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心脏起搏器的利弊
秋风渐起,气温忽高忽低,不少心脏功能较弱的人开始频繁出现头晕、乏力、眼前发黑的情况,甚至在散步时突然感觉心跳 “慢半拍”,严重时还会短暂晕厥。这些症状往往与心动过缓有关,而医生可能会建议通过安装心脏起搏器来改善病情。面对这样的治疗方案,很多人会陷入纠结:安装心脏起搏器到底好不好?今天就结合秋季心血管健康特点,详细说说安装心脏起搏器的利弊,帮大家理性判断。
先说说安装心脏起搏器的 “利”,这也是它能成为心动过缓患者重要治疗手段的关键。首先,它能准确 “救急”,当心脏自身跳动过慢(比如心率低于 50 次 / 分钟),甚至出现停跳危险时,心脏起搏器会像 “人工指挥官” 一样,发出电信号带动心脏规律跳动,避免因心跳过慢导致的脑供血不足、晕厥,甚至猝死。尤其到了秋季,气温骤降会让血管收缩、心脏负担加重,心动过缓患者的症状更容易恶化,此时安装心脏起搏器,能有效降低秋季心血管意外的发生概率,让患者安心度过换季期。
其次,安装心脏起搏器能明显提升生活质量。很多心动过缓患者因为担心突然晕厥,不敢出门散步、不敢独自照顾孙辈,甚至连日常买菜都成了难题。而装上心脏起搏器后,心脏跳动有了 “保障”,患者可以重新恢复正常的活动,比如秋季去公园赏秋、做些轻度家务,不用再时刻担心身体突然 “掉链子”。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曾接诊过一位 65 岁的患者,秋季频繁因心动过缓晕厥,安装心脏起搏器后,不仅头晕、乏力的症状完全消失,还能每天陪老伴去菜市场买菜,生活重拾活力。
另外,现代心脏起搏器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体积小巧(大多和火柴盒差不多),植入手术创伤小、恢复较快,很适合秋季进行治疗。在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这类手术通常在局部麻痹下进行,医生会在患者胸前左侧或右侧切开一个小切口,将起搏器的电很导线通过静脉送入心脏,再把起搏器主机埋在皮下,整个手术过程大约 1-2 小时,术后 1-2 天就能下床活动,一周左右就能出院,不会过多影响秋季的正常生活。
不过,安装心脏起搏器也并非全无 “弊” 端,需要患者提前了解并做好应对。个要注意的是术后的 “生活控制”:虽然起搏器本身很耐用,但它毕竟是电子设备,术后要避免靠近强磁场环境,比如大型发电机、磁共振检查仪(部分新型抗核磁起搏器可避免);平时也不能用力揉搓植入部位,穿衣服时要避免过紧的衣物摩擦,秋季穿毛衣、卫衣时要轻轻穿脱,防止导线移位。
第二个 “弊” 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虽然发生率较低,但仍需警惕。比如术后植入部位可能会出现轻微肿胀、疼痛,一般几天内会自行消退;少数人可能会出现导线接触不好,导致起搏器偶尔 “失灵”,需要及时到医院调整;很个别患者可能会出现感染,不过只要术后按照医生要求做好伤口护理,保持清洁干燥,秋季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就能大大降低感染危险。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在术后护理方面有着完善的流程,会为患者提供详细的护理手册,还会定期电话随访,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帮助患者规避并发症。
第三个需要考虑的是经济成本,心脏起搏器的价格因类型(单腔、双腔、三腔)、功能(是否带除颤功能、是否抗核磁)不同而有差异,加上手术费、检查费,整体费用相对较高。不过现在大部分医保都能报销一部分,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经济状况,推荐性价比合适的起搏器类型,尽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秋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也是评估是否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的关键时期。如果出现频繁头晕、乏力、晕厥,或者心电图检查显示心率过慢,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拥有经验丰富的起搏治疗团队,能通过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准确评估患者的心脏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还会详细讲解不同类型起搏器的特点,帮患者权衡安装心脏起搏器的利弊,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安装心脏起搏器不是 “小事”,但也不必过度恐惧。只要充分了解其利弊,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做出选择,术后做好护理,就能让心脏在秋季乃至未来的日子里平稳跳动。如果您或家人有相关困扰,不妨前往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咨询,让专业医生为您的心脏健康保驾护航。
- 胰管结石手术
- 贲门失弛缓症症状
- 胃食管反流病怎么引起的
- 宫颈病变有什么症状
- 宫颈hsil是几级病变
- 心脏起搏器多少钱1个
- 心血管堵塞怎么治疗
- 3d腹腔镜与普通腹腔镜的区别
- 腹腔镜阑尾手术
- 磁控胶囊内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