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太原进行三代试管婴儿助孕时,B 超是贯穿全程的核心监测手段,核心作用是直观评估生殖系统状态、指导关键操作、提高胚胎着床成功率,具体可按试管流程分为 4 个关键阶段:
一、术前基础评估阶段:明确 “是否适合试管”
此阶段 B 超主要排查夫妻(尤其女方)生殖系统基础问题,为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女方:
评估卵巢储备:通过经阴道 B 超计数窦卵泡数目(AFC)(月经第 2-3 天进行),结合 AMH 数值判断卵巢功能(如 AFC≥10 个为储备较好,<5 个提示储备下降);
排查子宫 / 卵巢异常:检查子宫形态(排除纵隔子宫、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厚度(基础厚度需≥6mm)、卵巢是否有囊肿 / 息肉,若存在异常(如子宫内膜息肉)需先治疗再进周期。
男方:必要时通过 B 超检查双侧精索静脉(排查精索静脉曲张,可能影响精子质量)。
二、促排卵监测阶段:精准 “调控卵泡发育”
这是 B 超使用最频繁的阶段(通常每 2-3 天 1 次),核心是动态追踪卵泡生长,避免药物过量或不足:
监测卵泡大小与数量:观察卵泡直径变化(从初始 5-6mm 到成熟 18-22mm),确保卵泡均匀生长,避免 “空卵泡” 或 “卵泡发育停滞”;
指导促排药物调整:若卵泡生长慢,需增加药物剂量;若卵泡过多(如>15 个),需警惕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可能减少剂量或提前获卵;
确定 “夜针” 时间:当≥2-3 个卵泡直径达 18mm 时,通过 B 超确认后注射 “夜针”(促卵泡最终成熟),为 36 小时后获卵做准备。
三、获卵与胚胎培养阶段:保障 “操作安全与胚胎质量”
此阶段 B 超直接指导关键操作,降低风险:
辅助获卵手术:获卵时通过经阴道 B 超引导,医生用穿刺针精准穿刺卵巢内的成熟卵泡,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如膀胱、血管),提高获卵效率和安全性;
评估卵巢术后状态:获卵后 1-2 天做 B 超,观察卵巢是否有出血、囊肿,排查 OHSS 早期迹象(如卵巢明显增大、腹腔积液)。
四、胚胎移植准备与移植后阶段:确保 “胚胎能着床”
此阶段 B 超聚焦子宫内环境,为胚胎创造最佳着床条件:
移植前评估子宫内膜:移植前 3-5 天通过 B 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需达 8-12mm)、形态(优选 “三线征” 内膜,提示容受性好),若厚度不足(<7mm),需用药调理后复查;同时排除子宫内膜息肉、宫腔积液等影响着床的因素;
辅助胚胎移植操作:移植时通过 B 超引导移植管,将胚胎精准放置在子宫内膜 “种植窗期” 的最佳位置(通常为子宫前壁或后壁中上部),避免胚胎放置过浅或过深;
移植后早期监测:移植后 2-3 周(若验孕成功),通过 B 超确认是否为 “宫内妊娠”,排除宫外孕;孕 6-7 周时再次 B 超,观察胎心、胎芽,确认胚胎存活。
综上,太原三代试管助孕中,B 超的作用从 “术前排查” 到 “术中引导” 再到 “术后监测”,贯穿全程且不可替代。建议严格遵医嘱完成每一次 B 超检查,确保流程安全、高效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