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TAG >> 贪婪

远离贪婪的旋涡,学会知足常乐

  相信现实社会上的大多数人,都会跟我一样,有爱美、爱财之心,这种对物质、精神的“爱”可以为人所理解,但是如果“爱”过火了就会变成“贪”,“贪”是会让人生厌的。人之求利,人之常情,但如果什么都想要得到,而且想无本万利,无视等价交换,占有社会与他人的财产,这就是违反常理,是有害和有罪的。

  有些人认为,社会是为自己而存在的,天下之物皆为自己所拥有。这种错误的价值观念使得他们“贪婪成性”。有贪婪之心的人,初次伸出黑手时,多有惧怕的心理。一旦得手,便喜上心头,每一次侥幸过关对她来说,都会产生一种行为的强化作用,不断刺激着那颗贪婪的心。有些人原来家境贫困,或者生活中有段坎坷的经历,便觉得社会对自己不公平,一旦其地位、身份上升了,就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向社会索取不义之财,以补偿以往的不足,形成一种补偿心理。还有一些人存在着攀比心理,看别人过得比自己好,物质生活比自己富裕,就会更贪婪地索取自己的东西,以求平衡。

  其实,贪婪并非遗传所致,这是个人在后天社会环境中受病态文化的影响,形成自私、攫取、不满足的价值观而出现的不正常的行为表现。但是,这想要改正过来,也是可以做到的,这里介绍一种叫“二十问法”的方法,其实这也是一种自我反思法,也就是自己在纸上连续写出二十个“我喜欢……”,写的时候应不假思索,限时二十秒钟。待全部写下后,再逐一分析哪些是合理的欲望,哪些是超出能力的、过分的欲望,这样就可明确贪婪的对象与范围,最后对造成贪婪心理的原因与危害,自己作一次较深层次的分析。例如,有一个贪财的人在纸上连续写下:我喜欢钱、我喜欢很多钱,我喜欢自己是个有钱人、我喜欢有许多财富、我喜欢过有钱的生活……等他写完后,就要思考一下,自己对钱是否有一些过分的欲望,为什么许多举动都是与钱有关的。接着往下想,人的生活离不开钱,但这个钱应该来得正当,不能取不义之财,钱是身外之物,生不能带来,死不能带走,贪婪之心最终会阻碍自己的发展。然后分析自己是否有攀比、补偿、侥幸的心理,是不是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我们为什么会这样不知足呢?这其实是欲望的驱使,是幻想的冲动,是不切实际的索取。如果把不知足归结为人类后天的变异,这就有失公允了。其实,不知足是一种最原始的心理需求,知足则是一种理性思维后的开脱。知足使人变得平静、安详、达观、超脱;不知足使人变得动、进取、奋斗;知足者智在知不可行而不行,不知足者慧在可行而必行之,但是知不行却要勉为其难,这样反而会导致徒劳无功。所以知足与不知足之间实际上有一个“度”的问题。度就是分寸,是智慧,更是水平。《渔夫和金鱼》中的那位老太婆是不懂得知足的最大失败者,她就是没有把握好索取财富的“度”。

  在知足与不知足之间,我们应该更多地倾向于知足。因为知足会使人心地坦然,无欲无求,不会给我们造成太大的思想、心理负担。在知足的心态下,一切都会变得合理、正常、坦然,我们还会有什么不切合实际的“贪婪”呢?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