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院到腕间:华为长城会发布多项技术,让心血管慢病管理更高效
http://www.qm120.com2025-10-22 18:36:01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第 36 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暨亚洲心脏大会 2025已于10月16日在北京拉开帷幕,作为亚洲心血管领域的权威学术平台,这场盛会不仅汇聚全球顶尖专家聚焦慢病防治核心议题,更成为科技与医疗跨界融合的重要舞台。华为此次特别举办 “华为运动健康专题会”,联合心脏病学、高血压防治及心血管康复领域顶尖专家,深度探讨医学进展与技术应用,华为运动健康携全球多项首发成果亮相,联合、陈韵岱、郭豫涛等权威专家分享了前沿医学进展与创新技术应用,华为WATCH D2、华为WATCH GT6等智能产品在大会亮相,展示其心血管慢病管理的全新产品功能,彰显科技赋能全民健康的实践成果。
![]() |
长城会的学术认可,成为华为技术专业性的核心佐证。“华为运动健康专题会” 更是成为技术与临床碰撞的关键场域。华为终端 BG 智能穿戴与运动健康产品线副总裁龚元松在专题会发表《基于可穿戴 + AI 的主动健康管理创新之路》主题演讲,他指出:“智能穿戴与 AI 引领健康观念,让健康可计算、可掌控”,并分享华为玄玑感知系统作为技术底座,支持多达 70 + 项检测指标,可全方位评估用户身体情况,同时依托 HUAWEI Research 创新研究平台,在睡眠、心血管、情绪健康等领域持续探索创新。
针对高血压这一“慢病之王”,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病医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陈韵岱在专题会发表《基于 AI 赋能的可穿戴设备血压健康管理》演讲,分享与华为联合开展的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 AI 血压随访研究” 阶段性成果。血压AI随访助手是华为联合301医院打造的‘血压健康助手’智能体,可自动分析数据并推送个性化方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王建安在专题会《AI 赋能心脑血管疾病精准防治》演讲中提出新视角:“以全血管数字人为核心载体,穿戴设备与 AI 深度赋能泛血管疾病从风险筛查、精准诊断到个性化治疗的全链条管理”,建议依托智能穿戴的心电、心率监测能力,构建心脏瓣膜疾病新型健康管理体系。
![]() |
2024年发布的玄玑感知系统,实现从单点监测到多维感知的升级,整合传感器、监测技术与评估模型,构建“硬件感知-软件分析-医疗接入”的全流程健康服务体系。
回溯技术演进脉络,华为的深耕轨迹清晰可见:2016 年 HUAWEI TruSeen™1.0实现静态心率监测;2018 年 HUAWEI TruSeen™3.0 支持 24 小时连续心率监测,联合 301 医院发起心脏健康研究;2021年华为WATCH D突破腕上血压测量,2024年玄玑系统整合多模态技术,2025年X-TAP智感窗首次开创智慧健康新入口。华为的玄玑感知系统持续进化,成为华为智能穿戴设备的坚实技术底座
![]() |
技术最终通过产品服务大众。华为在长城会搭建专属展区,展出 HUAWEI WATCH GT6 系列、HUAWEI WATCH Ultimate 2、HUAWEI WATCH FIT 系列及最新款手环等全矩阵产品,其中 9 月在巴黎发布的 HUAWEI WATCH D2 “星云蓝” 成为焦点,凭借专业血压管理能力吸引众多医生、研究人员驻足体验。华为WATCH D2作为业界首款符合医疗标准的腕上动态血压表,斩获全球7个国家或地区的医疗器械认证,搭载玄玑感知系统与超窄力学气囊,实现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而血压AI随访功能更具有突破性,腕上小艺可主动问询血压健康状况, 通过智能AI随访完善血压管理方案,监督方案执行效果,提高依从性,助力用户达成 “血压在变好” 的预期目标,推动血压管理从被动记录转向 AI 主动交互
![]() |
华为WATCH GT6则聚焦大众心脏健康,首发房颤负荷统计功能,无感佩戴即可持续监测,通过清晰图表呈现半年内发作时长占比及与运动、睡眠的关联。针对运动人群需求,全新升级的玄玑感知系统强化复杂场景适应性:骑行、滑雪等运动中心率监测准确度达98%,跌倒检测功能通过 32G 高量程 IMU 传感器实现毫秒级响应,为运动护航;10分钟快速压力检测、HRV训练状态评估等功能,满足大众健康管理需求。
![]() |
华为穿戴设备已开展250余项健康研究,覆盖心脏健康、血管健康、高血压风险等 9 大领域,超1400万用户参与,9项成熟研究接入创新研究App,形成“用户数据-临床研究-产品迭代”的良性循环。这种与医疗体系的深度协同,让穿戴设备成为慢病防治的重要渠道。
华为的探索为慢病管理提供了新路径。以玄玑感知系统为核心,通过医疗级穿戴设备打破时空限制,让专业健康管理走进千家万户。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这种科技产品与医疗资源的深度融合,正为全民健康防护网的构建注入强大动力。
- 驯鹿生物BCMA CAR-T药品临床试验申请在日本获默示许可
- 养和医疗集团于香港首办"亚洲-大洋洲粒子治疗合作组年会"汇聚全球质子专家 推动精准癌症治疗
- 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成功举办《胸痛的识别和心脏大血管疾病的规范治疗》研讨会
- 第八届(2025)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人工智能与医用机器人类别赛圆满落幕
- DESTINY-Breast11 III期临床研究:优赫得序贯THP方案术前治疗,使高风险...
- 波士顿科学宣布达成Nalu Medical, Inc.收购协议
- 药明生物荣膺弗若斯特沙利文2025年"全球客户价值领导力奖"
- 对话健康中国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廖岚:以人文为怀 以仁心为尺 为健康中国建设持续...
- 英科医疗获得一次性手套和一次性手套"全国销量第一"认证
- 泰利福中国获中国海关AEO高级认证
英科医疗获得一次性手套和一次性手套"全国销量第一"认证
第八届(2025)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人工智能与医用机器人类别赛圆满落幕
强生医疗科技携手行业专家和丁香园共同启动"房颤百问百答答案书"项目
DESTINY-Breast11 III期临床研究:优赫得序贯THP方案术前治疗,使高风险...
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成功举办《胸痛的识别和心脏大血管疾病的规范治疗》研讨会
对话健康中国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委书记金昌晓:"强优""补齐""创新"赋能共铸公立医院高质...
2025深圳国际健康与营养保健品展12月盛大启幕
对话健康中国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廖岚:以人文为怀 以仁心为尺 为健康中国建设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