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看面色识病因
望而知之谓之神。《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将察色放置于四诊之首位:“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灵枢·本脏篇》云:“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如果脏腑、气血、阴阳有了异常变化,就必然会在相应部位反映出来。
由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尤显使儿科望诊重要性。《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曰:“儿科自古最为难,毫厘之差千里衍,气血未充难据脉,神识未发不知言,惟凭面色识因病,再向三关诊寒热……”小儿发育尚未成熟,气血未充,加之就诊时常啼哭叫扰,影响气息和脉象,难以闻诊和脉诊;又因精神意识发育未完善,不能表达病情,故主要凭医生观察面色来了解疾病的转归。
历代儿科医家均注重望诊。尤其重视望神、望形态、望面部五色、望苗窍及望指纹。面部是十二经总汇之所,五脏变化可从面部相应的五部、五色表现出来。如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创立五脏证治法则,重视面部望诊即面上证与目内证。曾世荣在其《活幼口议》亦云:“凡理婴孩先看面部,定气察色最为要也。良由内有疾而形于外,是以本位与地位一体。”望诊要“精观形气”、“细察盈亏”。望诊应注意观察小儿面部气色和精神状态两个方面。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先将五色匹配五脏,指出“肝青心赤,脾脏色黄,肺白肾黑,五脏之常。”并利用五行生克关系来判断疾病的轻重。变色大要,生克顺逆,指出:五行五色,黑复生青,如环常德。正色正病,为病多顺。病色交错,为病多逆。母乘子顺,子乘母逆。相克逆凶,相生顺吉。认为面部望诊不但同脏腑有关,而且面色同样也存在着相生与相克的关系。青赤兼化,赤黄合一,黄白淡黄,黑青深碧,白黑淡黑,为相生的关系。白青浅碧,赤白化红,青黄变绿,黑赤紫成,黑黄黧立,为相克的关系。面部的气色,可根据五行生克,来判断病变的轻重顺逆,一般五部五色为相生关系的为顺,预后较好;为相克关系的为逆,预后较差。其生克关系在临床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如小儿肾病,五行属水,若出现面色微黑,则疾病预后较好;若疾病过程中出现了白色,金水相生,即使此时患儿呈现高度浮肿,甚至神昏抽搐,但经过一定的治疗,也可以取得很好的预后,为相生之吉;相反若患儿面颊萎黄,为凶中之逆,即使目前一般情况良好,因土克水,也可能出现频繁抽搐,有肾功能急剧恶化的可能。《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还区别主气、客气,分析疾病的转归及预后。其中有“脏色为主,时色为客。春青夏赤,秋白冬黑,长夏四季,色黄常则,客胜主善,主胜客恶。”不同的体质有不同的主色,可能一生都难以改变。而客气为四时之气,随春夏秋冬不同,符合春青夏赤,秋白冬黑,长夏色黄的规律。一般而言,客气胜主气提示预后良好,主气胜客气提示预后较差。常人以客气为主要,若肝病的患儿在冬季面部出现青色,表示主胜客气,提示预后不佳。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根据五色与面部脏腑部位相互结合,来指导疾病的诊断。黄赤风热,青白主寒,青黑为痛,甚则痹挛。恍白脱血,微黑水寒,萎黄诸虚,颧赤劳缠。其《幼科心法要诀》详细分析儿科的具体情况。如天庭部位出现了青色,是将要发生惊风的表现;红色是内热证的表现;黑色则因水克火,则可能预后不良。太阳部位出现青色也是惊风的证候,若青色蔓延至耳廓,则病属恶候,病势凶险。眉下的风池和眼下的气池部位出现了青色多为惊风;若出现了紫色,则为呕吐。鼻头出现红色为脾胃积热,若出现黑色则属重症。左腮发红多肝经有热,右腮红赤多为肺经痰热。承浆部位出现青色主惊风,现黄色主脾湿呕吐,现黑色多为反复抽搐之慢惊风。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还根据色泽的荣夭,对疾病的新旧、预后作出了判断。根据脉色相生、相克的原理推断疾病的预后。可以说,该要诀准确而详尽地阐述了中医望诊的内容,具有较高的指导临床价值,值得反复研读推敲。
- 2009-07-28中医的五色诊断法
- 2009-07-28舌苔泄露胃病“隐私”
- 2009-07-23小儿夜间哭 预示胸腹有病
- 2009-07-23何为中医常说的健康指明灯?
- 2009-07-23从“人中”观察健康与否
- 2009-07-23女性看中医 比较好素面求医
- 2009-07-23五官暗示你的健康情况
- 2009-07-23不可不说的中医“辨汗”识病法
- 2009-07-23欲看中医前 7件事情切不可做
- 2009-07-15看一下你的体质是热还是寒?
- 2009-07-15为什么人到老了,眼珠就黄了呢?
- 2009-07-15口腔有异味和平常人不同是什么原因?
- 2009-07-06何为望闻问切?
- 2009-07-06脉诊的理论依据
- 2009-07-06什么是问诊
- 2009-07-06正常脉象是指什么
- 2009-07-06察颜切脉 先辨阴阳
- 2009-07-06脉象之缓、洪、细、促、结、代
- 2009-07-06脉象之浮、沉、滑、数
- 2009-07-06望笑容也能诊病
- 2009-07-06舌诊的注意事项
- 2009-07-06望目都望什么?
- 2009-07-06中医中的望步识病
- 2009-07-06望痰辩病
- 2009-07-06中医望表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