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TAG >> 骨质疏松症的成因

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

  1885年,病理学家prommer根据骨组织出现许多孔隙的病理改变提出了“骨质疏松”一词。后来,随着对该病更多的认识、了解,遂定义为: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行性改变为特征,致使骨脆性增加,易发骨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疾病。

  中医没有“骨质疏松”一词,但一些病名如:骨痿、骨痹、骨枯、骨蚀等症状与骨质疏松症状相类似,所以中医治疗骨质疏松多按上述疾病辨证施治。

  (一)西医学认识

  骨质疏松有原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三种。

  (1)原发性骨质疏松分两型:i型(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和i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

  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成因很多,有些尚不清楚但现在可以肯定与以下因素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a、内分泌因素


  性激素具有蛋白质合成作用,对骨的合成有重要意义,它与肾上腺皮质酮共同使骨吸收、生成达成平衡。进入老年后,性激素分泌减少,尤其是绝经后女性,雌激素分泌就更少了,致使骨吸收多于骨形成而出现骨密度降低,成为骨质疏松。除雌激素外,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甲状腺素、生长激素等对骨也是影响的。

  b、营养因素

  钙缺乏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之一,蛋白质摄入与骨量有明显相关性。

  c、运动与生活方式

  适当运动可以改善骨结构,防止骨量丢失,肌肉量、肌肉强度亦得到改善。同时,不好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咖啡,偏食等亦能导致骨质疏松。

  d、遗传因素、种族因素等也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成因

  (2)继发性骨质疏松:由某些疾病、药物等外因诱发的骨质疏松。

  (3)特发性骨质疏松:多见于青少年,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免疫水平有关。

  (二)中医学认识

  骨与关节在中医中首要归于肝肾,因肾主骨而生髓,肝主筋络;其次与脾胃气血相关。

  (1)肝肾亏虚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而主骨髓。《素问•痿论》说:“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医精经义》说:“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舍也,髓者,肾精所生,精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则骨强。”由此可见,肾与骨质疏松有密切关系。骨的强弱与肾气、肾精的充盈有直接关系,所以腰酸如折,两脚虚弱,头重肢轻如踩在棉花上,是上实下虚、肾精虚损的表现之一。

  肝在体合筋,而关节为宗筋之所聚,骨筋相连,所以肝与骨质疏松亦非常相关。肝与骨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肝与筋的关系上,肝气充足,筋脉坚韧有弹性,有力量,肝气不充,则宗筋弛张,不能伸缩自如,如果骨无坚韧的筋络相约束,则不能运动,萎弱无力。

  另外,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亦互相生化,所以有精血同源、肝肾同源之说,而精血是营养生成骨髓的重要基础,所以骨的强弱与肾有密切关系。

  (2)脾胃虚弱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百骸、肌肉四肢。身体的一切活动都是以脾胃吸收的营养为能量的,而脾胃生化之气血又是骨代谢所必需的。所以,《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是故谨和五味,则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另外,脾胃主肌肉、四肢,脾胃虚弱则身体消瘦,肌肉不丰,四肢无力,脾胃运化正常,则丰腴有弹性。

  (3)血虚不营

  血液是身体营养的输送者,《黄帝内经》有言:“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血虚者有眼暗晕花,足痿不用,肌肉松弛,四肢不收,拳握无力等表现。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