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利泽主任医师,教授,省级科技进步,中华医学会麻痹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预约挂号

西京医院

  • 坐诊科室:疼痛、麻痹科
  • 擅长领域: 临床麻痹
擅长疾病:
医生介绍

熊利泽,男,主任医师,教授,第四军医附属西京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湖北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世界麻痹医师联合会亚澳区副主席。是《Canadian J Anaesth》国际编委、《中华麻痹学杂志》和《临床麻痹学杂志》常务编委、《国际麻痹与复苏杂志》副主编、《Anesthesia and Analgesia》(中文版)编委会副主任等。先后获自然科学基金、军队科研基金和陕西省基金13项,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论文16篇,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5项科技奖励。员,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所带领的学科为陕西省核心医学学科和全军麻痹技术中心。熊利泽,第四军医西京医院“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聘任岗位:麻痹学。博士生导师。熊利泽,男,1962年11月出生,湖北枣阳人,1980年9月考取第四军医军医系并入伍,1988年9月考取第四军医硕士研究生,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等职,现为第四军医西京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六级。2003年4-6月作为第四军医医疗队队长带队赴北京小汤山医院抗击非典,完满完成任务,获员,并荣立二等功。从事麻痹与疼痛学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10余年,立足本职,刻苦钻研,勤奋工作,学术思想活跃,理论基础扎实,在麻痹学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在脑保护研究中,受“缺血预处理”和“缺血耐受”现象的启发,初次报告了高压氧预处理可诱导脊髓缺血耐受现象的产生,异氟醚、针灸和长时间吸氧等预处理可诱导脑缺血耐受,并探讨了部分可能的机制,研究论文被SCI收录5篇,其中有2篇被国际权威的麻痹学杂志Anesthesiology和Anesthesia Analgesia刊出。在神经外科麻痹方面,根据病人颅内压是否增高和术中是否会大出血,将颅脑手术病人划分四大类,根据不同类别病人选择不同麻痹方案,核心在切皮、钻颅骨、切开硬脑膜、肿瘤切除等步骤时加深麻痹或加强监测,据此设计出静脉复合麻痹方法,在西京医院完成颅脑手术麻痹1万余例。在术后镇痛研究中,发现术后疼痛应激不亚于手术兴奋,可明显影响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之间的双向调控,控制机体免疫功能。镇痛治疗则有助于调控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通过对12000余例临床病例研究观察分析,确定了比较理想的药物配伍和药物剂量,实施“平衡镇痛”,达到了满意的镇痛效果,并以此为基础,陆续开展了微痛分娩及晚期癌痛治疗的临床研究。先后获全军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其次作者)、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其次作者)、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其次作者);承担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军队课题3项,科研课题1项;培养硕士生19名;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5篇,2篇被国际麻痹学权威杂志Anesthesiology和Anesthesia Analgesia刊出,1篇已被Canadian J Anesthesia接受。现任中华医学会麻痹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常委、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疼痛学会主任委员、全军麻痹与复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麻痹学会副主任委员、《Candian J Anesthesia》国际编委、《中华麻痹学杂志》等7个杂志编委。

的预约挂号
  • 时间
  • 星期一
  • 星期二
  • 星期三
  • 星期四
  • 星期五
  • 星期六
  • 星期日
同科医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