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医 >> 中医词霸 >> 正文

你对伤寒认识有多少?可以这样理解

http://www.qm120.com2019-12-04 12:34:52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关键字:伤寒

伤寒是中医经常提到的术语,而且伤寒的人也特别多。当伤寒出现时患者也是非常焦虑的。那么,什么是伤寒?伤寒时该怎么办呢?下面就来介绍一下:你对伤寒认识有多少?可以这样理解。

你对伤寒认识有多少?可以这样理解

什么是伤寒?伤寒时该怎么办呢?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病变部位主要在回肠末端淋巴组织,伤寒患者或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以粪-口传播途径为主,发病以夏秋两季多见。病人会出现连续高热,相对缓脉,腹痛腹泻,全身中毒等症状,有的还可出现脾大,特殊病容,玫瑰疹、白细胞减少等特征,伤寒还可引起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伤寒主要通过血培养来确诊,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很少再感染。

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外感风寒之邪,感而即发的疾病。《素问·热论》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指的是广义伤寒。《难经·5108难》:“伤寒有5,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中“伤寒有5”之伤寒为广义伤寒,5种之中的伤寒为狭义伤寒。

有关伤寒的记载,始见于《内经·素问》。继后,《难经》明确指出,伤寒的涵义有广有狭,广义伤寒包括狭义伤寒以及中风(感受风邪所致的外感病,不同于杂病中风)、温病、热病、湿温等疾病,即以伤寒名称兼赅风、湿、热等病邪所致的多种外感疾病。汉代张仲景“勤求古训,众方”,以6经证治为纲要,撰写了《伤寒论》一书,使中医学理法方药得到和谐统一,从而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无论对外感热病和其他系统疾病,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伤寒的致病因素包括外因、内因。广义伤寒各种疾病的外因为风、寒、暑、湿、燥、火6淫之邪;狭义伤寒由冬令感受风寒所致。伤寒发病的内因为正气虚亏,如果素体虚弱,或劳倦饥饿,起居失常,寒温不适,房事不节,均可导致正气虚亏,易被外邪侵犯成病。辨证纲领伤寒以6经为辨证纲领。

6经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和厥阴,是人体手足102经脉的统称。经脉内属于相关脏腑,外络肢节,在生理和病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6经辨证就是以经络脏腑生理和阴阳属性为基础,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病证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6个不同的类型(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合称为3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合称为3阴病),用以说明疾病的部位、性质、病机、病势趋向及其相互间的转化,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伤寒6经病的基本症状为:①太阳病。多发生在外感疾病初期,主证为发热,畏恶风寒,头项痛,脉浮等表证,也称太阳经证。若表邪不解,而内传膀胱,则为太阳腑证。证见发热恶风,烦渴欲饮,水入则吐,小便不利,脉浮或浮数;或证见少腹急结硬满,小便通利,其人如狂或发狂,脉象沉涩。

②阳明病。为邪热内盛,肠胃燥热。主证为高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脉大。若热邪熏灼胃经,兼见烦渴引饮,脉象洪大,为阳明经证;若热邪与肠中燥屎互结,兼见日晡潮热,谵语,腹满疼痛,大便不通,脉沉实或滑数,舌苔黄厚,为阳明腑证。③少阳病。病变表现在半表半里之间。主证为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脉弦。④太阴病。多系脾阳不足,寒湿之邪侵犯所致,主证为腹满,呕吐,食不下,腹泻,腹痛喜揉按,口不渴,脉缓弱。⑤少阴病。多因心肾虚衰,寒邪或热邪侵犯足少阴肾经或手少阴心经,为伤寒病危重阶段。

你对伤寒认识有多少?可以这样理解

伤寒饮食注意事项

伤寒患者刚要恢复时,食欲通常比较旺盛,这时不能大量进食,以免引起复发。可少食多餐,可选择比较容易消化、热量高、营养丰富的食物,比较好是用流质或细软无渣饮食,不能吃坚硬多渣的食物,以免诱发肠出血和肠穿孔,比如油炸的,膳食纤维含量多的等食物。牛奶、蒸鸡蛋羹、肉汤等食物可适当吃些,平时可以适量多喝些水,一般两周后才能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通过对伤寒的介绍,相信大家再遇到时就能很好地进行护理了。伤寒虽然经常出现,但只要护理得当也会很快恢复的。当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抵抗力,减少伤寒的出现。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xiaoxiang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