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周期出血第一天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一天的间隔时间称一个月经周期。平均月经周期长度为28天,但成年妇女月经周期的正常范围较广,为21~35天。在初潮后的最初几年,青少年女性的月经周期常常不规则。约75%的青春期少女在第一个妇科年(初潮后一年)的平均月经周期长度为21~45天,到了第3个妇科年,60%~80%女孩的月经周期为21~35天,接近了成年妇女的月经周期。初潮后第一年,常出现月经不规则或异常子宫出血,这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发育不成熟,没有排卵所致。一般认为,在初潮后24个月才有规则的排卵周期出现。到第5个妇科年,约75%的周期有排卵。月经不规则的青春期妇女中,原因是神经内分泌系统未发育成熟,缺乏孕激素分泌或黄体期太短;另外半数妇女的月经不规则与雄激素水平增加有关,常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无排卵周期是无疼痛的,但可能伴有月经过多,这是因为在雌激素的单纯作用下,没有孕激素的对抗而使子宫内膜层不稳定,导致突破性出血过多。当规律性排卵周期出现后,月经周期长度变得规律,但却伴有痛经,这是由于循环中前列腺素水平增加所致。
多胎妊娠的问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解决,比如预先识别哪些受精卵有较高的成功种植在子宫里的可能性,这需要从最初建立体外操作过程时就开始努力,但至今尚未解决。早期的IVF经验里,有过一些尝试,用来确认哪个**具备正常怀孕的可能。这项操作的目的是检测卵泡里的成分,包括已知的荷尔蒙和其他产物。但是,此操作从来没有得到结论性的结果,而且经过验证,这是一项临床操作上非常低效的技术。这样的尝试,也许永远得不到满意的结果,因为它忽略了精子在受孕过程中的贡献。因此最理想的办法是检测那些结合了母源和父源遗传信息的受精卵,看它是否具备正常受孕的可能性。
受精卵形成后,就会经由输卵管向子宫移动,这个过程需要3~4天的时间。在这几天内,细胞会按照几何级数不停地分裂,总共分裂43次,才会形成一个完整的受精卵细胞,这时的受精卵就叫作胚囊或胚胎。第2周在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已经做好了欢迎胚胎到来安家的准备。胚胎进入子宫腔后,在子宫内漂浮7~10天后才有力量附着在子宫内膜上,也就是“着床”。胚胎着床的位置通常在子宫上部的l/3处,或是接近子宫顶端。着床后,子宫就为受精卵继续生长发育提供了温床。子宫为了适应胚胎的存在,开始发育胎盘。通过胎盘,胎儿可以吸收母体血液中的营养。同时,胎儿产生的废物也可以通过胎盘排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