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行业动态 >> 正文

手机辐射和CT辐射,到底有啥不同?

http://www.qm120.com2025-09-18 20:01:40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关键字:

从阳光中的紫外线到医院的X光检查,从手机信号到微波炉,生活中“辐射”无处不在。伴随着各种科普,大家对于常规辐射的恐惧感,已经大为减轻,但是在需要拍摄CT的时候,还是会心存疑虑,究其根源还是辐射的“性质”和“剂量”不同。

辐射类型大不同:非电离vs电离

手机通信、WiFi、微波炉等产生的是非电离电磁辐射,波长较长、能量较低;而X光、CT等医学影像使用的是电离辐射,波长短、能量高。

简而言之,非电离辐射(如手机发射的射频、微波炉的微波)不足以把原子电离,只会对组织产生微弱的加热作用;而电离辐射(如X射线)能击出原子电子,使原子电离,可能损伤DNA。

同时在“剂量”上,它们也有很大的不同。

辐射来源

辐射类型

典型剂量

自然背景辐射(每年)

宇宙+地球放射

约2.4mSv/年

手机通信

无线电波(非电离)

不以mSv计,主要是热效应

微波炉

微波(非电离)

不以mSv计,泄漏极小

胸部X光片

X射线(电离)

约0.1 mSv,相当于10天自然辐射

全景口腔X光

X射线(电离)

约0.025 mSv,相当于3天自然辐射

口腔CBCT

X射线(电离)

平均约0.05 mSv,相当于50天自然辐射

胸部CT

X射线(电离)

约6 mSv,相当于2年自然辐射

往返长途飞行

宇宙射线(电离)

约0.03 mSv

不同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非电离辐射(手机、微波炉):能量较低,目前没有确凿证据表明正常使用会致癌或损伤DNA。它的主要影响是局部微量加热,但在日常使用下产生的热量极小,不会对身体造成显著影响。

电离辐射(X光、CT):X射线、伽马射线等电离辐射能直接或间接损伤DNA,虽然人体有修复机制,但修复不完全时可能留下隐患,增加未来患癌风险。

有研究表明,一次头颅CT剂量约2 mSv(相当于自然背景辐射的8个月分量),会增加微小癌症风险(约0.005%),概率和每次拍摄的辐射剂量成正比。

科技进步,让危害最小化

日常辐射难以避免,危害极小,不用过度担心。但是在需要做X线检查的时候,还是要遵循合理使用原则,选择值得信任的医生,在保证治疗效果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辐射更低的设备,做好安全防护。

例如在需要做口腔检查的时候,局部、简单的病患,选择小牙片、全景片、侧位片即可,如果要拍CT,优先选择专业口腔CT(CBCT)。

检查项目

辐射剂量

(mSv)

说明

口腔小牙片(牙科X光)

0.005 mSv

常用于单颗牙检查,剂量极低

全景口腔X光(OPG)

0.025 mSv

可一次成像全口牙齿和颌骨

头颅侧位片

0.02 mSv

常用于正畸测量

口腔CBCT(小视野)

平均0.05–0.1 mSv

针对局部区域,剂量更低

口腔CBCT(大视野)

平均0.1–0.2 mSv

涵盖整个颌面部

医院常规头颅CT

1.5–2.0 mSv

远高于口腔CBCT,应用于颅脑疾病诊断

现在很多知名口腔CT厂商都采用了多合一的设计,除了考虑功能全面、使用便捷,降低辐射也是重要的出发点。

例如南京瑞德医疗的最新一代皓月口腔CT,就将CT、全景、侧位、小牙片拍摄功能融为一体,并且通过低剂量的算法,大视野的拍摄辐射最低仅为0.012 mSv,大约只有同类产品的1/5,甚至低于一次短途飞行的辐射暴露(0.02毫西弗/4小时),安全性更有保障。


手机辐射和CT辐射,到底有啥不同?

南京瑞德医疗皓月CT

结语

辐射无处不在,手机等非电离辐正常使用下是安全的,而医疗检查中的电离辐必要和可控剂量下,利大于弊。随着技术进步,像皓月口腔CT这样的低剂量设备正在让医疗检查更加安全。

我们应该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辐射,既不过度恐慌,也不麻痹大意,让辐射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小王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