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代试管婴儿过程中,腹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是促排卵阶段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因卵巢对促排卵药物过度反应,导致卵巢肿大、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入腹腔所致。预防腹水需从促排卵方案、用药管理、生活干预等多环节入手,具体策略如下:
一、个性化促排卵方案:降低卵巢过度刺激风险
促排卵是腹水发生的关键环节,需根据患者年龄、卵巢功能、基础窦卵泡数等制定方案,避免卵巢过度反应:
1、选择低风险方案
卵巢功能亢进(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或既往发生过 OHSS 的女性,优先采用温和刺激方案(如克罗米芬 + 少量促性腺激素)或拮抗剂方案,减少促排卵药物用量,降低卵巢过度刺激概率。
避免使用 “长方案” 等强刺激方案(尤其对卵巢高反应人群),此类方案可能导致多个卵泡同步发育,增加腹水风险。
2、严格控制促排卵药物剂量
用药期间通过阴道超声监测卵泡数量和大小,结合血雌激素(E2)水平调整药量:若 E2 水平过高(如>5000pg/ml)或卵泡数量过多(如直径≥12mm 的卵泡>15 个),需及时减少药量或提前终止促排卵,避免卵巢过度刺激。
二、获卵前后的干预:减少腹水发生
1、获卵前评估与调整
若促排卵后期发现卵巢过度反应(如卵泡过多、E2 骤升),可在医生指导下取消新鲜胚胎移植,将胚胎冷冻保存,待卵巢恢复正常后再进行冻胚移植(冻胚周期卵巢无过度刺激风险)。
获卵前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如思则凯)或白蛋白,可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腹水生成。
2、获卵操作优化
获卵时尽量彻底抽吸所有卵泡(包括小卵泡),减少卵泡液残留(卵泡液中的激素是诱发 OHSS 的重要因素)。
获卵数量较多时(如>15 个),术后可静脉输注白蛋白或羟乙基淀粉,帮助维持血管内胶体渗透压,减少液体外渗。
三、生活方式与饮食管理:辅助预防腹水
1、增加液体摄入,维持血容量
促排卵期间至获卵后 1-2 周,每日饮水量保持在 2000-3000ml(以白开水、淡盐水、冬瓜汤、豆浆等为主),通过增加循环血容量,减少血管内液体渗入腹腔。
避免大量饮用含糖饮料或酒精,以免加重体内液体潴留。
2、高蛋白饮食,减少水肿
多摄入鸡蛋、瘦肉、鱼虾、豆制品、牛奶等优质蛋白(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建议 1.2-1.5g/kg 体重),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增强血管对液体的 “锁住” 能力,降低腹水和水肿风险。
3、适度活动,避免久坐久卧
获卵后避免剧烈运动,但可进行慢走、散步等轻度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减少液体在腹腔内淤积(久坐久卧可能加重腹水)。
休息时可适当抬高下肢,减轻盆腔充血和水肿。
4、避免加重腹水的行为
获卵后 1 周内避免盆浴、性生活及腹部按压,减少对卵巢的刺激。
控制盐分摄入(每日<5g),避免高盐饮食导致水钠潴留,加重腹水。
四、高危人群的重点预防
以下人群属于腹水高发风险,需加强监测和干预: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巢对促排卵药物敏感,易过度反应);
年轻女性(卵巢功能好,卵泡数量多);
既往发生过 OHSS 的患者;
促排卵期间 E2 水平过高(>10000pg/ml)或卵泡数量>20 个的患者。
干预措施:
此类人群建议优先选择冻胚移植,避免新鲜周期移植时体内高激素水平加重腹水;
获卵后密切监测体重、腹围、尿量(若每日尿量<1000ml 需及时就医),必要时提前使用预防药物(如小剂量阿司匹林改善微循环)。
总结
三代试管婴儿中腹水的预防核心是 “个体化促排 + 风险控制 + 生活辅助”:通过调整促排卵方案减少卵巢过度刺激,获卵前后针对性干预降低液体外渗风险,同时配合饮食和活动管理维持体内液体平衡。若促排卵期间出现腹胀、恶心、尿量减少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评估,避免发展为中重度 OH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