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医 >> 中医词霸 >> 正文

中医中的“正治”与“反治”你知道是什么吗?

http://www.qm120.com2020-01-10 16:45:21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其中,中医中的“正治”与“反治”你知道是什么吗?

中医中的“正治”与“反治”你知道是什么吗?

我们都知道,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一对很难说清楚的范畴,大部分的现象和本质是一致的,但是现象和本质不一致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对待疾病也是如此。大部分疾病的表现是准确反映了本质,但是有时候,表现可能是本质的歪曲。但是,无论如何,疾病的治疗总是对其本质做出的,所以中医在治疗疾病时注重区分表现和本质是否一致。

正治与反治,是指治疗时所用药物性质的寒热、补泻效用与疾病的本质、现象之间的从逆关系。

正治,是指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方法。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反治,是指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方法。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赛因赛用。

中医治病从整体出发,十分重视病人的体力——正气,和发病的原因——邪气,把疾病看成是一个邪正相搏的过程。当邪气退却,正气进入恢复的阶段,这一斗争才算结束。也就是,正气战胜了,疾病便痊愈;邪气战胜了,就会导致病重和死亡。所以《内经》提出了一个纲领:“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补是扶持正气的不足,泻是驱除邪气的侵害;补泻之中又有各种方法,但目的只有一个,恢复健康而已。

中医中的“正治”与“反治”你知道是什么吗?

例如治疗心下痞满,一般应消痞行气。如疾病的本质是由虚而改,则应补气,这叫“塞因塞用”;治疗泄泻,一般应止泻,可用固涩收敛药。如是由湿热而起,则应清热导滞,这叫“通因通用”。又如治疗表热里寒的真寒假热证,要用温热药治其真寒证。里寒消散,阳气回复,外在的假热现象亦随之消失,这叫做“热因热用”或称“以热治热”。治疗里热厥逆,四肢冰冷的真热假寒证,要用寒凉药治其真热证。里热得清,阳气外达,那么四肢厥冷的症状随之消失,这叫做“寒因寒用”或称“以寒治寒”。

此外,还有反佐法,也属于“热因热用”“寒因寒用”的范围。如用正治法治疗大热证或大寒证,有时服药后会引起呕吐不纳,习称“格拒”。若于大寒剂中反佐少许温药(或寒凉药热服),或于大温药剂中反佐少许凉药(或温热药冷服),便不致格拒而能更好地发挥药效。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正治和反治从本质来讲,都是治病求本的。

本文详细的讲解了中医中的“正治”与“反治”,相信大家有了一定的了解。不管是正治还是反治都是为了治病求本的。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xiaoxiang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