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TAG >> 食物消费

专家:以营养需求指导食物消费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也是食物生产、消费和流通的第一大国,保障全体国民的温饱与健康是中国政府的重要执政目标。从以粮为纲到粮食安全、从食品卫生法到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从《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到《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国的食物与营养事业走过了艰难而成功的坎坷之路,对全世界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中国政府正在组织筹划未来10年的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总结已有成就、理清存在问题、分析未来趋势、确定合理目标、制定有效政策,这对于圆满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笔者认为,未来10年,中国的食物与营养发展应确立如下战略途径——粮食安全战略应上升为全面的食物安全战略正确定位营养需求与食物生产、食物消费的关系 为了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到20世纪末中国的食物生产多年来一直把产量增长确定为首要目标,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居民食物消费总体上处于“以产定消”解决温饱的阶段,就是生产什么食物就消费什么食物,没有能力奢求营养合理。从“九五”结束的21世纪初,中国农业进入新阶段,农产品供求实现了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转变,为逐步满足消费者需求而提高食物质量安全水平、进行局部食物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经过“十五”“十一五”近10年的发展,到200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实现连续6年增长,这一时期在市场体制的调控作用下,居民膳食结构不断优化拉动了食物生产结构的变化,肉蛋奶、水产品、水果、蔬菜等非粮食的食物产量比重快速上升,同时,食物质量安全也成为这近10年间的焦点。

  到2020年的未来10年,食物质量安全问题仍会受到关注,但食物营养与居民健康的关系将会更受重视,顺应这一变化,以营养需求指导食物消费、以食物消费结构优化引导食物生产结构变化成为必然趋势。调整思路,建立食物营养、消费、生产的联动新模式势在必行。

  尽快把单一的粮食安全战略上升为全面的食物安全战略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基于本国国情成功地规划并实施了粮食安全战略。从2008年我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居民食物消费的升级趋势更加明显,非粮食的食物消费会出现数量的快速增长和质量的快速提升,应该把单一的粮食安全战略上升为以粮食为基础的全面的食物安全战略。

  其原因有三:一是有利于发挥自然资源优势。“粮食安全”主要重视粮食生产与消费的供需平衡;“食物安全”则是提倡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渔则渔,更有利于提高自然资源的食物产出率,发挥食物的区域比较优势。二是有利于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包括海洋资源)统筹安排食物生产布局。“粮食”的生产主要是种植业,在水田和坡度在25度以下的耕地,而“食物”生产则可以面向整个国土资源,既包括耕地,也包括草原(畜牧业)、山地(林果业)、水域(海洋捕捞和水产养殖)等。三是有利于食物加工产业的发展。食物安全既关注包括粮食在内的初级农产品,也重视加工食品,而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营养快捷方便的加工食品的比重会显著上升。


  依靠科技法律 提升整体水平依靠科技提升农业和食品工业整体水平 依靠科技提升食品工业整体水平,主要有两个着力点:一是提升食品机械制造业水平。中国食品机械制造业总体水平比发达国家落后20年以上,要尽快整顿和建立起食品机械制造业的创新体系,在技术研发过程中,要坚持引进与创新、硬件与软件、主机与配套协同并举的原则,集中力量重点创新出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技术创新的产品。二是提升食品的营养方便快捷水平。从满足消费者健康需求出发,在尽量保持色香味的传统特征前提下,把营养素的合理搭配、方便快捷作为主要研发目标,依靠科技开发出更多新工艺、新产品。

  提高居民膳食营养知识和专业工作人员素质 膳食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应把相关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和广大消费者的基础知识普及相结合,把专项科普活动与常态性的媒体宣教相结合,把膳食营养知识普及与健康生活方式引导相结合,把营养专业学历教育与营养专业岗位证书培训相结合,逐步提高全民族的营养意识和健康素养。有关部门要尽快理顺和建立起营养专业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的机制,严格把好培训质量,根据社会需要多层次培养人才,并为营养专业工作者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以《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主体的法制管理体系,但相关法律法规依然缺失(例如粮食法、营养法等)、部分技术标准相对滞后,国家和相关部委颁布的各种法规、条例综合起来不过20部左右,无论是从覆盖面还是从产业体系的角度,都没有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因此,应加快推进食物与营养相关法律法规的制修订工作,借鉴国际经验、依据权威国际组织的标准,建立健全中国食物与营养的技术标准体系,创新食物与营养执法监管机制,推进中国食物与营养管理的法制化进程。

  实施营养干预 实行统筹管理有序开展专项营养干预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表明,目前中国依然存在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剩并存的突出问题,由此造成的缺铁性贫血、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营养性慢性疾病呈多发趋势。要应对这些问题,必须实施营养干预专项行动。中国已经开展和正在开展的很多专项工作,如大豆行动计划、学生奶计划、营养改善计划、学生营养午餐计划、贫困地区中小学生“一颗鸡蛋工程”等等,都为今后开展营养干预转型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无论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还是菲律宾、泰国等发展中国家,他们在食物与营养领域的营养干预专项工作也给中国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推动中国与世界不同水平、不同区域国家的交流 中国作为世界舞台上举足轻重的负责任大国,要高度重视食物与营养事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吸取国际社会的成功经验,呼吁并推动建立食物与营养国际圆桌会议工作机制,为推动全球食物与营养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建立覆盖全国的系统化食物与营养专门管理体系 应尽快成立由农业和卫生部门共同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各级政府的食物与营养工作领导小组,实行统筹管理。把食物与营养工作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目标责任体系。

  应设立地方食物与营养工作指导委员会,国家和地方各级咨询委员会积极开展食物与营养重要问题调研考察、咨询建议和专门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展示和引导,普及食物与营养专业知识;参与全球性、地区性食物与营养领域重要活动。

  (万宝瑞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