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POF)是一种以女性在40岁前卵巢功能衰退为特征的病理状态,主要表现为闭经、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如FSH>40 U/L)和雌激素水平降低,常伴有潮热、盗汗、不孕等低雌激素症状。
定义与诊断标准
卵巢早衰的诊断需满足以下条件:
1. 年龄<40岁;
2. 闭经≥4个月;
3. 间隔4周以上连续两次检测FSH>40 U/L(部分指南建议FSH>25 U/L即可初步判断)。
抗缪勒管激素(AMH)水平降低、雌激素水平下降(如雌二醇<20 pg/mL)及超声显示卵巢体积缩小、卵泡数量减少等辅助检查也有助于确诊。
发病率与全球现状
卵巢早衰的发病率存在地域差异,国内约为2.8%,全球约为1%。
--
卵巢早衰的病因与高危因素
卵巢早衰的病因复杂,可能涉及遗传、免疫、环境及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
1. 遗传因素:约10%-20%的卵巢早衰患者有家族史,部分基因突变(如BRCA1/2、FSHR等)已被证实与疾病相关。
2. 医源性损伤:盆腔手术(如卵巢囊肿剔除术)、放疗或化疗等可能直接损伤卵巢组织。
3.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卵巢早衰常合并甲状腺炎、肾上腺功能不全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4. 环境与生活方式:
--
卵巢早衰的临床表现
卵巢早衰的症状具有多样性,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1. 月经异常:
2. 雌激素缺乏症状:
3. 生育障碍:
4. 远期并发症:
--
卵巢早衰的诊断流程
确诊卵巢早衰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1. 病史采集:重点关注月经史、生育史、手术史、家族遗传病史及生活习惯(如吸烟、节食)。
2. 体格检查:包括妇科检查(观察外阴、阴道萎缩情况)、检查(排除乳腺疾病)及身高体重测量(计算BMI)。
3. 实验室检测:
4. 影像学检查:经阴道超声可评估卵巢体积(正常值约3-5 cm³)及窦卵泡数量(AFC<5个提示功能减退)。
--
卵巢早衰的治疗与管理
尽管卵巢早衰不可逆,但通过规范治疗可缓解症状并预防并发症:
1. 激素替代治疗(HRT):
2. 生育力保存:
3. 生活方式干预:
--
总结
卵巢早衰是一种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疾病,早期识别症状(如月经异常、潮热、不孕)并及时就医至关重要。尽管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激素替代治疗、生育力保存及生活方式调整,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青春期女性,尤其需关注月经变化,避免过度节食、熬夜等危险行为,以降低卵巢早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