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婴儿是帮不孕夫妇尽快生育的有力工具,但医生不是神,目前的技术发展还没有达到医学治愈疾病的水平。因此,就像其他疾病有治愈率一样,试管婴儿也有其成功率,反映了不同年龄段患接受试管婴儿后的成功概率。
对于所谓的成功,也有不同的理解。例如,会将妊娠试验呈阳视为阶段成功的标志之一;而病人则会把家里有一个又白又胖的小家伙视为成功。那么,试管婴儿的几率有多大呢?
试管婴儿几率多少?
本文将分为两部分:
部分科普,讲述成功率的常见概念,适合普通人阅读理解;
第二部分是对反映生殖中心技术水平的其他指标进行专业、深入的分析,适合生殖中心专业人员阅读和交流。
部分:基本概念和成功率
成功率:反映试管婴儿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指标。
成功率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根据目标的不同,成功率的计算方法也多种多样。例如,我国一般以临床妊娠为主要统计指标,我国试管婴儿成功率指的是临床妊娠率;出生率是指活产率(又称出生率)。
基本定义
1、孕周:从怀孕前最后一次月经的天开始计算。
例如,怀孕30天是从末次月经的天,即第30天开始计算。
2、预产期:人类平均怀孕期为280天,可以计算预产期:末次月经的日期,9月10日。例如,如果末次月经是3月10日,预产期12月20日。
3.生化妊娠:通过孕早期的生化指标判断妊娠,如血hCG值升高,或尿hCG检测阳。
生化妊娠是反映胚胎早期着床(妊娠30天后)的一项指标。此时胚胎的绒毛膜已经开始产生hCG(人绒毛膜促腺激素),可以从血液或尿液中检测到hCG,作为怀孕的指标,但胚胎组织无法通过B超等手段直接观察到,所以称为生化妊娠。
由于胚胎发生早期自然流产率较高,生化妊娠不能很好地反映妊娠结局,主流生殖中心基本不再统计生化妊娠率。
4.临床妊娠:除了生化指标外,还有临床上可见的妊娠证据,括B超可见的宫内孕囊、宫外孕、流产或刮宫可见的绒毛膜组织等。通常在妊娠第45天左右,超声波检查可以看到宫内的孕囊,甚至可以看到胎芽和胎儿心跳。
5. 持续妊娠:妊娠持续到20 周或更晚。
6. 活产:婴儿存活的分娩。
成功率
临床妊娠率=临床妊娠次数/移植周期数
活产率(怀胎率)=活产分娩次数/移植周期数
成功率的计算会进一步细分为新鲜周期(取周期内移植未冷冻胚胎)、冷冻周期(胚胎被冷冻后,期复苏移植)、等,并根据女年龄(除外)分类统计。
一般认为,女35岁生日是巢功能的分水岭,此后巢功能每年都会明显衰退。因此,在对成功率进行分组时,女的年龄将细分为:35岁以下(不含35岁)、35-37岁、38-40岁、41-42岁、43-43岁。 44岁,44岁以上。
注: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针对移植患整体进行计算,无论妊娠或活产数量如何。例如,即使同一患生有或多胎(临床妊娠)或2 个或更多存活婴儿(活产),仍算作临床妊娠或活产。
例如:如果一个中心有1000例新鲜移植周期,550例患形成临床妊娠(不考虑胎儿数量),480例患活产(不考虑每次活产的婴儿数量),则中心新鲜移植周期国内临床妊娠率为55,活产率(抱婴率)为48。
胚胎发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于胚胎染色体异常、宫外孕、宫问题等多种原因,会出现一定比例的流产,因此活产率永远低于临床妊娠率。对于生殖中心来说,实现临床妊娠可以初步体现其技术水平,因此可以将临床妊娠率作为一项技术指标进行计算;对于患来说,接受试管婴儿的目的是获得健康的活产后代,临床妊娠只是一个过程。并不是终点,所以计算活产率(抱婴率)更有意义。
数据来源
美国:美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官网要求美国所有生殖中心每年报告完成试管受病例数和活产率等信息,并根据最新数据进行统计周期、冷冻周期、、年龄等,每年4月份左右更新上一年的数据(例如2014年的数据会在2016年4月更新,以便确定活产结果) ,并将发布在官方网站上,可以免费下载。
国内:卫计委要求各生殖中心每年上报相关数据,但不公开,也没有官方公开渠道获取各中心的数据。
作为非专业人士,你能接触到的只是成功率。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各个生殖中心的成功率,有于您适合自己的(诊所);了解每个年龄段的成功率将有于您适合您的辅生殖技术。例如,在相同条件下(如患平均年龄、病例来源、移植胚胎数量等),两个生殖中心的成功率存在显着差异(10以上),而生殖中心应成功率较高的患进行治疗;如果女年龄超过44岁,总体成功率只有千分之几。她应该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经济能力、生育愿望等再决定是否接受试管婴儿,碰碰运气。
需要强调的是,成功率的计算通常是以移植周期为分母,即患接受试管婴儿后,将胚胎移植回宫后才进行统计。也有相当一部分根本没有移植机会的患,比如没有受、胚胎没有分裂、或胚胎染色体异常等,他们不会被纳入统计。比如某中心44岁以上患的成功率为5,看上去很有希望,但实际上可能做了1000个取周期,只有100人有胚胎可以移植,其中5人怀孕并成功的比例为5,但所有患的总体成功率实际上只有1,000 名患中的5。因此,对成功率的判断和分析要结合具体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建议非专业人士在了解基本概念的前下寻求专业人士的指导,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经过以上试管婴儿的相关介绍,相信您对此已经有了相关了解,如有其他疑问,可点击客服,将会有资讯一对一服务。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