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接受试管婴儿技术的夫妇必须是合法夫妻,且仅限于治疗因特定不孕不育问题而无法通过其他方式怀孕的夫妇。
多囊卵巢综合征生完孩子后月经会规律吗?
来源: 全民健康网试管婴儿频道 时间:2023-08-23 01:16:06
什么是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常见的生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的生命质量、生育及远期健康,临床表现呈现高度异质性,诊断和治疗仍存在争议,治疗方法的选择也不尽相同。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目前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公认的有三条:
1、月经不规律、排卵稀发或不排卵;
2、卵巢的多囊样改变,即B超或超声下可见一侧卵巢有超过12个窦卵泡小于10mm,多为2-9mm;
3、雄激素高,如果测得总睾酮不高,则需查体观察是否有多毛、痤疮等症状。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生完宝宝还需要治疗吗?
1.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由内分泌紊乱导致的慢性无排卵性疾病,月经周期的紊乱就是由于无排卵引起的。
正常的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受到雌孕激素影响发生周期性变化,排卵前卵泡产生的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增厚,排卵后卵巢黄体同时分泌雌孕激素,孕激素使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改变,如果没有怀孕,14天后黄体萎缩,子宫内膜脱落引起月经来潮。孕激素对于子宫内膜起到保护作用,一方面避免内膜过度增生,一方面使内膜转化为分泌期,有助于月经期内膜完全剥脱。多囊卵巢综合征因为排卵功能障碍,不能正常排卵,子宫内膜受到雌激素长期作用过度增生,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风险明显增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并非完全不能自行来经,很多表现为月经稀发,2-3个月有月经来潮。有些对于激素周期治疗有误解,可能3个月,甚至半年1年不来月经,也不去医院就诊,这样子宫内膜面临的“危险”就更加高。因此,即使没有生育要求,多囊卵巢综合征也需要定期复诊,在医生指导下用孕激素或短效口服避孕药控制月经周期,保护子宫内膜。
2.
除了内分泌紊乱外,临床上发现相当一部分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糖脂代谢异常,空腹血糖受损和(或)糖耐量异常、高脂血症等,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积极干预,病情在5-10年内会逐渐发展为糖尿病、高血压,心肌梗塞、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也明显增高。
正常的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受到雌孕激素影响发生周期性变化,排卵前卵泡产生的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增厚,排卵后卵巢黄体同时分泌雌孕激素,孕激素使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改变,如果没有怀孕,14天后黄体萎缩,子宫内膜脱落引起月经来潮。孕激素对于子宫内膜起到保护作用,一方面避免内膜过度增生,一方面使内膜转化为分泌期,有助于月经期内膜完全剥脱。多囊卵巢综合征因为排卵功能障碍,不能正常排卵,子宫内膜受到雌激素长期作用过度增生,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风险明显增高。
因此多囊卵巢综合征在调整月经的同时,还需要筛查和治疗糖脂代谢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中超重和肥胖的不少见,肥胖会加重的内分泌激素紊乱,造成恶性循环。就像上面慧生君提到的,部分在孕期和产后不注意控制体重,产后体重较孕前增加10-20斤,会进一步加重内分泌和代谢异常。
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代谢异常的首先处理并非药物,而是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降低体重和体脂、饮食调整和锻炼,这是最重要的基础治疗。研究表明,减轻体重的7%-12%,可以减少中心性分布的脂肪,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糖耐量,同时抑制了卵巢雄激素的产生,就能改变或减轻月经紊乱、多毛、痤疮等症状,80%的月经周期得到改善,并恢复自发排卵。降低体重至正常范围,可以降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等发生风险。在调整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医生根据代谢程度类型给予相关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二甲双胍、吡格列酮、阿卡波糖等。
只有充分意识到肥胖和代谢异常对自身健康的威胁,坚持合理规律的生活方式,在孕期和产前控制饮食和体重,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PCOS是影响女性一生健康的疾病,育龄期PCOS的月经紊乱和不孕不育的诊治往往引起重视,对青春期以及生育后妇女的诊治容易被或医生忽略。无排卵容易引起子宫内膜病变,糖脂代谢异常增加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来说,生宝宝是“前半生”,预防远期并发症是“后半生”,生完宝宝仍需要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