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TAG >> 中年危机

男性中年危机的表现

  请容许我先用某位先生的一句话作为开头:“我这次的错误并非如一些损友说是技术上不小心,而是结构上出现了明显的中年危机。”

  结构性中年危机,(Midlife crisis),简称中年危机,又称男性中年危机,是西洋社会心理学探讨的问题之一,有不少心理学家都对此提出过不同的说法,上世纪六十年代,容格提出“中年危机”一说,他认为三十五至四十岁时危机到达巅峰;后来,又有一位戴维提先生说,四十到五十岁之间较难度过。斯太福说,根据他研究的二千一百名男女,发现三十四到四十二岁的经理阶层人员有80%都不能幸免;耶鲁研究员李文逊则认为,三十五到四十五岁是明显的危机期。也有人认为,中年危机主要的不是由生理年龄所决定,而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有适当心理准备的人较能平稳地度过它的波涛。

  荣格后期专门治疗中年病人,他发现,他的大多数病人都很能适应社会,且有杰出的成就,“中年危机”的原因就在于缺少内心的整合,通俗地说,也就是缺乏个性,因而仍然不免感觉人生的空虚。

  中年危机的具体表现

  众慧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资深心理咨询师、家庭戏剧治疗师黄家良

  1.事业

  关键词:沉默

  专家分析:对于许多中年男人而言,此时最看重的是事业上的成就。当事业遇上困境里,他们选择沉默与逃避来对待,再加上内心压抑,因此无法看到事情的关系,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甚至出现极端行为,情况严重者甚至会选择自杀作为逃避方法。特别是现在正处于全球金融风暴中,相当一部人的事业正在走向下坡,作为中年男人,他们不会选择与周围的人分享与倾诉自己的遭遇,而是将所有的问题压抑在心里,如此将产生恶性循环,导致极端事情的发生。

  案例:四十一岁的大刘最近一直失眠,同事们都在讨论公司可能会为对付经济危机而展开大裁员,减少支出。大刘进公司十年,好不容易做到主管的位置,往年的这个时候,他考虑得最多的是年终的奖金不知有多少,但现在他更担心会不会被炒鱿鱼,手下的张三李四最近工作状态大勇,随时都有可能取代他的危险。这种事没有办法跟妻子说,反正她也帮不上忙,说不定还唠叨添乱;父母更不能说,老人家受不起刺激;跟朋友也说不出口,太没面子了。他甚至就连以前喜欢在网上发发牢的习惯都失去兴趣,连倾诉的欲望都没有了。

  2.家庭

  关键词:压力

  专家分析:四十岁以上的男人如果成家较早,孩子也进入青少年甚至成年人,他们需要背负的经济包袱较大,而这种压力往往是导致家变的重要原因。步入中年的男人,不肯承认自己年纪变大的现实,他们会通过情感尝试证明自己仍然拥有征服的能力,但同时,他们又不愿意破坏家庭的稳定性,因此倾向于选择、泡夜店等形式。同时,由于社会原因,四十岁以上男人与妻子间的年龄差距通常都比较小,他们的妻子也可能存在“中年危机”,双方发生冲突的几率更是大大增加,成为家变。

  案例:这天,老卫的老婆吃饭时看似不经意地告诉他,前几天在商场看到阿华与一年轻女孩子亲热地分吃一杯雪糕:“不知道他老婆知不知道呢?”老卫没有出声,这件事在他们那帮四十岁左右的同学中早不是新闻,不但阿华,大头、小克、村长都有个“女朋友”,年纪都不超过二十五岁,现在的小女生真是开放,一早扬言:就喜欢成熟男人,不需要名分,开心就好。就老卫一个人还坚守阵地,但他自己也担心,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结婚十五年,生活平淡得比白开水还无味,难保什么时候不想喝喝可乐雪碧。

  3.学习

  关键词:陈旧

  专家分析:中年人离开学校的时间太长,若是其间没有进行继续学习、提升自己,他们便只能用以前学到的知识来处理自己的工作与家庭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亲子关系可能会比较差,他们与自己孩子的相处仍是按照自己的父辈,即上世界四十年代的父母与他们自己之间的相处模式,而用四十年代父母的亲子关系去对待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的孩子,代沟障碍相当明显,容易导致恶劣的亲子关系;而在事业上,他们的知识体系没有得到更新,无法使自身的事业得到提升,特别是职场新人的不断出现,带来激烈竞争,很容易令中年男人被淘汰出局。

  案例:朱家周末的时候闲极无聊,打电话给很久未曾联系的一个朋友,约他喝茶。对方在电话那头说:我下午要上课,没有空。朱家大惑:上课?你现在一把年纪还上什么课?对方说:年纪大才要多学些东西,不然跟不上时代了。放下电话,朱家颇不以为然,晚上朱家把这事当成笑话说给妻子听:四十多岁了还学什么习!像我们这种年纪,早就过了学习的阶段了,书本上学的哪有生活积累的经验好用?在一旁的儿子插嘴:谁说的,学习是不分年龄的,要及时更新。朱家恼羞成怒:大人说话,小孩子嘴。

  4.心理

  关键词:逃避

  专家分析:这里指的是中年男人的个人心理情绪变化问题。现代人的更年期正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作为男人而言,他们生理上的“更年期”影响并不明显,更多的是出现“心理更年期”,包括沮丧、不安、容易发怒、容易疲惫、自怜、逃避等情绪,对生活感觉乏味。其中最严重的情绪是沮丧与逃避。与女人不同的是,女人可以通过倾诉来化解,但男人不会选择向周围的人倾诉。同时,中年危机的表现还在于他们逃避别人对其现在的评价,多数时候他们都会沉浸在缅怀自己的过去中,从中得到荣耀与自我满足,这便是他们对于现状的逃避。

[[编辑推荐:三十而立--男人的衰退现象]]                 [[编辑推荐:中年男人发福不是福]]


  案例:阿达年轻时是出名的DJ,风靡万千少女,而且作为最早接触互联网的一批人,他利用网络创造了商机,也赚了不少。当然这一切都成为过去了,如今作为一个不得志的中年人,他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而且他也清楚知道,四十岁一切从头再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尽管女朋友声称并不介意他的事业与经济上的困境,但他知道不介意只是暂时的假象,但以他现在的能力,又实在无法给对方一个“家”,他不想给自己太多压力,所以他选择逃避,从不主动谈起任何事情,能拖就拖。

  5.人际

  关键词:封闭

  专家分析:人际关系的危机,是建立在之前个人心理情绪变化和学习力之上。他们满足于现状,同时排斥新鲜事物,身边是同样带有情绪的、缺乏学习力的朋友,生活在一个静止的生活环境中,特别是四十岁以上的这一代人经历的苦难比较多,他们会更容易产生埋怨社会的想法,容易产生自我封闭的人际关系,于是,他们对问题的看法更加偏向固执,提早进入老年化。

  案例:仁叔每周三晚上都固定会和一帮朋友聚会,打打麻将,喝喝啤酒。这些都是认识了二十多年的初中同学,这份友谊难能可贵地一直保持到今天。同学们大多不得志,最有成就的阿波家庭却出了问题,女儿学坏了,天天跟一帮小混混在街上流窜,打也没用,骂也没用;其他人有的下岗,有的做着半死不活的工作,都是郁闷的中年人。大家在一起,是比较好的吐苦水时候,同时听听别人的苦水,心里又得到相对平衡,再一起骂骂这个社会的不公平。仁叔觉得,只有跟这班朋友在一起才是最舒服最快乐,跟其他人在一起,他无法得到这种感觉。

  链接

  科学研究显示人到四十更幸福,挑战“中年危机”说

  这个世界上正反两面总是相互存在的,前有心理专家提出“中年危机”一说,现代则有英国学者告诉我们“人到四十更幸福”。

  这个研究出现于三年前,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005年3月13日报道说,在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抛开中年危机的观念,步入中年的40岁正是走进幸福之门的阶段,人们开始为自己的家庭、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满足和欣慰。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一个情绪上的“成长冲刺”时期,它让人们更加放松、更容易与他人相处。科学家们把这种品质称作“随和”,就是在将近40岁和刚过40岁的阶段,人们的这种品质迅速发展。这项研究成果基于电子邮件问卷调查的回馈。大约12万名受调查者的回信显示,与失望相比较,他们感觉“自我实现”和认同“自身个性”更为广泛。

  参与组织了这次调查的英国心理学家塞缪尔·戈斯林提出:人们通常接受的观点是,人的个性主要在30岁形成。但这项发现指出,在40多岁的阶段,个性的一些要素不仅继续发展而且这一过程还在加速进行。只有在我们接近40岁的阶段,我们才开始完全放松、享受生活和欣赏其他人。这种发现对“中年危机”的观念提出了挑战。

  不管是“中年危机说”还是“幸福说”更接近现状,至少有一点它们是相同的:只要想得通,生活就好过了。

  记者手记

  与年轻时不切实际的期望“离婚”

  有人把四十岁男人比喻成“街角的贩卖机”——你按这个按钮,它吐出一罐可口可乐;你按另一个按钮,它吐出一罐汽水。许多中年人觉得自己像是一座街角的贩卖机,被动地供应周遭无数的索求!

  这个比喻倒是形象生动,想象一下:妻子按一个按钮,你就得吐出这个月的全家生活费;老板按一个按钮,你就得吐出本月的漂亮业绩报表;孩子按一个按钮,你就得吐出每周三小时的亲子时间;公司按一个按钮,你就得吐出加班赶上进度的精力。如何照顾周全,想必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所以,总得有轻重之分。

  有一个事业有成的朋友曾这样感叹:如果生命可以重来一次,他宁愿选择做一个一无是处的人,过平淡的生活,也不希望得到今天这样的所谓成就,却要以家庭的破碎为代价。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对于以家庭为重的人而言,失去家庭,赢得世界又如何。而事实上,夫妇在中年期间,婚姻会受到相当大的考验。感情变淡的因素,加上多年来累积了不少对配偶的不满,或是离婚,也是相当普遍的现象。这也是近年来中年危机中最集中体现的爆发事件。

  Peter O’conner是一位容格心理学派的专家,他写了一本关于中年危机的书,在其中一章讨论中年的婚姻问题时,提出一个十分有趣的观点——中年人若要避免婚姻破裂,他需要经历一种内在的离婚(Inner divorce)与再婚。

  Peter O’conner认为,我们在年轻时结婚的期望,有不少是潜意识地要满足童年时的缺乏,配偶起初或会尽量迁就和满足这些不切实际的需要,久而久之,仿佛要扭曲自己来迁就对方真不是味儿,彼此就在婚姻不满足下另求出路。但真正的出路是要与自己年轻时不切实际的期望“离婚”,如实地重新认识自己和认识配偶。这种与婚姻幻象说“再见”的过程,起初或者会十分难过,但放下这些框框之后,我们会像重新认识多年的配偶,这仿佛是一种再婚,不过是同一个配偶再婚,这不是真的离婚与再婚,而是一种内心转化的过程。

  这其实是通用的。在每一次生命的转折点,都必须认清自己与现状,与过去的某些期望进行告别,男人四十,其实也是一次转机。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