合同审查:明确服务范围、费用明细及违约责任,避免签署“咨询服务”等模糊条款。
3. 证据留存:全程录音录像,保存医疗记录和转账凭证。
4. 多方验证:通过社交媒体、患者社群了解机构真实评价,警惕网络水军刷评。
试管婴儿技术为无数家庭带来希望,但需以清醒认知和审慎选择为前提。遭遇骗局后,可联合其他受害者向卫健部门、市场监管总局及公安机关集体报案,提高立案成功率。愿每一位求子者都能避开陷阱,在科学与法律的护航下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