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万港人患郁躁症近六成患者曾有自杀念头
http://www.qm120.com2007-04-03 09:40:24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悲伤有损健康,但悲伤时哭泣,却是有利于健康的。
心理专家研究发现,人悲伤时掉出的眼泪中,蛋白质含量很高。这种蛋白质是由于精神压抑而产生的有害物质,压抑物质积聚于体内,对人体健康不利。推荐阅读:强忍眼泪=慢性自杀?
香港中文大学调查发现,香港约18万港人患上不同程度的郁躁症,调查中近6成患者曾有自杀念头,亦有滥药及酗酒问题。年轻、失业及离婚都是郁躁症的高危因素。
郁躁症是一种双向性情绪病,病征包括了抑郁及轻躁两种,抑郁至少持续两星期,感到极度低落、丧失活力,但突然轻躁发作,会有两、三天情绪高涨莫名,满脑子不设实际的计划、自夸、容易与人争执等。
导读:苦酒 少女三次怀孕几度自杀
香港中大医学院香港健康情绪中心委托中大亚太研究所,于今年1至2月,透过电话访问了3,016位介于18至65岁的市民。结果发现,香港成年人郁躁症一年发病率为3.9%,即每100人当中便有3人可能患上郁躁症,以此推算,本港约有18万成年人,患上不同程度的郁躁症。
女性发病率较高
香港健康情绪中心主管李诚指出,调查发现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1.89倍,年轻、失业及离婚都是郁躁症的高危因素,“患上郁躁症多数是年轻人,原因是该症通常是约20岁病发,患上该症或与遗传有关。”
他说,郁躁症患者较易酗酒及滥药,调查中有56.9%于过去一年内曾经有自杀念头,甚至有9.5%有自杀行为,“郁躁症患者,可能10天中,只得半天在天堂,9天半在地狱,(情绪)波动很大,甚至出现其它并发症、焦虑症,会酗酒、用,较严重或会自杀。”
患者较少向专家求助
但调查发现,少于两成郁躁症患者曾向精神科专业人士求助。李诚认为,医学界对郁躁症认识不多,过去不少个案都误诊为抑郁症,但一般抑郁症的药物难以治愈,要透过平均3种药物及行为认知辅导治疗,又由于郁躁症患者出现自杀机会高,因此及早断症及治疗十分重要。
34岁任职采购的May,十多年前出现抑郁情况,多番求医也找不到原因,直至近5个月才确诊郁躁症,现正接受治疗,“以往会持续数个月抑郁状态,不想听电话及说话,有自杀意念,但突然有数天会情绪高涨,那几天会不断说话,甚至叫同事不要出声,待我先说话完毕。”
- 和黄医药宣布沃瑞沙® 和泰瑞沙® 的联合疗法于中国获批用于治疗伴有MET扩增的一线EGFR...
- 再鼎医药宣布贝玛妥珠单抗用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b(FGFR2b)阳性一线胃癌的III...
- 科学引领,专业赋能 薇姿DERCOS携手权威力量推动头皮毛发健康新发展
- 创新领航 人人与共:济民可信集团发布2024年ESG报告
- 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医疗院长孙立忠教授加入 "新民健康大讲堂" 开讲心脏科普
- 药明生物发布WuXiHigh™2.0新一代高浓度生物制剂平台 蛋白浓度突破230mg/m...
- 参天公司旗下青光眼创新药泰浦康®通过"港澳药械通"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完成首例用药
- 胸痛签约与全科质控并举,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助力基层医疗高质量发展
- Vinamilk展示科学驱动创新成果,于2025全球乳业大会荣膺两大奖项
- 信达生物肿瘤创新研发日:新一代"IO+ADC"双重升级,解锁肿瘤治疗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