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会取消私立幼儿园的消息并不真实。2019年初,有关“国家宣布取消私立幼儿园”的消息在网络上流传,随后,教育部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声明,明确表示这些言论是对**的误读。实际上,政府的**目标是推动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的提高,而不是取消私立幼儿园。
教育部多次强调,国家并没有计划全面取消私立幼儿园。相反,政府鼓励和支持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机构共同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为了规范市场秩序,提升整体教育质量,相关部门确实加强了对包括私立幼儿园在内的所有学前教育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和服务要求。具体如下:
1、普惠性幼儿园建设
普惠性幼儿园指的是那些收费合理、质量可靠且面向大众开放的幼儿园,既包括公办园也涵盖部分符合条件的民办园。其发展目标是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规划,到2025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要达到85%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保持在80%左右。
2、对私立幼儿园的支持
对于愿意转型为普惠性幼儿园的私立园,政府提供一定的财政**和技术支持,帮助它们改善办学条件,降低运营成本。加强对私立幼儿园的监督考核,确保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儿童权益。同时,也为家长提供更多透明的信息来源,便于做出明智的选择。
综上,当前国家**的重点在于通过各种手段促进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特别是加大普惠性资源供给,保障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作为家长和社会成员,应该理性看待相关**变化,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工作,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公平和谐的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