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患者用药全解析:这些误区你避开了吗?贵阳哪家医院治疗类风湿专业?
类风湿患者用药全解析:这些误区你避开了吗?贵阳哪家医院治疗类风湿专业?类风湿关节炎作为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和生活带来诸多困扰。合理用药是控制病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然而,在实际用药过程中,不少患者因认知不足陷入误区,不仅影响治果,还可能对健康造成进一步损害。以下将深入剖析类风湿患者用药的常见误区及正确应对方法。
误区一:盲目追求“治好神药”,忽视规范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免疫系统紊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目前医学上尚无力有效治好该病的药物。但部分患者求治心切,轻信一些所谓“传承秘方”“神药”的宣传,这些药物往往宣称能快速治好类风湿,吸引患者购买使用。
实际上,这些“神药”成分不明,很多含有大剂量激素或非甾体消炎药。短期服用可能看似缓解了关节疼痛等症状,让患者误以为病情好转,但长期使用会带来严重后果。激素可能导致满月脸、水牛背、骨质疏松、血糖升高、感染危险增加等;非甾体消炎药则可能引发胃肠道出血、肝肾功能损害等。而规范的类风湿治疗需要遵循个体化、联合用药、长期管理的原则,通过抗风湿药物控制免疫反应,生物制剂准确阻断炎症因子,结合非甾体消炎药缓解急性症状,形成科学的治疗体系。
应对建议:患者要保持理性,拒绝来源不明的“偏方”“神药”。应选择正规医院的风湿免疫科就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如关节受累情况、炎症指标等,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同时,患者要定期进行复查,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以便医生及时调整用药。
误区二:过度恐惧药物副作用,擅自停药或减量
抗风湿药物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这类药物大多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发挥,通常需持续用药4 - 6个月甚至更久。一些患者在用药初期,因未看到明显的效果,或者出现了轻微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皮疹等,就产生恐惧心理,擅自减少药量或停止用药。
然而,擅自停药或减量会导致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引发“病情反跳”,即关节症状迅速加重,出现更严重的肿胀、疼痛和僵硬,甚至加速关节破坏,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实际上,医生在开具处方时,会充分考虑药物的副作用,通过小剂量起始、逐步增加剂量、联合用药等方式来降低危险。例如,在使用甲氨蝶呤时,联合服用叶酸片可以减少胃肠道反应;使用生物制剂前,会进行结核、乙肝等感染疾病的筛查,以降低感染危险。
应对建议:患者要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不能自行决定停药或减量。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反应,若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以确保治疗的靠谱性和有效性。
误区三:滥用激素
激素具有强大的消炎和免疫控制作用,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对于控制急性炎症、缓解严重症状有明显效果。但有些患者对激素的认识存在偏差,将其视为“药”,一旦关节疼痛就自行服用激素类药物,或者要求医生加大激素剂量。
长期滥用激素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不好反应。除了前面提到的满月脸、水牛背、骨质疏松、血糖升高、感染危险增加外,还可能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白内障、青光眼等。而且,突然停用激素还可能引发激素撤退综合征,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激素的使用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通常只在病情急性发作、其他药物效果不佳时短期使用,并且会逐渐减量至停药。
应对建议:患者要正确认识激素的作用和副作用,不能自行滥用激素。是否使用激素以及使用的剂量和疗程,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判断。在使用激素期间,患者要定期监测血压、血糖、骨密度等指标,同时注意补充钙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
误区四:忽视药物相互作用
类风湿患者往往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除了治疗类风湿的抗风湿药、非甾体消炎药、生物制剂等,还可能因合并其他疾病而服用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等。不同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或增加不好反应的发生危险。
例如,某些抗风湿药可能会影响肝药酶的活性,从而改变其他药物的代谢速度,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或过早消除。非甾体消炎药与抗凝药合用时,可能会增加出血的危险。如果患者没有告知医生自己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就无法全面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可能导致治疗危险增加。
应对建议:患者在就诊时,要详细告知医生自己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中药、保健品等。医生会根据药物相互作用的情况,调整用药方案,避免潜在的危险。同时,患者在自行购买非处方药或保健品时,也要先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
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治疗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患者只有正确认识用药误区,遵循科学的治疗原则,与医生密切配合,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避免因用药不当而带来的不好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