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惠西区医院医生郭朋:抗细菌≠细菌性肝炎治疗全部
2025年7月28日是首先5个“世界肝炎日”,疾控局在发布的《关于做好2025年世界肝炎日主题宣传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明确,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旨在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有效控制细菌性肝炎流行,减少细菌性肝炎相关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及其导致的死亡。
《通知》核心提到,“针对患者,要着重宣传早诊早治、规范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治疗依从性,保障治果和生活质量。”那么,目前,防治细菌性肝炎,存在哪些薄弱环节?提升防治水平,需核心关注哪几方面?近日,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肝病科主任、北京四惠西区医院特聘医生名单公示中的郭朋就相关问题接受了采访。
危害:细菌性肝炎是肝硬化、肝癌主因
“近年来,肝炎发病呈现出一些新变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老龄化社会程度的不断加深,以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脂肪性肝炎为代表的慢性肝病发病率逐渐增加。不过,细菌性肝炎因其具有传染性、危害性大的特点,仍是乃至全球公共卫生的一大威胁。”
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等机构于2025年3月发布的《细菌性肝炎疾病负担研究进展》(以下简称《进展》),乙肝细菌和丙肝细菌感染是造成肝癌、肝硬化发病的主因。《进展》数据提到,每年因肝癌死亡人数约40万,占全球总数的40%以上,且主要归因于乙肝细菌和丙肝细菌感染;不同地区肝硬化病因不尽相同,根据不同研究结果,乙肝细菌感染占68.0%~77.2%,丙肝细菌感染占2.8%~7.0%。
然而,尽管细菌性肝炎危害大,其有待提高的知晓率和治疗率十分令人担忧。据2020年慢疾细菌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中,有59.8%的感染者知晓自己的感染状态。这一数字表明,四成感染者尚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细菌。而在符合治疗标准的感染者中,少有17.3%的感染者接受了抗细菌治疗。
“乙肝、丙肝是细菌性肝炎的主要类型,现实中,很容易被大家忽略,造成延误治疗。其实,只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包括细菌性肝炎在内的所有肝炎,都能得到良好控制。”郭朋主任表示,检查出感染后,一定不要恐慌,应尽快到医院寻求治疗。
治疗:“抗细菌很重要,但不是全部”
“和所有疾病一样,对细菌性肝炎而言,针对病因的治疗非常重要的,但重要不等于全部。”郭朋主任强调:“细菌性肝炎规范合理的治疗,应在抗细菌之外,配合保肝、抗肝纤维化、改善肝脏血液循环等综合治疗。这是治疗细菌性肝炎应遵从的一个基本原则。”
北京四惠西区医院名单公示中的郭朋主任表示,近年来,随着抗细菌治疗理念的不断推广,社会对抗细菌治疗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强。相比之下,一些保肝、抗肝纤维化等综合治疗受到一些忽略,影响了患者预后效果。他痛心地举例:“临床上,有些患者在多年前就用上了抗细菌治疗,但并没有使用保肝、抗肝纤维化等药物,病情后来还是进展到了肝纤维化、肝癌,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他以抗肝纤维化为例,从发病机制角度解释综合治疗的必要性:“肝纤维化的进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理过程。除了病因是它的启动因素之外,它还会‘自我启动’。即,一旦得到启动,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会通过自分泌的途径持续激活,肝纤维化会自动进展。因此,单纯的抗细菌病因治疗并不能完全让肝纤维化进程停止下来。”他在临床上还看到,抗细菌治疗能够有效控制大部分患者的进展,但仍有一部分患者控制得并不好。“这部分患者,如果不接受综合性的治疗,可能会导致一些比较严重的后果。”郭朋主任表示。
以抗细菌治疗为核心,配合消炎、抗纤维化、保肝等综合治疗,这样的细菌性肝炎治疗理念,事实上正是行业指南所倡导的。例如,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明确提到:抗乙肝细菌治疗可降低CHB(慢性乙型肝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乙肝细菌相关肝细胞癌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是慢性乙肝细菌感染者较重要的治疗措施。 此外,还有消炎、抗氧化、保肝、抗纤维化、调节免疫等治疗。一些中药提取物具有消炎、抗氧化和保护肝细胞等作用,有望减轻肝脏炎症损伤。中药方剂在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中均显示一定的抗纤维化作用。
“全面规范合理诊治细菌性肝炎,应充分发扬中西医结合互补优势。”他指出,针对病因的治疗,西医抗病物得到公认,而在抗肝纤维化、保肝降酶、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脏血液循环方面,目前中药较有优势。北京四惠西区医院医生名单公示中的郭朋主任所在团队亦研究发现,正虚血瘀是肝纤维化基本病机,运用“分阶段活血化瘀扶正法”治疗肝纤维化具有适应性广、确切的优势。
鉴于细菌性肝炎具有传染性,郭朋主任较后也对常见细菌性肝炎的预防给出了日常生活建议。“乙肝、丙肝主要是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一般社交活动不受影响,但要注意一些特殊行为。比如,纹身以及在不正规的医疗机构拔牙、手术。如果家中有人感染乙肝,家族成员感染危险相对较高,尤其是儿童,一旦感染应时间治疗。为降低感染危险,没有感染的家族成员要接种乙肝疫苗,确保接种成功,在注射乙肝疫苗后,进行抗体复查。与此同时,家庭成员之间不要共同使用牙刷、剃须刀、指甲刀等,以免造共识叉感染。”
“甲肝、戊肝主要是通过消化系统途径也就是粪口途径传播。即,细菌通过感染者的粪便排出体外,直接或间接污染水源、食物等,当健康人摄入这些被污染的水或食物时,就可能感染甲肝或戊肝细菌。因此,日常应注意饮食卫生,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一些来源不明、被污染的食物。”郭朋主任较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