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壮年自杀升65% 精神病人士风险高近37倍
http://www.qm120.com2008-05-06 09:49:23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中新网5月5日电 据香港明报报道,香港近年30至49岁壮年族的自杀个案,远较90年代中期明显增65%。香港大学防止自杀研究中心分析显示,除有精神毛病人士的自杀风险明显高出近37倍外,独居、失业及负债等情况,会令自杀风险较一般人高3至8倍,特区政府应对此加强防止自杀工作。
香港1996年30至49岁自杀死亡个案共294宗,自杀率每10万人有10.4人。至2003年,此年龄组别自杀死亡人数大增至484宗,自杀率升至每10万人有18.9人。
为了解此组别自杀问题恶化的因素,港大防止自杀研究中心于2004年3月起,透过卫生署法医科成功访问29名自杀死亡个案的亲属,并透过死因庭向事主家属发信调查,成功访问了56人。
研究员根据两者一共85宗自杀死亡个案亲属填写的问卷数据,包括自杀者生前健康、居住、婚姻、就业状况等分析,发现自杀者出现情绪病比率高达每2个有1个,另20%有精神病、14%是病态赌徒。
53%人失业或就业不足,40%人处理不到债务问题、半数人曾有企图自杀纪录、23%家庭内曾有人自杀。分析显示,患精神病、负债、失业、从未结婚、独居会直接增加自杀风险。
他们近半数人是烧炭、逾30%跳楼身亡、逾10%吊颈死,80%人是在家中自杀,40%人自杀前有留下字条、日记或信件交代遗言,45%曾有意无意向亲友透露死念。值得留意的是,25.9%早在自杀前两个月或以上已有自杀计划,但只用一天决定自杀,最后有15.2%人自杀亡。
研究指出,在华人社会中,有否工作往往与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挂钩,对于30至49岁组别尤甚,故失业对其自杀压力值得关注。有关单位推动防止自杀工作时,也应加强教育减少对失业者、负债者或独居人士的歧视。情绪病问题不容忽视,应及早找出高危个案作治疗跟进。
- Pierre Fabre Laboratories携手基金会开展乳腺癌宣传
- TriNetX入选2025年医疗保健软件公司25强
- 希华医药与吉利德签署独家授权协议
- 健力多携手京东健康发布《骨关节健康白皮书》,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 金赛药业长效重组人促卵泡激素获批上市,辅助生殖促排治疗进入周时代
- 国产替勃龙片金赛蓓®获批上市,为绝经症状管理增添新选择
- 以科学驱动营养创新,助力全民健康高质量发展----雀巢亮相第十七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
- 勃林格殷格翰在ERS上公布FIBRONEER项目汇总分析数据:nerandomilast单...
- 聚焦过敏性鼻炎挑战,中外专家共话诊疗发展新路径
- 上海百汇医院成立微创智能骨科中心,率先引入Mako智慧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