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网手机端

手机扫一扫

试管婴儿试管婴儿文章正文

婴儿的动作发展规律是怎样的?婴儿期动作发展的意义

2024-05-15 12:05:37试管知识
82

婴儿的动作发展规律是怎样的?婴儿期动作发展的意义?婴儿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是直接反映在不同类型的动作下面的,所以,每当宝宝们完成了一个动作,父母们需要懂得如何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完成更多的动作,这样就可以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锻炼自己的四肢骨骼和肌肉,来完成更多自己想完成的动作

婴儿的动作发展规律是怎样的?婴儿期动作发展的意义

婴儿的动作发展规律是怎样的

1、1个月。胳膊、腿总喜欢屈曲状,两手握拳。

2、2个月。双手从握拳姿势逐渐松开。给他小玩具,他无意识地抓握。要给他喂奶,他立即做出吸吮动作。

3、3个月。趴着把头胸抬起来,竖抱脖子不再摇晃。仰卧四肢能上举,在帮助下,可翻身。手在胸前握住,并注意自己的手。

4、4个月。能抬头挺胸,宝宝颈部和头部肌肉开始强壮。最经典姿势就是头能抬起到90度,用手肘支撑上身,胸部挺起来脱离地面,然后用眼睛搜寻附近感兴趣的事物。

5、5个月。能够从仰卧位翻身变成俯卧位。可背靠着坐垫坐一会儿,坐着时能直腰。可以两手各拿一个玩具。

6、6个月。如果扶着他,能够站得很直,站在成人的腿上会不停地跳跃。手可玩脚,能吃脚趾。两手各拿一个玩具能拿稳。

7、7个月。能独自坐几分钟,可从趴着姿势转变成坐姿,开始学习爬行。

8、8个月。爬的能力越来越好,爬行时会转动方向。

9、9个月。可以扶着站立,并能由立位坐下。能够灵活地向前向后爬。会拿杯子喝水,能自己用手拿食物吃。

10、10个月。能够独自站立片刻,大人牵着手会迈步,能迅速爬行。喜欢推车、推椅子,并能推着走。坐、卧、爬、站动作变化自如。

11、11个月。用手捏起扣子、花生米等小东西。身体平衡,四肢协调有很大发展。会用手抓食物。爱把玩具从筐里倒进倒出。

12、12个月。自己站稳,能走越来越远,对新运动形式感兴趣。

婴儿的动作发展规律是怎样的?婴儿期动作发展的意义

婴儿期动作发展的意义

婴儿期指从出生到满1周岁以前的一段时期。是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婴儿在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也是最短的一个阶段。

婴儿从出生到 1岁的阶段是个体身心发展的第一个加速时期。在这个阶段,婴儿不仅身体迅速长大,体重迅速增加,而且脑和神经系统也迅速发展起来。在此基础上,婴儿的心理也在外界环境刺激的影响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从吃奶过渡到断奶,学会了人类独特的饮食方式;从躺卧状态、不能自由行动发展到能够随意运用自己的双手去接触、摆弄物体和用两腿站立,并学习独立行走;从完全不懂语言、不会说话过渡到能运用语言进行最简单的交际等等。这一切都标志着婴儿从一个自然的、生物的个体向社会的实体迈出了第一步。他们在遗传的生物性的基础上形成着社会化的人性──社会性,逐渐适应着人类的社会生活。

动作发育

主要动作

婴儿主要动作:手的抓握技能、独立行走。

1、手抓握技能发展要点:五指分化、手眼协调。到婴儿末期,手摆弄物体的动作向精细化和协调化发展,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手抓握动作发展的意义在于:(1)抓握动作是婴儿主动地探索和认识周围事物的表现;(2)为认识发展奠定了基础;(3)开始操作工具,使动作具有间接性。

2、独立行走是婴儿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独立行走的意义在于:(1)婴儿的躯体移动由被动转为主动,使活动具有一定的主动性;(2)主动行走可以扩大认知范围;(3)增加了与周围人的交往机会。到婴儿末期,独立行走动作变得熟练和自如。

原则和顺序

1、头尾原则:从上到下发展、

2、近远原则:由内向外发展,

3、大小原则:从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

影响因素

成熟程度、刺激物的支持、环境提供动作活动的机会、成人激发婴儿掌握操作事物的技能、探究环境的愿望、母亲的抚养方式等。

婴儿期的动作行为是身体成长的一个时间段,也是心里成长的一个时间段。婴儿期的动作包括手部动作,腿部动作,以及爬、坐等等。动作是人类的一大本能,人类通过动作和语言表达话语意思。婴儿最早学会的表达方式就是动作。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