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免费在线咨询

胆内管结石

夏季来临,啤酒、烧烤、小龙虾等重口味饮食成为不少人的 “心头好”,但畅快吃喝的同时,肝胆健康也面临考验 —— 胆内管结石在夏季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很多人对 “胆内管结石” 一知半解,出现腹痛、发热等症状时还以为是普通肠胃不适,延误了治疗。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医生提醒,夏季是胆内管结石的高发期,了解疾病知识、及时科学就医,才能守护肝胆健康。

一、胆内管结石是什么?一文读懂基本概念

想远离胆内管结石,首先要弄清楚 “胆内管结石是什么”。简单来说,胆内管结石就是在肝脏内部的胆管里形成的 “石头”,这些 “石头” 主要由胆汁中的胆、胆色素等成分沉积形成,可单个或多个存在,大小从米粒到鸡蛋不等。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医生解释,胆管就像肝脏的 “下水道”,负责将肝脏分泌的胆汁输送到胆囊和肠道,一旦胆管内形成结石,就可能堵塞 “通道”,导致胆汁排出不畅,引发一系列不适。

胆内管结石并非 “一刀切” 的疾病,根据结石所在的胆管位置,可分为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外胆管结石(但通常说的 “胆内管结石” 更多指肝内胆管结石)。夏季因饮食油腻、饮酒频繁,胆汁分泌旺盛且成分易失衡,更易促进结石形成或让原有结石增大,这也是夏季胆内管结石患者增多的重要原因。

二、胆内管结石有哪些症状?夏季出现这些信号要警惕

胆内管结石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很多人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的。但到了夏季,受饮食、作息影响,结石容易 “发作”,出现明显不适。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医生总结了胆内管结石的常见症状,夏季若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就医:

1. 腹痛:右上腹或腰背部隐痛、胀痛,夏季易被误认为 “肠胃痛”

胆内管结石引发的腹痛多集中在右上腹或腰背部,疼痛性质多为隐痛、胀痛,有时会伴随阵发性加剧,尤其在吃了油腻食物(如烧烤、炸鸡)或饮酒后,疼痛会更明显。夏季很多人吃了不洁食物后也会腹痛,容易将胆内管结石的疼痛误认为是 “肠胃炎”,自行吃点肠胃药应付,导致病情延误。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医生提醒:若腹痛频繁出现,且与饮食油腻相关,同时伴有恶心、呕吐,需警惕胆内管结石,及时做进一步检查。

2. 发热、黄疸:结石堵塞胆管,夏季易引发感染

当胆内管结石堵塞胆管时,胆汁不能正常排出,容易滋生细菌,引发胆管炎,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 38-40℃,同时可能伴随寒战。若堵塞时间较长,胆汁反流入血,还会导致黄疸,表现为皮肤、眼睛发黄,尿液颜色加深(像浓茶色),大便颜色变浅(像陶土色)。夏季气温高,细菌繁殖快,胆内管结石引发感染的危险更高,一旦出现发热、黄疸,需立即到医院就诊,避免发展为重症胆管炎。

3. 其他症状:消化不好、乏力,夏季易被忽视

部分胆内管结石患者还会出现消化不好症状,如食欲下降、腹胀、恶心、厌油腻,尤其在夏季,很多人以为是 “天热没胃口”,没有重视。长期胆汁排出不畅还会影响营养吸收,导致患者出现乏力、体重下降等情况。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临床数据显示,约 30% 的胆内管结石患者因早期症状不典型,被误诊或漏诊,直到病情加重才确诊,增加了治疗难度。

三、为什么夏季容易得胆内管结石?这些诱因要避开

了解了胆内管结石的症状后,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夏季更容易得胆内管结石?” 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医生分析,夏季的饮食、作息习惯是诱发胆内管结石的主要原因,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 饮食油腻、高胆:夏季 “重口味” 饮食促进结石形成

夏季烧烤、火锅、小龙虾、油炸食品等重口味食物备受青睐,这些食物富含脂肪和胆,会兴奋肝脏分泌大量胆汁。若胆汁中的胆含量过高,超出了胆汁的溶解能力,就容易沉积形成结石。此外,夏季很多人喜欢喝冰镇啤酒,酒精会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进一步增加胆内管结石的发病危险。

2. 饮水不足:夏季出汗多,胆汁浓缩易长 “石头”

夏季气温高,人体出汗量大,若不及时补充水分,会导致胆汁浓缩,胆汁中的成分更容易沉积,为胆内管结石的形成创造条件。很多人夏季喜欢喝饮料代替白开水,但饮料中的糖分、添加剂等成分不仅不能有效补充水分,还可能加重肝脏负担,不利于胆汁代谢。

3. 作息不规律:夏季熬夜、夜宵,打乱肝胆功能

夏季昼长夜短,很多人习惯熬夜、吃夜宵,这种不规律的作息会打乱肝胆的正常工作节奏。肝脏在夜间需要休息和修复,熬夜会影响肝脏代谢功能,导致胆汁分泌紊乱;而夜宵多为油腻、难消化的食物,会让胆囊和胆管在夜间 “超负荷工作”,增加结石形成的概率。

四、胆内管结石如何诊断?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有专业方案

若怀疑自己有胆内管结石,该如何确诊呢?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拥有先进的检查设备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准确诊断胆内管结石,明确结石的位置、大小、数量以及胆管堵塞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1. 超声检查:初步筛查胆内管结石,便捷又实惠

超声检查(B 超)是诊断胆内管结石的方法,具有、便捷、价格实惠的特点。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采用高清超声设备,能清晰显示肝脏内胆管的形态、结石的位置和大小,准确率可达 80% 以上。夏季做超声检查无需特殊准备,只需空腹 8 小时即可,适合作为初步筛查手段。

2. CT 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准确定位,明确病情

对于超声检查无法清晰显示的胆内管结石,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胆管堵塞情况的患者,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会建议做 CT 或 MRCP 检查。CT 能更清晰地显示结石的大小、位置以及肝脏的病变情况;MRCP 则能直观显示胆管的整体形态,明确结石堵塞的部位和程度,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夏季做这些检查,医院会提供舒服的检查环境,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3. 实验室检查:辅助判断是否存在感染、肝功能损伤

除了影像学检查,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还会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胆红素等指标检测。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说明可能存在胆管感染;肝功能异常、胆红素升高,则提示胆管堵塞影响了肝功能。这些检查结果能帮助医生全面评估病情,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五、胆内管结石如何治疗?夏季就医选对医院更安心

确诊胆内管结石后,很多患者关心 “该怎么治疗”,尤其担心夏季治疗会影响恢复。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针对夏季胆内管结石患者的特点,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兼顾治果和恢复速度,让患者夏季就医更安心。

1. 无症状或轻症:保守治疗 + 夏季饮食调理

若胆内管结石较小、没有明显症状,或仅偶尔出现轻微腹痛,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医生会建议保守治疗。核心是调整夏季饮食:避免吃油腻、高胆食物,减少烧烤、啤酒、小龙虾的摄入;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粗粮;每天保证充足饮水(1500-2000 毫升),稀释胆汁,减少结石增大的危险。同时,医生会根据情况开具利胆药物,帮助胆汁排泄,定期复查即可。

2. 症状明显或结石较大:微创手术 + 夏季快速恢复

若胆内管结石引发频繁腹痛、发热、黄疸,或结石较大、堵塞胆管,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采用腹腔镜下胆管切开取石术、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等微创手术方式,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较快的特点。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快,伤口愈合速度比其他季节更快,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一般 5-7 天),在家就能轻松恢复。医院还会为术后患者提供夏季专属饮食指导,避免因饮食不当影响恢复。

3. 复杂病例:多学科协作,保障治果

对于结石分布广泛、合并肝脏病变等复杂的胆内管结石病例,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会启动多学科协作(MDT)模式,由肝胆外科、内镜科、影像科、麻痹科等多学科医生共同会诊,制定较优治疗方案。夏季治疗这类复杂病例,医院会加强术后监护,配备专业的护理团队,确保患者靠谱康复。

六、夏季如何预防胆内管结石?这些细节要做好

预防胜于治疗,夏季做好以下几点,能有效降低胆内管结石的发病危险:

1. 调整饮食:清淡为主,控制 “重口味”

夏季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减少油腻、高胆、辛辣兴奋食物的摄入,少吃烧烤、火锅、油炸食品,少喝啤酒;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芹菜、菠菜、苹果、燕麦等,促进胆汁排泄。

2. 充足饮水:白开水,避免饮料代替

夏季要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每天喝 1500-2000 毫升白开水,不要用饮料代替。饮水要少量多次,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这样能持续稀释胆汁,减少结石形成的可能。

3.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不吃夜宵

夏季要保持规律的作息,尽量在晚上 11 点前入睡,让肝脏得到充分休息;避免吃夜宵,尤其是油腻的夜宵,减少肝胆夜间的负担。

4. 定期体检:早发现、早干预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肝胆超声检查,尤其是夏季饮食不规律、有胆内管结石家族史的人群,更要重视体检。一旦发现胆内管结石,及时到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咨询医生,早干预、早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总之,夏季是胆内管结石的高发期,了解 “胆内管结石是什么”,做好预防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若出现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不妨前往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咨询,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提供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让你在夏季也能守护好肝胆健康。

相关阅读 更多+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