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难以入睡 & 清晨浑浑噩噩,失眠和吃药「困」境怎么破?
http://www.qm120.com2025-09-19 18:32:57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摘要:睡不着的脆皮上班族,如何自救?——来自世界睡眠大会最新 Tips
你好,夜深了。
你放下手机,关了灯,陷进柔软的枕头。
你准备要开启一场深甜的睡眠了?
那我要来了哦。
我要从你大脑的缝隙里钻出来了哦。
你早知道我会来——
我是你的「老朋友」,你最清醒的噩梦:失眠。
失眠,是现代人的「好朋友」。
失眠的原因各式各样,却总将你推向同一个结局:身体困到断电,大脑疯狂蹦迪——
白天双眼灌铅,夜晚翻身烙饼。越急越睡不着,越睡不着越急。
好不容易睡去,天不亮就睁眼。
为了「拯救」睡眠,年轻人开始「各种尝试」:褪黑素软糖、助眠香薰、助眠白噪音……结果却收效甚微。
「自救」失败后,他们不得不走进医院寻求专业帮助,却发现临床治疗也面临困境——传统催眠镇静药物虽能快速入睡,但却让人清晨嗜睡、注意力下降。
如果你吃完药睡着了,白天却迷糊影响工作...恭喜你,遇见了传统催眠镇静药的好兄弟:「次日残留效应」。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来首诊治疗失眠的年轻上班族,作为医生的您会如何选择治疗方案呢?
失眠药物治疗的争议可谓由来已久,究其根源,主要在于既往缺乏能够真正满足临床实际需求的药物。
失眠治疗方案进化史:
一场与不良反应的博弈史
酒精、、巴比妥、苯二氮䓬……数千年来,人类为了解决失眠尝试了各种手段。从 20 世纪初的第一代镇静巴比妥类 [2]到 20 世纪后期进入临床的苯二氮䓬类、非苯二氮䓬类,失眠药物的安全性不断革新,但绕不开长期应用存在成瘾和药物依赖风险,以及嗜睡、头晕、成瘾风险依然存在[3]。
直到 1998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 Emmanuel Mignot 教授团队意外发现一种由下丘脑分泌、被称为「食欲素」(Orexin)的神经肽,后续研究证实,它是大脑中掌管觉醒的关键「开关」:正常情况下,其水平白天升高维持清醒,夜间下降促进睡眠;而在失眠患者中,夜间食欲素水平异常升高,导致该睡时睡不着。这一颠覆性的发现揭示了睡眠-觉醒调控的核心机制,Mignot 教授也因此荣获了 2023 年的「科学突破奖」。
随后十余年间,双食欲受体拮抗剂(DORA)类抗失眠药诞生了,其精准作用导致失眠的「觉醒开关」而不产生全脑镇静,既能解决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问题,长期应用又未观察到依赖性、耐受性或停药反跳的证据,成为科学治疗失眠的新希望[4]。
世界睡眠大会重磅发布:
新型 DORA 进一步突破「日间功能」困局
世界睡眠大会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睡眠领域学术盛会之一,聚焦睡眠领域前沿进展。在今年的世界睡眠大会上,众多海外专家发表了对新型 DORA 类抗失眠药物达利雷生的临床应用实践:
除了临床医生们的经验,也有已发表的海外 III 期临床数据佐证。2022 年 2 月在《柳叶刀·神经病学》发表了由食欲素的发现者之一 Emmanuel Mignot教授牵头的达利雷生全球注册临床试验。与安慰剂相比,达利雷生在第 1 个月和第 3个月时显著改善了患者的入睡、睡眠维持以及自我报告的总睡眠时间。此外,该研究通过失眠日间影响量表(IDSIQ)重点评估了达利雷生对失眠患者日间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达利雷生 50 mg 在第 1 个月和第 3 个月均显示出对日间嗜睡的高度显著改善[5]。
*P < 0.0001;†P = 0.0002
图 1 海外 Ⅲ 期临床研究 2:第 1 个月和第 3 个月各组 IDSIQ 嗜睡领域评分改变情况
2025 年 8 月,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玉平教授牵头的达利雷生中国 III 期注册研究结果发表于世界睡眠研究协会官方出版物《睡眠》杂志(SLEEP),主要结论与海外国际多中心 Ⅲ 期临床试验结果一致,证实了达利雷生可显著缩短入睡用时长,改善睡眠维持,同时清晨嗜睡发生率低,停药后无戒断反应及反跳性失眠[6]。
作为唯一被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可改善日间功能的 DORA 类药物,达利雷生已在美国、欧盟、英国、瑞士、加拿大等十余个国家及地区获批上市。2025 年 6 月 17 日该药物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以入睡困难和/或睡眠维持困难为特征的失眠患者,且未被作为精神药品管制。
近期,达利雷生已进入中国并开出首批处方。国内外失眠相关指南也已将 DORA 列为失眠一线治疗药物[1,7-8]。基于此,对于首诊的年轻上班族失眠患者,DORA 类药物在治疗方案选择中值得重点关注与考量。
结语
从苯二氮䓬类的「广泛镇静」再到 DORA 的「精准调控」,失眠治疗史是不断平衡疗效与安全性的博弈。达利雷生作为新一代 DORA 代表,以改善日间功能为突破口,为工作压力巨大而焦虑失眠的上班族撕开了「被偷走的人生」的裂缝,它让夜间睡眠回归生理性,更让白天重获清醒与活力。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涉及相关药品,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中国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4,57(06) : 560-584.
[2] 章彬佳,邱子梁,张杰. 睡眠药物发展简史[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7):1169-1173.
[3] Tardelli VS, Bianco MCM, Prakash R, et al. Overdose deaths involving non-BZD hypnotic/sedatives in the USA: Trends analyses[J]. Lancet Reg Health Am. 2022 Jan 24;10:100190.
[4] Muehlan C, Roch C, Vaillant C, Dingemanse J. The orexin story and orexin receptor antagonist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J]. J Sleep Res. 2023 Dec;32(6):e13902.
[5] Mignot E, Mayleben D, Fietze I,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daridorexant in patients with insomnia disorder: results from two multicentre,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s[J]. Lancet Neurol. 2022 Feb;21(2):125-139.
[6] Huang Z, Wang H, Zhang B,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aridorexant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Insomnia Disorder: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III Clinical Trial[J]. Sleep. 2025 Jun 25:zsaf170.
[7]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NICE); 2023 Oct 18.
[8] Riemann D, et al. The European Insomnia Guideline: An update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somnia 2023. J Sleep Res. 2023;32:e14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