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三代试管婴儿(PGT)中,养囊(将胚胎培养至第 5-6 天的囊胚阶段)并非强制要求,但以下情况通常建议养囊,以提高治疗效率和成功率:
一、核心原因:养囊能优化胚胎筛选效率
囊胚是胚胎发育至第 5-6 天的阶段,此时胚胎已形成内细胞团(未来胎儿)和滋养层(未来胎盘),形态更稳定、发育潜能更高。对于三代试管婴儿而言,养囊的核心价值在于:
减少异常胚胎活检的概率:早期胚胎(第 3 天卵裂期)可能存在 “发育阻滞” 或 “嵌合现象”(部分细胞正常、部分异常),直接活检可能误判;而囊胚的染色体稳定性更高,嵌合率较低,PGT 检测结果更准确。
提高移植成功率:囊胚与子宫内膜的同步性更好,着床率(约 50%-60%)显著高于卵裂期胚胎(约 30%-40%),尤其适合需要精准筛选的三代试管周期。
二、建议养囊的具体情况
1、获卵数或胚胎数较多时
囊胚培养过程本身是 “自然筛选”—— 质量差的胚胎会在培养中淘汰,最终剩余的囊胚更具发育潜能,可减少 PGT 检测的胚胎数量(降低成本),同时提高筛选后可用胚胎的比例。
例如:10 枚卵裂期胚胎中可能仅 5 枚发育为囊胚,活检后若 3 枚正常,移植这 3 枚囊胚的成功率远高于直接移植 10 枚卵裂期胚胎中的正常胚胎。
若促排卵后获得 8 枚以上卵子,形成 5 枚以上卵裂期胚胎,建议养囊:
2、需要精准 PGT 检测时
针对染色体结构异常(如平衡易位、倒位)或单基因病(如地中海贫血):囊胚活检可选取 3-5 个滋养层细胞(不影响内细胞团),检测准确性更高,避免因卵裂期胚胎细胞少(仅取 1-2 个细胞)导致的误诊。
针对高龄(≥38 岁)或反复流产患者:其胚胎染色体异常率高,养囊后淘汰发育差的胚胎,可减少 PGT 检测中 “无正常胚胎” 的概率。
3、胚胎数量少但质量有潜力时
若能发育为囊胚,说明其潜能更强,即使仅 1 枚囊胚,移植成功率也可能高于直接移植 2 枚卵裂期胚胎。
若养囊失败,也可避免盲目移植低潜能胚胎,节省时间和费用。
若卵裂期胚胎数量少(如 2-3 枚),但评分较高(如 Ⅰ 级、Ⅱ 级),可尝试养囊:
4、计划冻存胚胎或进行囊胚移植时
三代试管通常需先冷冻胚胎,待 PGT 结果出来后再解冻移植。囊胚的抗冻性和复苏率高于卵裂期胚胎,冻存后损伤更小。
若患者子宫内膜条件不佳(如薄型内膜、宫腔积液),需先调理子宫,此时将胚胎培养至囊胚后冷冻,可避免卵裂期胚胎长期等待导致的活力下降。
5、反复卵裂期胚胎移植失败时
若既往多次移植卵裂期胚胎失败(排除子宫因素),可能是胚胎潜能不足,养囊可筛选出更优质的胚胎,提高后续移植成功率。
三、不建议养囊的特殊情况
胚胎数量极少(如仅 1 枚卵裂期胚胎):养囊有失败风险(可能全部淘汰),此时建议直接移植卵裂期胚胎,保留妊娠机会。
胚胎质量极差(如 Ⅲ 级以下):养囊成功率极低,强行养囊可能导致无胚胎可用,需结合医生评估决定是否移植。
总结
三代试管婴儿中,养囊的核心目的是 “筛选更优质的胚胎,提高 PGT 检测准确性和移植成功率”。医生会根据胚胎数量、质量、患者年龄及病史综合判断,并非所有人都必须养囊。若符合上述情况,养囊通常是更优选择,但需理解其存在一定的淘汰率(约 50%-70% 的卵裂期胚胎可发育为囊胚),需与医生充分沟通风险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