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新闻专题 >> 正文

嘴唇干裂,不是因为缺水,病根在这里!

http://www.qm120.com2021-12-20 16:21:43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关键字:

  一年四季嘴唇都很干,尤其到了秋冬季节,更加严重,只要说话时嘴唇开合过大或是大笑,就会导致嘴唇开裂出血。这些年里,每天勤喝水、敷唇膜、涂润唇膏,什么办法都用过了,但嘴唇还是老样子,问该怎么办?

您可能也感兴趣》》》北京男科医院 | 苏州男科医院 | 柳州男科医院 | 无锡男科医院 | 宁波妇科医院 | 沈阳男科医院

  其实,像这种情况,已经不是单纯的干燥所能解释的了,在中医里,这叫“唇风”。

  一、什么是“唇风”?

  唇风又叫“驴嘴风”,主要表现为嘴唇干燥、皲裂、有纵沟纹或裂沟、脱屑、出血、疼痛等症状而久治不愈,有时还会伴有真菌感染,形成假膜且不易揭去,表现为红肿、糜烂等症状。唇风以下唇较为常见,好发于秋冬季。

  西医将唇风称为脱屑性唇炎,认为其发病原因可能与感染、日晒、烟酒、化妆品刺激、营养缺乏、遗传因素、精神刺激以及情绪变化有关。目前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可用香油、药膏涂抹嘴唇,已经真菌感染的可用抗真菌类药膏涂抹治疗。

  二、“唇风”的三大常见病机

  《黄帝内经》里记载:“脾气开于口,其华在唇”。这也是中医所说的“脾开窍于口”,就是说,嘴唇与脾胃关系密切,嘴唇的种种异常症状说明了脾胃功能的失调。

  一般而言,唇风有以下3个常见病机:

  1

  风火湿热,外犯唇口

  清代《医宗金鉴 卷六十五 唇风》谓:“唇风多在下唇生,阳明胃经风火攻,初起发痒色红肿,久裂流水火燎疼。”

  足阳明胃经环唇挟口。如果胃经蕴热,加上受到风邪侵袭,以致风火相搏,就会循经上犯,结于嘴唇。

  现代人过食辛辣厚味,加上烟酒刺激,致使胃经郁热,如果再受到风邪等外邪刺激,就会风热相搏,引动脾胃湿热之邪循经上蒸,结于唇部,初期可能只是嘴唇发痒发干,天长日久,就会脱屑、开裂,甚至连嘴唇周边皮肤都会发红、糜烂。

  2

  阴虚血燥,唇口失养

  《外科证治全书》记载:“唇风多生下唇,初发痒红肿,日久破裂流水,疼如火燎,似无皮之状,此脾经血燥也而重被风邪寒湿之气搏于疮,则微肿湿烂,或冷或热,乍愈乍发,积月累年”。

  可见,如果脏腑火热内蕴,日久就会耗伤津液,以致胃阴不足,津不上承,嘴唇就会失养。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体渴”,身体渴了,不光皮肤会干燥发痒,嘴唇也是。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嘴唇开裂发痒之外,还会伴有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身体燥热等症状。

  3

  生化不足,唇口失养

  这一条比较好理解,脾胃为后天之本,若脾胃虚弱,运化失职,不能生化气血,并上达至唇口,唇口就会失养。

  现代人贪食寒凉,常导致脾阳受损,而脾阳负责运化水谷,脾阳不足,就会影响水谷精微生化为气血。脾胃虚弱的人,除了唇口失养之外,还常见积食腹胀、四肢不温、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等症状,女性还会白带清稀而多。

  三、如何取穴,从两条思路出发

  1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上如是描述胃经:“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读作è,意为鼻梁、鼻根、眉心)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夹口,环唇,下交承浆……”

  说白了,就是胃经从嘴唇旁循经而过。按照“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取穴原则,我们应该首先在胃经上找穴位!

  首先,我们要知道,嘴唇之所以干痒开裂蜕皮,在多数情况下,与胃经蕴热有关,因此我们应该先灸胃经的荥穴——内庭穴,因为“荥主身热”。

  同时,由于脾胃相表里,脾开窍于口,所以嘴唇出问题也跟脾经蕴热有关,我们可以加灸脾经的荥穴——大都穴。

  其次,针对嘴唇干燥的问题,建议艾灸嘴角处的地仓穴,直接给嘴唇补充津血。

  2

  对应施灸

  如果这3个穴位灸了以后,好转还不明显,就需要进一步对因施灸了。

  01.风火湿热,外犯唇口

  针对湿热的情况,建议艾灸曲池穴。

  曲池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肘部,乃经气运行之大关,能通上达下,通里达表,既可清在外之风热,又能泻在内之火邪,是表里双清之要穴,具有疏散风热、解表散邪之功,善解全身风热表邪。

  同时,曲池穴作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五行属性属土,“合治内腑”,故可清泻阳明,清利湿热。而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故此穴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祛风、消肿止痛之功,可泻除热毒郁遏肌表的各种皮肤疾患。

  02.阴虚血燥,唇口失养

  在针对阴虚血燥的穴位中,首推然谷穴,它堪称专治阴虚血燥的“大补阴丸”。

  阴虚血燥者多由火旺所致,然谷穴是肾经的荥穴,属火,而肾经属水,故而它滋阴泄热的作用正好可以平衡水火,特别适用于火旺引起的阴虚血燥。而且,很多中医大家也认为然谷穴作为人体自身的大药,其滋阴补阴效果比大补阴丸还要好。

  阴虚血燥者往往伴有心烦、失眠、口干等症状,艾灸然谷穴可以增加唾液的分泌,使你不那么口干,还能稳定烦躁的情绪,让你睡得踏实。

  03.生化不足,唇口失养

  上文说了,生化不足说明脾胃虚弱,尤其以脾阳虚衰最为多见。

  针对脾阳虚衰,有很多穴位可以选择,比如中脘,比如神阙、关元、气海等中下焦穴位,不过在这里特别推荐足三里。

  足三里是胃经合穴,艾灸足三里可以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不光能适用于唇口失养,还能适用于因脾阳虚衰以及胃经气血不和所致的面色无华、皮肤萎黄、皱纹丛生等影响颜值的症状。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