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卵巢黄体破裂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主要发生在排卵后形成的黄体期(通常为月经周期后半段)。黄体是卵巢排卵后由卵泡壁塌陷形成的结构,富含血管,正常直径约2-3厘米。其破裂机制与黄体发育过程中血管增生活跃但囊壁弹性较差有关,导致内部压力增大或外力作用下血管破裂出血。
一、卵巢黄体破裂的病因
1. 自发性破裂
黄体在发育过程中,血管增生活跃而囊壁弹性不足,易因内部压力升高自发破裂。这种情况多与黄体发育异常或激素波动有关,尤其在凝血功能障碍或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中更易发生。
2. 外力作用
剧烈运动(如跳跃、跑步)、腹部撞击、过猛或用力排便等行为,可能因腹压骤增导致黄体破裂。此类诱因在月经中后期(黄体期)风险更高,因此时黄体张力较大。
3. 盆腔炎症或疾病
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可能破坏卵巢周围组织结构,降低黄体稳定性,增加破裂风险。
4. 其他因素
遗传因素可能导致黄体结构异常,增加破裂倾向;先天性凝血功能障碍或孕期黄体功能异常也可能诱发破裂。
二、卵巢黄体破裂的治疗方法及预后
1. 保守治疗
适用于出血量少、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措施包括:
2. 手术治疗
适用于出血量大、休克或保守治疗无效者,包括:
3. 预后情况
卵巢黄体破裂多数可治愈,预后良好。轻度破裂经保守治疗多可恢复,不影响生育;重度破裂若及时手术干预,出血控制后亦无严重后遗症。但若延误治疗导致失血性休克,可能危及生命。
三、预防建议
综上,卵巢黄体破裂虽起病急骤,但通过及时识别症状、规范治疗及科学预防,绝大多数患者可获良好结局。若出现突发下腹痛伴恶心、头晕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