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TAG >> 酷抠族

酷抠族生活 因理性而时尚

  “酷抠族”的诞生,几乎与房地产的升温、物价的上涨处于同时。酷抠”是当下一种时尚的抠门,这是一种褒义下的“抠”,因为酷抠族崇尚的是“节约光荣,浪费可耻”。酷抠族未必贫穷,也不是守财奴,他们具有较高的学历,不菲的收入。酷抠族精打细算不是吝啬,而是一种节约的方式。喜欢高质量、幽雅的生活,具有很好的审美观眼光和高雅的生活品位。传统的节俭和现代时尚思维的结合,使他们生活得如鱼得水。他们给都市的世上生活带来了新鲜的空气和阳光,让人们明白,世界原来离我们这么近。

  族群特征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自然是一种潇洒,但坚持“一分钱掰两半儿花”、富日子当穷日子过也未尝不是一种洒脱。如今都市中涌现的“酷抠族”正是这样一群人,他们追求简单的生活、自然的幸福,摒弃过度的奢侈。与那些号称“点菜要吃一盘剩一盘,打的要坐一辆跟一辆,买手机要用一个砸一个”的“摆阔族”相比,“酷抠族”虽然也有着较高的学历,有较体面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但通过精打细算能够转移消费重点,更好配置“有数”的金钱。对于金钱和为人处事,他们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抠门”,故不宜将其直译为“cool miser”。根据该词的内涵,不妨将此词译为“cool carl”。这样,既有“酷”(cool)的超逸,也有“凡人”(carl)的简约,而且与“酷抠”在读音上也比较相近。

  如今支持“酷抠”生活方式的人越来越多,尤其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人们都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抠”起来。试想一下,如果每个人能少打一次车、少下一次馆子、少买一件衣服,这些节省下来的钱积少成多,就能在灾后贫瘠的土地上多盖一层楼,让那些失学的孩子早日回归课堂,既利国又利已,何乐而不为。

  他们具有较高学历,不菲的收入,却精打细算,达到“一分钱掰两半儿花”的境界。节约的同时,他们却也不失生活品质,具有较好的审美眼光和高雅的生活品位。有人是为了积蓄梦想而自主选择,也有人是“涨无忌”背景下的被迫无奈。无论如何,这种都市白领的生活方式与态度正日益蔓延着……继月光族之后,“酷抠族”成为当下白领的另一种写照。

  其实,幸福的生活可以很简单,不需要华丽的物质,只需要有自己喜欢的人、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即可,享受生活并不等于享受物质,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需要。当他们将节俭的传统美德和现代的时尚思维结合之后,也许会惊喜地发现,时尚并不是奢侈且高高在上的,时尚原来真的可以离他们这么近!

  一般"酷抠族"都有较体面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喜欢高质量、优雅的生活,具有很好的审美眼光和高雅的生活品位。传统的节俭和现代时尚思维的结合,使他们生活得如鱼得水。他们懂得该奢侈时奢侈,该节俭时节俭!

  酷抠族不是没有消费能力,而是不愿追随失去理性的消费浪潮;酷抠族也绝对不是不舍得花钱,而是比以前更明白该怎样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这是新的花钱观念,新的省钱绝招,新的抠门理由!


  时尚

  这个世界,时尚如过眼一茬茬走得飞快,各种压力来的气势汹汹,“酷抠族”寻到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以不变应万变,简单地时尚起来。长假时,他们带上简单的行李去民风淳朴的农村,过几天鸡鸣而起、日落而息的逍遥日子,乐不思蜀。吃饭时,水果和蔬菜是他们的最爱,甚至有的“酷抠”在乡下租块地自给自足。下班后,他们穿上舒适的T恤与休闲牛仔沿着马路边散步边神游太空。

  奢侈

  “酷抠族”不是贫困族,也不是守财奴,他们具有较高的学历、不菲的收入。他们精打细算只是为了通过转移消费重点,更好地配置“有数”的金钱。

  “酷抠”提倡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用最少的钱获取最大的满足,强调花费所获得的价值远远超过花费本身。“小抠”阿梅说:“我‘抠’了几个月就惊喜地发现,居然省下了一大笔不必要的开支,不但有了些积蓄,还用‘抠’下的钱去云南玩了一次。”专家表示,当人能够理性地对待“物质生活”,适度地“抠”,过“奢侈”生活时,才能获得更大空间上的自由。

  建议

  “酷抠族”不是“葛朗台”,不是守财奴,他们精打细算地生活,是为了追求更简单、健康的生活,在“酷抠”之余,通过消费重点的转移达到了更好配置金钱的效果。

  因理性而时尚

  一位社会学家认为,“酷抠”这种新型的生活方式反映出了一种更为理性的消费意识。所谓的“抠”与一般节省的意义并不相同,大部分“酷抠族”并不是在所有生活细节上都“抠”,他们只是有意将生活中一些可有可无的消费省去,这是一种理性消费观念的体现。他们活得更自我、洒脱,他们不介意别人的看法,换个角度看,是一种个性的张扬。

  专家同时指出,“酷抠”所倡导的理性消费观念是必要的。理性消费不是抑制消费,而是有计划、有目的地消费。“酷抠”可以培养出正确、完善的理财能力。不管从经济角度还是从教育角度来看,理性的消费都是有积极作用的。况且,“酷抠族”在理性消费的同时还享受了生活。由于平时的衣食住行都选择了较为健康环保的方式,势必对自己的身体有好处,同时简单、自然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情趣。“酷抠”节省下来的那些不必要的开支还能拿来做些有意义的事。


  生活习惯

  “酷抠族”并非“抠门族”,他们是既不贫困,也不守财,收入不菲且学历较高的一类人。“酷抠”是一种节约的生活方式,是成熟持家的消费观。“酷抠族”精打细算而不吝啬,简约而不简单,时尚而不奢华,自控而不自闭。他们强调自律,能省则省;不能省,也要省;如果非要花钱不可,那一定要保证“一分钱,十分货”的消费原则。

  饮食:饭菜自己做 聚餐AA制

  网友“哆2咪”属于“酷抠族”。经过多年的努力,去年,她与老公交了首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两人每月的收入,一多半供了房屋按揭。为节省开支,以前动不动就下馆子的两人,已很少在外面吃饭了。为了省钱,“哆2咪”买了菜谱,努力学习厨艺。每天下班,第一件事情就是到超市,尽量买打折的蔬菜,拿回家自己做。“华灯初上,和老公围坐桌前,共享亲手做的‘美食’,倒也别有一番情趣,有种说不出的温馨和快乐!”“哆2咪”原来爱吃榴莲,一斤要10多元。为了节省开支,现在基本不吃榴莲了,换吃其他便宜的水果。

  对于平时朋友间的应酬,“酷抠族”多选择AA制。网友“心语”说:“现在,我平时很少到外面吃饭。如果遇到朋友约,多选择AA制。时间久了,我发现AA制确实不错,不奢侈不浪费。既能增加朋友之间的感情,也不会让其中一个人‘大出血’。”

  出行:提倡低碳行 出门少打的

  小沈的家距单位约3.5公里。为了避免乘坐公交拥挤、出行舒服点,以前上班时不时地打的,还美其名曰“潇洒坐一回”。现在,小沈成了“酷抠族”,买了一辆自行车,每天骑着它上下班。“有时候很期待下班回家的时刻。在办公室窝了一天,终于可以呼吸新鲜空气了。现在走3.5公里,才花40分钟不到。”小沈得意地说,“遇到上班高峰时,还免去了路上堵车的烦恼,保住了全勤奖。”有同事问小沈,为什么不买辆电动车,省力又拉风?小沈自嘲地说,“早已提倡环保了,骑自行车既锻炼了身体又节约了金钱。”

  不少网友表示,现在出行多选择乘坐公交车或地铁,不到万不得已,才会打的或开车。

  购物:抓促销时机 爱打折拼购

  每逢节假日,不少知名品牌的服装都会搞一些促销活动,有时还额外赠送一些小礼品。这些服装价格比较高,一些精明的白领想出了“拼购”的对策。

  福心区某写字楼的文员张就有成功“拼购”的经历。几天前,她喜欢的某名牌服装做促销活动,买两件就能享受8折,而且还有礼物送。张约上一位要好的女友,各自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款式。两人不仅买到了心仪已久的服装,还得到了商家赠送的礼物。“和别人‘拼单’是不错的选择,最大的益处就是能够保证花最少的钱而享受到更好的消费服务。”张对自己的聪明之举津津乐道。如今,张买衣服出手的速率慢了下来,衣橱里衣服的使用率却高了。

  住宿:好友合租房 “蜗居”也温馨

  陈在华强北上班,每月工资3500元左右。为最大限度节省开支,她选择住在租金比较便宜的特区外。陈认为,特区内一个单间租金,在特区外可以租到两房一厅。“我和同事一起,在龙华片区租了一套两房一厅的房子,总价700多元,每人300多元,就拥有了各自独立的生活空间。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合住一间房不方便。再说,地铁很快就要通到龙华了,到时交通会很方便。”陈对自己的选择非常满意。周末,陈到商场买一些装饰品,把自己的“蜗居”装饰得漂漂亮亮的,很有家的温馨。

  家电:“二手”也不错 用品不贪新

  提起“抠”,网友“寒霜”更是深有体会:自己家里用的小电器,直到坏得没法维修了才会选择更换。“寒霜”说,“酷抠族”都是把“一分钱掰两半儿花”。“平时没事,我就上二手用品网,专挑一些物美价廉的用品。用最小的钱,买最需要的物品。‘经济适用品’成了‘酷抠族’热衷的选择。”


  酷抠宝典

  变废为宝

  没吃完的速食调味包一定要留下来,不要轻易丢弃,也许它正是下一道美味佳肴的最佳配料。

  以“省”为荣

  常逛小店

  生活杂货店内小巧的家饰用品总是让人爱不释手,年终特卖时,以一半的价格就可以带回家。

  多多刷卡

  各银行推出的信用卡都有不同的回报方式,有积分,有分期付款,有时花钱也有额外收获。

  ●回收大使:举例说,旧盒子如果用带颜色、有漂亮图案的透明胶带重新粘贴,既好看又好用。

  创意无限

  木制小板凳椅面出现斑驳时不要扔掉,自己动手刷油漆或包上花布,又是一个别致且独一无二的新凳子。

  买“家庭装”

  家里常吃常用的东西,如全家人都喝的牛奶、经常用的洗衣粉、卫生纸等,一定要买“家庭装”才合算。

  过期利用

  过期的脸部保养品可以用来当浴后润肤露,润滑效果很好。

  酷抠链接

  现代“酷抠族”样本

  曾经有个笑话,说有人号称点菜要吃一盘剩一盘,打的要坐一辆跟一辆,买手机要用一个砸一个。当然,摆阔到这地步,不用“酷抠族”们出场,估计他已被唾沫给淹死。

  深入“酷抠”生活,且看身边的样本:

  饭桌上多点蔬菜水果,不浪费不剩饭

  小钟说一看见满桌子的荤腥油腻,红彤彤的一片就立刻要昏厥过去,看见绿色,食欲和心情都会大妙。而点菜从来是适可而止,吃不完就打包回家。

  上下班步行或者自行车

  从家到单位大约要走3.5公里的小沈已经练就了一副好皮囊。“有时候都很期待下班回家的时刻,在办公室窝了一天,终于可以呼吸新鲜空气了。现在走3.5公里多才花40分钟不到。”小沈很得意地说万一时间紧急就骑上自行车,公交和的士都是他的下下策。

  旅游时简约出行

  大包小包背着跑,化妆品从洗面奶、爽肤水、乳液、精华液盒子就一大叠,衣服还得各种场合配齐,还没开始旅行,先把自己累趴下,或者早早拜倒在高跟鞋下。这是不少女人的“出行折磨症”。余余在自称“抠抠”的朋友影响下,第一次将自己的出游行囊简化到一个小小的休闲包。“去了安徽的宣城,早上都能听到鸡叫。走田畈路,感觉真好。”余余说化妆品不用了,就整天喝水,皮肤感觉也很不错。

  家务活自己干

  “钟点工辞了,自己动手做做也好。”小李生完宝宝4个多月了,处于“身材恢复期”的她下定决心给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下班回家打扫一下房间,和先生一起烧烧饭菜还是挺有乐趣的,我们还买了菜谱照着烧。”小李在家的绝招是――加快速度、迂回前行。比如走路频率加快、有时候会扭着走曲线。在她看来,沙发简直就是摆设。

  买衣服时绝不图一时愉悦

  丽贝卡说自己近些年来,买衣服下手的速率越来越慢,但同时带来一个更好的趋势:衣橱里衣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与以往三五十元买来一堆,一囤就是几年,绝大部分终年不见天日后直接丢进垃圾箱相比,现在的生活可是效率高多了。


  酷抠代表

  80后酷抠族,倡导“新节俭主义”

  出门时,能走路就不打车;聚会时,能自己下厨就不上馆子……这样的生活似乎有点“抠”,但最近不少具有高学历,拥有高收入的都市白领却以此为荣,并自称为“酷抠族”。这个“酷抠族”并不等同于“葛朗台”、“守财奴”,他们在某些方面精打细算,是为了更加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收入,倡导一种健康的消费观念和简约质朴的生活方式。他们的这种省和吝啬是两码事。葛朗台是以吝啬出名,因为他真的爱钱,有强迫症似的爱钱,所以自己的生活很辛苦。而“酷抠族”所倡导的省是需要精打细算过好自己的生活,节省的目的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这种边计算边生活,也为生活增加了很多乐趣。

  缔造一个简约幸福的蓝本

  用“有数”的金钱,换来更科学、更高质量的生活,这种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用最少的钱获取最大的满足,强调花费所获得的价值远远超过花费本身的理性消费和生活方式,无疑是一种科学的时尚和流行,这种时尚值得我们深思,更值得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消费习惯和方式进行反思。

  精打细算的目的不是吝啬,而是一种节俭的行为方式。“酷抠族”的目的不是单纯的节俭,而是一种转移重点的消费,也就是不花钱是为了以后把钱花到点子上、更好地花钱、花出质量和效益。

  请人吃饭,四菜一汤,吃不完打包带走;如无急事,不开私家车;打扫家中卫生,自己动手……这一系列动作都是“酷抠族”的生活蓝本,他们所提倡的生活方式更为健康、科学、质朴。

  哈尔滨师范大学王利华老师介绍自己的“抠门”经验时,脸上没有一丝尴尬,而是露出一种满足和自豪的微笑,“我们从小就受到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教育,我认为节俭的生活态度能给人安逸、洒脱的生活。”她说。

  而此前,王干老师并不是一个崇尚节俭的人。曾在外企工作的她,也许是环境的关系,日常消费很高。“我身边同事出手都很大方,花两三千元买件衣服根本不当回事。大家经常聚餐,点上一桌子菜,没有吃多少就扔掉,现在想来真是可惜。”王老师说,在这样的环境中,自己没有节俭意识,每月四千多元的收入中,约有一半都花费到了添置服装、应酬吃饭上。后来,由于工作变动,王老师到大学工作,她的消费观悄悄发生了改变。

  乍进学校时,王老师发现校园里的老师们似乎不知道什么叫做“排潮。“就拿健身来说吧,以前我喜欢到健身房去锻炼,但到了大学后,发现身边许多人都喜欢在校园里散步,这种健身方式既节俭,又贴近自然,颐养身心,是个省钱又舒心的好方式。”

  王老师如今请人吃饭,坚持四菜一汤,不够再加菜,吃不完打包带走,决不浪费;家中打扫卫生,自己和先生一起上阵,不花钱请外人帮忙;东西不买贵的,只买实用的。“也许这就是别人所说的‘抠门’吧,但这让我感觉活得很真实。”王老师笑着说。

  王老师是有车一族,但她只是在遇到急事时才用车,平时几乎都是乘坐公交车。王老师自己是教师,丈夫是“高管”,两人的收入加在一起不低,他们之所以节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她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小秘密”:他们将节省下来的钱用来资助贫困大学生,因为他们需要帮助。

  王老师的行为影响了她的朋友们,她身边的许多朋友已经加入到“酷抠”的行列,“我们在一起经常讨论哪家商场有降价商品,哪家饭店正在搞优惠活动等等。”王老师说,她的朋友收入不菲,但大家崇尚节俭、简单的生活理念,并没有感觉到“抠门”是丢人的事情,他们这样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身体力行地教育和影响他们的孩子,告诉这些衣食无忧的孩子们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有人说,“酷抠族”现象的出现,其实是一种简约幸福的回归,是把幸福看清楚了看明白了的理智,一种清风拂面的感觉吹到了城市中产阶层的脸上。


  相关新闻

  “酷抠族”的崛起透漏省钱秘籍 过低调生活

  近日“酷抠族”在网络时代上崛起,很多网友疑问什么叫“酷抠族”?其实“酷抠族”就是变相的“低碳族”,不仅能利于社会环保,还能为自己省下一大笔钱。其“酷抠族”的宗旨就是能坐车就不开车,能走路就不坐车,一张纸巾对半用,洗完衣服不甩干,让其自然干,少打手机改用流量。网友纷纷赞叹做一名“酷抠族”既能省钱又能环保,何乐而不为。

  现在各方面的物价上涨,即使是工资上万元的“金领”阶级都争当起了“酷抠族”,他们春节回家宁可跟农民工挤硬座,也不愿意多掏钱去买飞机票,即使钱包鼓鼓也不受人鼓励去买房买车,宁愿在家中做几个拿手小菜犒劳亲戚好友,也不愿去大酒店挥霍,在亲友的眼中这样的他们成了另类,但是他们活的开心快乐。

  “酷抠族”的消费观很不一样,当大家都选择按照原价购买电影票、喝咖啡的时候,“酷抠族”选择团购、网购,甚至喜欢秒杀一些“廉价商品”,日前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酷抠族”的行列,更有“酷抠族”的成员拉帮结派称:“加入‘酷抠族’不会一副穷酸相,而是永远的时尚。”

  “酷抠族”源于对未来忧虑

  “酷抠族”同时也面临着不同声音的质疑,“这样的高收入群体就应该‘及时行乐,去拉动消费,如此‘抠门是一种惺惺作态。”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分析指出,“酷抠族”源于对未来预期的恐慌及忧虑,也反应了当下社会的住房、医疗及教育保障制度不够完善。他认为,“酷抠”的存在与不同地域也有关,较多地出现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的区域。在物价上涨,房价不跌,工资不涨的“涨无忌”背景下,酷抠的出现多少有些无奈。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