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一种以高雄激素、稀发排卵或无排卵、卵巢多囊样改变为特征的常见妇科内分泌代谢疾病,主要表现为月经失调、不孕、多毛、痤疮及肥胖等症状。
一、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核心特征与病因
1. 内分泌异常
患者常表现为促黄体生成素(LH)与促卵泡生成素(FSH)比值升高、雄激素水平异常(如睾酮、雄烯二酮升高),导致卵泡发育受阻、排卵障碍。
2. 卵巢多囊样改变
超声检查可见单侧或双侧卵巢内直径2-9mm的卵泡数量≥12个,但无成熟卵泡形成,这是PCOS的典型影像学特征。
3. 代谢与生殖双重影响
约40%-60%患者存在肥胖(BMI≥25kg/m²),腹部脂肪堆积加剧胰岛素抵抗,形成“高雄激素-胰岛素抵抗-肥胖”恶性循环,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远期风险。
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一)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基石
1. 饮食与运动
肥胖患者需通过低热量饮食(如地中海饮食模式)和规律有氧运动(如每周150分钟快走)减重5%-10%,可显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雄激素水平并恢复排卵。
2. 行为调节
包括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压力管理(如正念减压)及限酒,有助于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轴)功能。
(二)药物治疗:分型对症
1. 调节月经周期
2. 降雄激素治疗
3. 改善代谢
4. 促排卵治疗
(三)手术治疗:特定适应症选择
1. 腹腔镜卵巢打孔术
适用于LH/FSH比值显著升高、睾酮水平高的患者,通过破坏部分卵巢组织降低雄激素分泌,恢复排卵功能。术后妊娠率约30%-40%,但需警惕盆腔粘连风险。
2. 卵巢楔形切除术
现已少用,仅用于药物无效且卵巢体积显著增大的患者。
(四)辅助生殖技术(ART):难治性病例的希望
1.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
对于促排卵6个月以上未孕、合并输卵管因素或男性不育者,IVF是有效选择。但需注意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风险,常采用拮抗剂方案并全胚冷冻移植。
2.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
适用于严重男性因素不育的PCOS患者。
3. 未成熟卵体外培养(IVM)
对卵巢高反应风险患者,可避免OHSS发生,但技术要求较高。
三、多学科管理与长期随访
PCOS治疗需整合妇科内分泌、营养科、心理科等多学科资源:
四、争议与前沿进展
1. 雄激素靶点治疗
新型抗雄药物如Finasteride(5α-还原酶抑制剂)正在临床试验中,可能减少多毛痤疮复发。
2. 代谢组学研究
发现PCOS患者血清中特定代谢标志物(如支链氨基酸)异常,为精准治疗提供新方向。
3. 干细胞疗法
动物实验显示间充质干细胞可改善卵巢微环境,促进卵泡发育,但仍处实验阶段。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需兼顾症状控制、生育需求及远期健康管理。尽管现有疗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个体化治疗仍是核心原则。随着对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如KNDy神经元调控异常),未来有望开发更具靶向性的治疗手段。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通过生活方式调整与规范治疗,实现从症状缓解到生育成功、长期健康的全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