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医药信息 >> 正文

药品“升值”全记录

http://www.qm120.com2007-03-20 09:25:51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关键字:医药信息

  今年以来,杭州等地的老百姓大药房、天天好大药房打出了“让经典老药回家”的旗号,在药品卖场设立“廉价经典老药专区”,计划以低廉的价格出售300-500种疗效不错的低价老药,某些药品零售价甚至不足1元。

  可是不久之后,因为采购不到足够的货源,两大药房的专柜陷入了难以为继的尴尬境地。不仅如此,在各大医院,一些疗效好、价格低的药品如青霉素、扑感敏等也难见踪影。

  “经典廉价药为何难觅踪迹?”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两会”上,这个话题引起了与会人大代表的热烈讨论。  

 
 
昂贵的治疗费用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甚至超过了病痛本身对患者的折磨,相当多的患者因为恐惧昂贵的药价而放弃了治疗。

 

  经典老药越来越少,关键在于“廉价”二字

  “在我们药店,卖这些药根本不挣钱。扑热息痛20片才六角钱、氯霉素眼药水两角钱、去痛片四角钱,几乎没有利润。但因为有不少顾客尤其是老年人喜欢买这些药,所以我们才开设了‘廉价经典老药专区’。” 老百姓大药房全国管理机构总裁助理邝跃喜此前曾这样对媒体表态。
 
 
 
但这项善举却难保持久。

  无独有偶,上海开心人大药房也正在为寻找、采购“廉价老药”而发愁。2006年12月,开心人大药房开出专柜,重新销售40多种传统老药,其中包括每瓶1.2元的100片装“扑尔敏”、每瓶3.2元的1000片装“苏打片”、每瓶1.6元的100片装“多酶片”等。“这些‘廉价老药’上市半个月,就卖出了30多万盒。”开心人大药房负责人喻梦青说,“由于利润太低,生产‘廉价老药’的厂家越来越少。为了组织货源,我们的采购人员几乎找遍了全国各地的药品市场。”

  “药店采购不到廉价老药,奥秘就在‘廉价’二字上面。”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台州医院院长陈海啸说,因为利润低,药厂不愿生产、药品销售企业也大多不愿引进。“那些老药,连业务员、营业员都懒得推荐。‘利润’二字会逼着这些它们一个个退出市场。药房推出的‘廉价老药专柜’,不知道还能挺多久?”  

  事实上,经典老药不仅在药房,在各大医院也难觅踪迹。陈海啸说,中山二院曾有个白血病儿童,当时急需一种名叫“环磷酰胺”的廉价药救命针剂,这也是一种白血病化疗用的基本药物。这种药价格很便宜,大约2-4元一支,目前在医院还没有替代的其它针剂。院方和家长撒网式地寻找,终于在一家部队医院找到了它。而去年在上海,也曾上演过类似情况。

 
 
医院不进廉价药,“廉价老药”何时才能复活?


  据了解,经典老药稀缺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传统廉价药,像几分钱一支的地高辛强心针剂、高血压(专题 访谈 咨询)病危患者常用的盐酸肾上腺素等,在医院早就难觅踪迹了。

  分析原因,在浙江华东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的人大代表李邦良认为:“一是廉价药没钱挣。药品原料成本不断上升,但国家一次次降价,已经出现了成本价与国家限制的最高零售价持平的局面,有的甚至出现了“负毛利”。二是廉价老药卖不出去,药一旦便宜了,利润空间就小了,医药公司和医院推广起来也没有积极性,用量明显减少。 ”

  廉价药“退市”的另一个后果就是,部分医务人员相关技能的退化。“比如鱼肝油酸钠注射液,现在许多年轻的医护人员都未能掌握相应的注射技术,静脉曲张病人往往被直接建议做手术,费用动辄数千元。”一位医药界的人大代表担忧地告诉记者,这又变相导致了“看病贵”和“大检查”问题的出现。  

   


  包装“旧貌换新颜” 价格无限“升等级”

  廉价药利润低,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老酒换新瓶”。加入一点无关紧要的成分,堂而皇之成为新药后,药品的身价立刻就翻了几番。一位从事了30多年医疗工作的医院院长告诉新华社记者,一种核心成分为青霉素的感冒药针剂,成本仅6角钱,加入一点其他药品成份后,价格狂升到150元到600元一支;几元钱的氟哌酸成分不变,换个包装就变成了100多元一盒的新药。药厂和药商将一些廉价而疗效好的药品改头换面,按“新药”重新定价,在医药界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

  据了解,同是新药审批,2004年,国家药监局受理了10009种新药申请,而同期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称“FDA”)仅受理了148种;2005年国家药监局批准新药1113个,同期FDA仅批准新药81个。陈海啸代表说,这一数字差异,反映出二者对新药认定和新药审批权力的根本差异。由于新药审批权力被滥用,药价扭曲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根治,而且使得医患之间的信息更加不对称,药企借机牟取暴利。  

 

 
药品升值的过程


  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长高强曾对中国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秩序混乱的局面深恶痛绝。他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说,全国有4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8000多家药品批发企业,还有12万家药品零售企业。这些企业的成本都需要通过“经营、收费、加价”来维持,所以药品价格不可能不节节攀高。

  虽然迄今为止,国家发改委已经发布了22次药品降价令,所涉品种多达万余,但是老百姓却没有感受到实际的效果。“国家降这个药品的价格,一些药品生产企业就马上停产这种药,再生产新药,结果还是高价药。”高强一句话,点破了药品“降价死”的真正奥秘。

  而作为药品主要购买者和消费地的医院,也成为这些假“新药”的帮凶。浙江省卫生厅在浙江几家大医院开展的一项调查表明,本为降低医院药品零售价格而设计的药品采购“顺价作价”政策,近年来却陷入了越招标药价越贵的怪圈。“为了限制医院销售的药品出现药价虚高的现象,规定医院对所有中标药品的标价,加价率不得不得超过每种药品最小零售包装实际采购价的15%。事实上,医院的利润率得到了限制,就开始在单价上做文章。开出的药越贵,那么每份药品所获得的纯利润也就越高。”一位医院领导私下告诉新华社记者。

  全国人大代表、浙二医院眼科专家姚克认为,长期以来形成的医药不分的体制,使得药品收入成为医院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大医院,药品收入占到医院总收入的50-60%以上;在小医院,药品收入可占到收入总数的60-70%;而乡村医疗机构的收入则100%来自药品。”他说,中国90%以上的医院都是公立医院,在目前国家对医疗机构的投入严重不足的前提下,以药补医成为一种必然。

  “如作为第一代抗生素,一支青霉素针剂的价格仅0.6-0.7元;而一剂量比较好的抗生素却可以花掉上千元。”姚克代表说,尽管它们彼此的抗菌效果有所区别,但无论对生产企业还是医院而言,高价药意味着高利润。而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邦良透露,医院方面获得的利润一般是药品生产企业利润的2倍以上。也即如果生产一个药品企业赚到的利润是1块钱,那么医院至少能赚两块。

  进价越高,加成越多,如此一来医院当然不愿去进低价药。难怪兼具卫生部长和全国政协委员双重身份的高强感叹,“整个链条都需要高价药,那么到老百姓那里价格就不可能低下来。”

  “经典廉价药不能想停就停”

  “问题出在‘利’上,要解决问题,仍然要从‘利’上着手。” 不能正确行使手中掌握的药品审批权,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 “倒下”的原因。与会的人大代表希望,新上任的药监局长能够有效解决新药过度审批的问题,还经典廉价老药一个生存的空间。

  与此同时,全国人大代表许爱娥呼吁政府必须采取积极措施,保证廉价药品的供应。“经典廉价药不能想停就停!”

  她说,目前实行政府定价的药品大多是老百姓的常用药、基本药,药品定价受企业生产成本、规定的流通差率、市场供求情况、药品质量差异和药品间合理比价等因素影响。由于政府定价相对滞后,在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效益滑坡的情况下,药厂生产的廉价药成了无利甚至是亏损的产品,结果药厂只能放弃生产。

  为此,许爱娥建议,尽快出台医疗机构必备的常用廉价经典药品目录。政府部门通过调研,列出医疗机构必备的常用廉价药目录,并将此目录纳入医保目录。“有关部门应当机立断,采取绕开中间环节、政府向药厂直接定购的政策,保证廉价经典药品的生产和销售。”

  许爱娥指出,政府要制定廉价储备药供应管理办法。廉价经典药品的生产和临床应用要有衔接,不能随意停止廉价经典药的生产。可以通过调整定价机制,适当提价,使经典药品有一个合理的利润空间,提高生产企业的积极性。

  管住药品的同时,许爱娥认为还要管住医疗,也就是“制定疾病的基本医疗诊疗常规”,使临床医生“有章可循”,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合理治疗。

  而陈海啸等代表则建议,鉴于经典老药生产工艺相对成熟,国家可以将其列为国家基础用药。他建议政府专门对这些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政策上的扶持或给予补贴,比方说,专门指定一些厂家生产这些药品,并保证足够的利润空间。在药品定价上,维持甚至适当根据提升经典老药价格。同时,在保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固定利润率的情况下,还可以实行国家采购,把这些经典老药纳入国家药品储备体系,确保医疗机构能够用上这些老药。

  当然,政府、媒体舆论应该通过宣传、介绍,采取多种措施提倡和鼓励医院使用这些药品,药店销售这些药品,让经典老药重回市场,在解决百姓“看病贵”问题上发挥作用。

  据介绍,为了让那些深受患者欢迎的“廉价老药”起死回生,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开展行动,如上海药监、卫生、物价、财政等9个部门和机构最近共同合作,建立了一种被称为“临床紧缺药品生产供应协调”的工作制度。卫生部门负责定期收集医疗机构的临床紧缺药品信息,经过汇总、确认后,产业主管部门根据这些信息,协调相关药品企业组织生产、采购;对于一些成本与价格严重倒挂的“廉价老药”,物价部门将酌情予以调价解决;此外,医保部门还将对部分“廉价老药”试行医保购买。

  当然,也有人认为, 廉价老药生存堪忧的根本原因,是目前仍然存在的以药养医的不正常体制。“目前,我国药品流通的主渠道仍然是医院。如果在医院的总收入中,药品收入依旧占据着主要份额,药品进医院都有可观的‘加成率’。那么,谁会愿意开那些利润极低、甚至没有利润的‘廉价老药’呢?”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汪亮坦言,如果不从“根子上”解决问题,“廉价老药”的前景依旧堪忧。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