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TAG >> 源头

“毒豇豆”的制度困境 从源头抓起更为现实

  中国人的虎年春节过得并不平静,年前才爆出三聚氰胺奶粉重现江湖,节后就传出中国反季节蔬菜基地海南,流出高毒农药残留超标的毒豇豆。

  豇豆有毒

  1月25日至2月5日,武汉市农业局在抽检中发现来自海南省陵水县英洲镇和三亚市崖城镇等地的5个豇豆样品农药残留超标,豇豆每公斤农药残留为0.14-0.17mg,主要成分是高毒性禁用农药水胺硫磷。2月24日广州市农业标准与监测中心在江南果蔬批发市场抽取了来自海南的5份豇豆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来自海南万宁礼纪的豇豆样品检出禁用农药克百威0.223mg/kg;来自海南三亚崖城的豇豆样品检出禁用农药氧乐果0.10mg/kg、水胺硫磷0.11mg/kg、克百威0.321mg/kg。深圳福田农批一个批次豇豆检出水胺硫磷,含量为0.72mg/kg,约是武汉的5倍。同日,南京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到货的一批来自福建(原产地不明)的豇豆也被查出有超标农药水胺硫磷。

  豇豆在海南产销量巨大,种植面积达20余万亩,其中,80%-90%的豇豆销往外地。自2月初武汉对海南豇豆发出禁令以来,合肥、南京、杭州等多个城市都发现了含有禁用农药水胺硫磷的豇豆。

  作为一种高毒农药,水胺硫磷禁止用于果、茶、烟、菜、中草药等植物或蔬菜、水果上,但是散户种植使用高毒农药早已不是什么秘密,高毒农药成本低、效果好,通过地下渠道可以方便地购买到,因此使用高毒农药几乎是散户种植的了。

  “劣币驱逐良币”

  在中国,食品的安全等级分为无公害食品(初级)、绿色食品(中级)、有机食品(高级),除了这些产品,大部分蔬菜瓜果都是以松散的农户生产方式为主,由于缺少监管或监管成本太高,食品质量往往取决于农户的道德水平,而且小农作业没有“可追溯机制”, 从田间到餐桌,出了问题追溯源头相当困难,同时也加大了散户的侥幸心理。

  即使是 “公司+农户”模式对保障食品和农产品的安全来说作用非常有限,因为农民只能获得整个产业链条中最低端的种植养殖环节的微利,小农往往会违规使用高毒农药或是造假。

  而这种以散户为主的种植模式带来的后果就是,在基本没有法律风险的情况下,使用高毒农药的瓜果蔬菜因卖相好、价格低迅速占领了市场,最后结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


  源头抓起更现实

  之前北京欧阁有机农庄科贸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丛红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说过,申请有机食品认证的土地提前三年不能施肥,因为国内绝大部分已开垦的土地都被化肥、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农药污染了,完全降解至少需要3年时间。

  监督层面,由于定量检测的成本相当高,而且时间也较长,一般检测机构都采用定性检测,无法精确查出农药残留量;消费环节,各大超市一般使用快速测试仪等方式,只能检测出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等少数几种农药残留。

  在这种情况下,从源头抓起更为现实,比如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监控生产流程、建立农产品追溯制度,同时坚决整肃地下高毒农药市场,从流通环节控制好高毒农药的生产和销售,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保证食品安全。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