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壮年自杀升65% 精神病人士风险高近37倍
http://www.qm120.com2008-05-06 09:49:23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中新网5月5日电 据香港明报报道,香港近年30至49岁壮年族的自杀个案,远较90年代中期明显增65%。香港大学防止自杀研究中心分析显示,除有精神毛病人士的自杀风险明显高出近37倍外,独居、失业及负债等情况,会令自杀风险较一般人高3至8倍,特区政府应对此加强防止自杀工作。
香港1996年30至49岁自杀死亡个案共294宗,自杀率每10万人有10.4人。至2003年,此年龄组别自杀死亡人数大增至484宗,自杀率升至每10万人有18.9人。
为了解此组别自杀问题恶化的因素,港大防止自杀研究中心于2004年3月起,透过卫生署法医科成功访问29名自杀死亡个案的亲属,并透过死因庭向事主家属发信调查,成功访问了56人。
研究员根据两者一共85宗自杀死亡个案亲属填写的问卷数据,包括自杀者生前健康、居住、婚姻、就业状况等分析,发现自杀者出现情绪病比率高达每2个有1个,另20%有精神病、14%是病态赌徒。
53%人失业或就业不足,40%人处理不到债务问题、半数人曾有企图自杀纪录、23%家庭内曾有人自杀。分析显示,患精神病、负债、失业、从未结婚、独居会直接增加自杀风险。
他们近半数人是烧炭、逾30%跳楼身亡、逾10%吊颈死,80%人是在家中自杀,40%人自杀前有留下字条、日记或信件交代遗言,45%曾有意无意向亲友透露死念。值得留意的是,25.9%早在自杀前两个月或以上已有自杀计划,但只用一天决定自杀,最后有15.2%人自杀亡。
研究指出,在华人社会中,有否工作往往与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挂钩,对于30至49岁组别尤甚,故失业对其自杀压力值得关注。有关单位推动防止自杀工作时,也应加强教育减少对失业者、负债者或独居人士的歧视。情绪病问题不容忽视,应及早找出高危个案作治疗跟进。
- 伟创力与德国默克集团共获"2025年PDA药物输送创新奖"
- 复宏汉霖与Organon共同宣布美国首个帕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POHERDY®获FDA批准
- 武国创新中心在蓉开幕:以患者为中心,加速共建数字医疗创新生态
- 改变焕新生!2025"鼓5人生"肺癌患者关爱公益徒步活动在沪成功举办
- 飞利浦MR7700与MetaCT联合亮相 推动代谢影像临床新链路
- 灵北公司提交 Vyepti® (eptinezumab)在中国的上市许可申请
- Classys在华赢得外观设计侵权诉讼
- 国内 SGS为佛山复星禅诚医院颁发ISO 41001:2018设施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三生制药上榜2025福布斯中国创新力企业50强
- 布局手术机器人与AI,和睦家普外科有了新实践








