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 >> 高考心理 >> 心理误区 >> 正文

高考复习莫入心理误区

http://www.qm120.com2009-04-01 13:34:26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距离中高考几十天的日子里,家长和孩子是否还存在误区?误区又有哪些呢? 

  邀请了学大教育中高考研究员闫老师做客本访谈,他说:“所谓误区是指考生在总复习过程中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和做法。总复习阶段只有端正认识,走出误区,才能提高复习效率,为考试成绩“保增长”,进而实现自我目标。” 

  经多年对考生的研究他总结,一般总复习中误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误区一、以强补弱。绝大多数考生一般都会有强项学科和弱项学科,所有学科都强的优秀生是极少数,都弱的也特别少;多数考生的学业水平也总是有强一点的,也有弱一点的。从认知的角度讲这完全是正常现象,一般语文好的考生相当一部分数学弱,数学好的考生语文较弱都很正常。因为数学的思维是逻辑思维,由左半脑负责,而语文学科属形象思维,主要由右半脑负责。也就是说,决定于是以哪半脑为主导思维方式的。 

  那么如何认识这种现象,在总复习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这种状况呢? 

  闫老师表明:在中考多项学科面前,正确的复习策略是“强科更强,弱科变强”,而最大的误区是“以强补弱”。但是一部分考生有强科、有弱科,企图进一步强化强科,花更多时间和精力于此,做题进一步提高强科的成绩,弥补弱科得不到的分。表面上看似乎有一定道理,其实这个复习策略大错特错。 

  误区二、堤内损失堤外补。“堤内”是形容上课,“堤外”是指课外辅导。学生学习有按常规: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其中核心环节是听讲,这很大程度决定了成绩始好坏。那些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也就等于放弃了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而绝大多数考生参加了课外辅导,一心指望“堤内损失堤外补”。这样有一定好处:因为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是班级授课,教学进度按大纲走就有个教学起点问题——抓中间带两头,因此课堂教学总有“吃不饱”和“吃不了”现象产生。但问题是否真的会听、会记、会思考,提高了课堂的听课效率和质量?如果能够做到,那么加上课外辅导应该比较完美,否则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闫老师告诫:堤内损失一定要补上。由于教育资料配置的不均衡,班级授课体制问题,任课教师辅导环节的薄弱,差别现象客观存在,因此进入总复习后,要对比较薄弱的学科和学科内比较薄弱的环节等问题,一定要在考前做全局安排。利用周六、日,参加弱科、弱项的强化和针对性辅导十分必要。总之,首先还是要抓住听讲这一关键环节。 

  误区三、本末倒置。“本”与“末”在字词的分类中不是“象形”,也不是“会意”,属于“指示”一类:“本”是指树根,“末”是指树梢。这里说的“本”是考试出题依据的两本书,课本和《考试说明》;“末”是指其他复习资料。形容考生在总复习中不重视课本和《考试说明》的现象,得到一本所谓“真题”或“母题”,以为如获至宝的严重误区。目前市面上复习资料成灾,错误百出,因此要在教师指导下做理性选择并适度。其定位是参考,不是复习依据,也不是复习依托。 

首页12尾页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