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做产检不建档可不可以,没有完整的记录不利于医生查看情况

最近在妈妈群里看到个热议话题:有位孕24周的准妈妈吐槽,说自己跑了三家医院做产检,结果每次都被催着建档。她挺纳闷:『我就是想定期检查宝宝健康,为啥非得建档呢?』这事儿让我想起表妹去年的经历,她因为工作调动频繁出差,最后愣是拖到孕28周才在老家医院建档。其实建档和产检的关系就像『户口』和『身份证』。建档(医学上叫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相当于给孕期全过程办个『健康户口』,而单次产检更像是临时身份证明

2025-05-04 14:14:44 文章来源来源: 俏皮喵 文章浏览量9 浏览

最近在妈妈群里看到个热议话题:有位孕24周的准妈妈吐槽,说自己跑了三家医院做产检,结果每次都被催着建档。她挺纳闷:『我就是想定期检查宝宝健康,为啥非得建档呢?』这事儿让我想起表妹去年的经历,她因为工作调动频繁出差,最后愣是拖到孕28周才在老家医院建档。

产检建档可以帮助医生查看孕妇情况

其实建档产检的关系就像『户口』和『身份证』。建档(医学上叫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相当于给孕期全过程办个『健康户口』,而单次产检更像是临时身份证明。根据国家卫健委2021年发布的《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建档后会形成连续的健康档案,这个本子里记录的可不只是B超单,还包括血型、传染病筛查、用药史等23项核心信息。

一、近五年数据显示

翻看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有个数据特别有意思:2018-2022年间,流动孕产妇建档率从68%涨到了83%。但仍有17%的准妈妈选择『打游击』式产检。去年上海某三甲医院的统计显示,未建档孕妇中:

  • 32%因为工作地变动频繁

  • 25%觉得手续太麻烦

  • 18%担心泄露隐私

  • 剩下的25%纯粹是心大忘了

我采访的妇产科张主任打了个比方:『这就好比看电影只买单场票,虽然每次都能进场,但错过连续剧情就难发现潜在风险。』她上个月刚接诊过一位突发子痫的孕妇,因为没有完整产检记录,医生花了半小时才搞清楚基础情况。

二、产检建档关键时刻真的能救命

闺蜜小芸的故事特别有说服力。她怀**时觉得自己是『过来人』,随便找私立医院做单项检查。结果孕32周突然血小板骤降,转诊到公立医院时,医生看着零散的检查单直摇头:『这些数据不成体系,我们得重新查一遍!』最后多花了2000多检查费不说,还耽误了最佳干预时机。

对比之下,同事安安就聪明得多。她在深圳建档后外派到杭州工作,通过电子健康档案跨省调阅功能,新接诊医生5分钟就掌握了全部病史。去年国家推行的孕产妇健康信息平台,现在已覆盖全国89%的三级医院,这种连续性健康管理确实能给母婴安全加道保险。

三、特殊情况处理方法

当然也有例外情况。朋友的老公是外交官,孕期跟着满世界跑,她就用『电子档案+云端存储』的方式,把每次产检报告扫描上传。还有个做海员的准妈妈,每到港口就找当地医院做重点检查,虽然没完整建档,但至少保证了关键节点的监测。

不过要提醒的是,2023年起多地医院实行孕产妇风险管理分级,未建档的孕妇会自动归类为『橙色风险』。这意味着每次产检都要重复做基础检查,既费钱又耗时。就像去银行办业务,VIP客户和临时客户走的通道能一样吗?

四、过来人经验

最后说点大实话:如果你是头胎、或有过不良孕史、或年龄超过35岁,建档这事真不能省。还记得去年那个热搜新闻吗?杭州有位未建档的孕妇突然早产,急诊医生找不到血型记录,差点耽误输血。这事要是搁自己身上,得多后怕啊!

当然,实在不方便建档的姐妹,至少要做到这三点:1.固定产检医院 2.自己整理检查台账 3.随身携带重要报告。就像出门旅游不跟团可以,但攻略总得做足是不是?毕竟宝宝的健康,值得我们多费点心。

特别声明:

1、本文由全民健康网整理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抄袭及引用,本文永久地址:https://www.qm120.com/pgd/b47833.html

2、本站所有内容均不能代替医生的当面诊断,内容仅供参考,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操作,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责任。

交流好孕

GROUP
好孕交流
扫一扫

加入好孕交流群

已经有30000+姐妹加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